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樱桃谷肉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治与体会

2015-04-03石丽娟岳慧贤孙培明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病鸭鸭群沙门氏菌

石丽娟 岳慧贤 孙培明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一例樱桃谷肉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治与体会

石丽娟岳慧贤孙培明*(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临沂276000)

鸭沙门氏菌病,又名鸭副伤寒,是肉鸭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原为沙门氏菌属的细菌。该病主要危害3周内的雏鸭,一旦发病可迅速传播蔓延,造成大批死亡,对肉鸭养殖业危害巨大。本病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感染,水平传播主要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病鸭、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源,污染的场地、饲料、饮水、饲养工具及往来人员等都可以传播;垂直传播是经卵传播,这是生产中常见的传播途径,带菌种鸭产出带菌种蛋,引起孵化率降低和鸭苗质量下降,雏鸭的死淘率明显增高;购买鸭苗时运输过于拥挤、时间较长,鸭舍中环境污浊,鸭舍温度过低等应激因素可以诱发该病的发生。近些年,肉鸭养殖业发展非常快,鸭沙门氏菌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而且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许多常用抗生素变得不敏感,给该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近期,笔者对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的一起樱桃谷肉鸭沙门氏菌病进行了诊治,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4年7月,山东省临沂市某鸭场的3000余只樱桃谷肉鸭发生以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下痢和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群肉鸭1~3日龄,使用盐酸环丙沙星饮水,预防性投药;5日龄,鸭群开始发病,怀疑沙门氏菌病,使用头孢噻肟和阿米卡星,无明显效果;6日龄,鸭群病情加重,出现死亡,使用左氧氟沙星,无明显效果;8日龄,鸭群继续病情加重,使用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无明显效果。截止到就诊时间,鸭群病程约4d,死亡雏鸭350余只。场主已使用常用的多种抗生素,效果均不理想,病情已无法控制,要求进行诊治。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鸭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嗜眠呆立,采食量减退,少数病鸭排灰白色、绿色稀糊状粪便;发病第2天,病鸭明显增多,腹泻加重,病鸭肛门周围的绒毛被粪便污染,排粪时发出尖叫声,出现消瘦和死亡;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不断加重,病鸭出现呼吸困难和食物废绝,死亡明显增多,发病率达30%以上,死亡率10%以上。

3 病理剖检

剖检病鸭6只,主要病理变化是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有针尖至豆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脾脏淤血肿大,肾脏呈暗红或苍白,肠道黏膜出血,有的肠黏膜脱落,部分病例胰脏上有白色坏死灶,其它无明显变化。病死鸭多数卵黄吸收不良,瘦弱、脚趾干枯,表现严重脱水。

4 实验室诊断

4.1细菌分离培养无菌采取肝组织病料,划线于SS琼脂培养基表面,37ºC培养24h,培养基表面生长出无色半透明,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部黑色的菌苔,生长细菌特性与沙门氏菌的培养特性一致。

4.2PCR诊断以无菌操作采集病鸭肝脏作为病料,提取病料基因组作为模板,选用报道的沙门氏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上游引物为5-CTTTGGTCGTAAAATAA GGCG-3,下游引物为5-TGCCCAAAGCAGAGAGATTC-3(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公司合成)。5μl PCR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扩增出预期大小为260bp目的片段,该鸭群沙门氏菌核酸检测阳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以初步诊断该病为肉鸭沙门氏菌病;进一步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检测,可以确诊本病为肉鸭沙门氏菌感染。

5 治疗

用分离培养的沙门氏菌按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该菌对大观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和多粘菌素B中度敏感,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强力霉素、左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不敏感或耐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鸭群饮水中添加0.1%盐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同时添加葡萄糖和口服补液盐,连续饮用4d。用药后第3天,鸭群精神逐渐恢复正常,采食量增多,死亡病鸭明显减少,病情得到控制。

6 体会

(1)肉鸭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多与养殖环境差有关,还与饲料饮水不洁有关,因此要预防本病,必须加强鸭场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另外,垂直传播是沙门氏菌病的常见传播方式,这是本病例的主要病因,所以进行早期的药物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本病例虽然用盐酸环丙沙星饮水进行早期预防,但因为耐药性的问题,没有起到预防的效果,选择敏感的药物是早期预防的关键。本病可经多种途径感染,需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加强环境消毒、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实施早期药物预防。(2)对于当期肉鸭沙门氏菌病的治疗,常用的广谱和抗革兰氏阴性菌抗菌药往往效果不可靠或较差,这种情况临床上非常普遍,主要是沙门氏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本病例在发病过程中,曾使用左氟沙星、阿米卡星、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等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药敏试验结果提示沙门氏菌对这些药物已产生耐药性,而临床上少用的大观霉素成为敏感药物。由于沙门氏杆菌耐药性的问题,通过药敏试验筛选高敏药物是非常必要的,避免盲目用药,降低经济损失。

项目资助: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45206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7D71)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3-0017-02

收稿日期:(2014–11–20)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病鸭鸭群沙门氏菌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鸭群中的鸵鸟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鸭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