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015-04-03郑晓芹林锦清庄忆纯王李竹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分析法指标体系创新能力

郑晓芹 林锦清 庄忆纯 王李竹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1.引言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知识时代,创新人才一跃成为了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素质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强度与广度。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反馈、改进功能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国内已有学者结合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构建了各类评价指标体系,如孙波、杨欣虎(2007)的多元人才素质评价体系,邓成超(2004)的量质化评价体系,曹颖颐(2007)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多层次分解评价模型等。但大部分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进行评价,没有考虑到高校地域特点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指标体系缺乏跨区域可比性,由此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较强而客观性不足的缺点。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强调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引入区域特点这一因素,从客观上完善其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并运用主观的AHP层次分析方法和客观的因子分析法分别实证比较研究,在验证该指标体系科学性的同时,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提供较科学的方法。

2.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各个领域提出具有实际操作价值、改进价值或经济价值的能力。它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表现体,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体现与衡量。本文从区域特点、知识积累、创新意识、创新实现能力、创新个性五个方面构建指标。

区域特点是指由于高校地理位置分布的差异性,导致学生获取信息的不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客观性因素。知识积累是指对各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个体在储备了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后,逐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形成主观、稳定的感知与认识,从而引起生理或心理上的成长变化,它是建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现能力、培养创新个性的基础。创新意识是指在成长过程中,从具体事件中综合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从精神层面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个性的形成,以一种更高的形态引导着人的行为方向,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动力。创新实现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它是个体创新行为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在区域特点的客观影响下,体现在对知识积累的综合运用,对创新意识的实际转化和对创新个性的外在表现。创新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对知识的主动积累、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本文以上述五个一级指标为基础进行拓展,建立由15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内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为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一种渐变的决策方法。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时,由于设立了较多的指标且这些指标是通过定性分析得到的,所以会带来两个问题:(1)多指标变量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2)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因子分析法,在充分利用原有信息的同时,减少变量的数量,克服指标变量相关性的干扰,提高评估效率。

4.广州市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

4.1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实证分析过程中,数据来源有两部分,一是来自问卷调查,即对广州市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并从回收的结果中剔除缺失值和逻辑错误较多的问卷,最终确定184份有效问卷,在数据处理时把问卷问题设置为等级变量形式,即A(4),B(3),C(2)和D(1);二是来自统计年鉴,即对广东省各城市公布的2012年统计年鉴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对所需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4.2 层次分析方法结果

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专家意见咨询,运用AHP法对各层级指标进行排序、赋重要性比较值,得到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得到各级指标的权数。由于各层指标都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

4.3 主客观综合分析

上述两种方法在某些指标中的权重差别较大,因为无法主观判断哪种方法的结果是准确的,所以采取两种方法组合取平均值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指标权重。

将两种方法赋权所得的权重结果进行评级处理,需要给出定量评价结果的,转换成百分制成绩。设置划断集W=[60,70,80,90],见表 1。

表1 创新评价评语表

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得出的模型对广州市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层次分析法得出一级指标(A2,A3,A4,A5)的平均值为(72.49,71.60,71.11,71.19),二级指标(A21,A22,A31,A32,A33,A41,A42,A43,A44,A51,A52)的平均值为(71.89,73.23,70.59,73.75,73.05,73.05,72.37,65.92,72.50,70.61,72),最终计算出广州市高校的创新能力得分为71.60。

同理得出因子分析法一级指标(A2,A3,A4,A5)的平均值分别为 (72.69,73.40,74.44,71.79),最终计算出的赋权结果是73.08。主客观综合上述两种方法得出(A1,A2,A3,A4,A5)的赋权得分为(85.8,72.59,72.5,72.775,71.49)。

从综合评价得分和创新评价评语表对比看出,广州市大学生在地域特点上占有绝对优势,地域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实现能力。从宏观来看,广州市有较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给予技术、设备和资金的支持,广州市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境和氛围去实现创新。但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本身,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却不高,综合平均水平一般,创新知识积累缺乏深度,创新意识平淡,创新个性不突出,且创新实现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今后的创新教育可以根据这一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素质,通过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刺激学生创新个性,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同时,这种评价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诊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使自身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5.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结论如下。

(1)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进了易被忽略的区域特点这一客观因素,整合设计出这一较为全面和具体的指标体系。在跨区域可比性的基础上,通过客观和主观的结合、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来达到较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以区域性显著的广州市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角度研究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层次分析和因子分析这两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各有利弊,对同一组评价对象可能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但这些方法的提出都有其各自的背景与意义,没有绝对的标准来判断这些方法的优劣。不同的方法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估计,无论选择用主观评价法还是客观评价法,都会有缺陷。主观评价法虽然能充分吸收专家的经验和知识,体现出各个指标本身的重要程度,但以人的主观判断作为指标赋权基础却不完全合理。而客观评价法虽然具有不受人主观评判影响等优点,但所得各指标的权重会随原始数据的变化而变化,即权数依赖样本,不能完全体现各指标本身的重要程度。所以,采取两种方法的结合更能提高可信性。

(3)从这套引入地域特点指标和结合主客观两种评价方法得到的指标体系所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地域特点在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确实起到关键作用,占了40%的比例。设计一套既体现学生自身素质又体现高校区域特征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客观上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虽然此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为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程金霞.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分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54-56.

[2]孙波,杨欣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35-37.

[3]邓成超.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量质化评价[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8(6):164-168.

[4]曹颖颐,王家琪.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 程版,2007(8):133-137.

[5]王凯,马庆国.基于因子分析定权法的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2):90-95

[6]耿金花,高齐升,张嗣瀛.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的社区满意度评价体系[J].系统管理学报,2007(6):673-677

[7]费智聪.熵权-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层次分析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

[8]赵琳,范德成.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及动态演化分析—基于因子分析定权法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1):111-115

[9]程华,廖中举,戴娟兰.中国区域环境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1(6):985-991

[10]尹盼盼,崔荣一.基于引文相关性排序的科技论文检索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12):4223-4226,4250

[11]朱顺应,王红.公路网规划技术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

猜你喜欢

分析法指标体系创新能力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