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

2015-04-03刘丕泉李志敏

山东农机化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机经营作业

刘丕泉 李志敏

德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

刘丕泉李志敏

截止到2014年10月31日,德州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630个,合作社社员17565户,从业人员9550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362台,联合收获机6450台,耕、种、收、植保及其他配套机械16371台,资产总额8.69亿元;完成作业服务总面积785万亩,经营服务总收入3.8亿元。

目前该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农机大户联合型,这种类型约占62%;能人带动型,这种类型约占18%;集体农机服务组织改制型,这种类型约占5%;企业领办型,这种类型约占8%;社区创办型,该种类型约占6.3%;企社共建型,该种类型约占0.7%。经营服务模式主要有:跨区作业型;订单作业型;农田托管型;土地规模经营型等。

一、存在问题

1.“数量”少,覆盖面不够广,带动能力不够强,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是绝对数量少。目前,德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总量仅有630家,相对于拥有耕地面积965.27万亩的农业大市来说相对较少;二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市数量少,个别乡镇甚至没有合作社;三是达到国家级和省级规范化合作社的数量少,目前只有13家;四是注册资金总额不雄厚,机械拥有量少等。

2.“体质”弱,合作社规模小,市场的影响力不高,带动农民致富和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不显著。目前该市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服务范围广、发挥作用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还比较少,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投资股一般是十几户,最多三十几户。普遍存在实力不强、成员数量较少、辐射带动能力差的问题。一是经济力量薄弱。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平均注册资金为137.93万元,最少的只有10万元,自身积累能力和风险保障能力差;二是服务功能薄弱。多数合作社经营规模偏小,服务仅限耕、播、收等农田作业项目,服务半径仅限本村或邻村的较小范围,带动作用和社会影响力不足;三是缺乏既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又能凝聚和带领社员闯市场的能人;四是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作业机械偏少,机具配套比较低;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机库房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大型机械只能露天停放,既不经济又不安全。

3.“制度”不全,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管理运作不规范,经营粗放,经济效益低。目前,全市达到省“五有”标准的85个,只占总数的13.5%。部分合作社仅仅是工商注册挂上了牌子,普遍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合作关系松散脆弱等情况。经营模式与股份制企业、合伙制企业雷同,没有真正体现合作社基本的原则。

4.“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明显,服务功能不全面。现有63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当中,“从事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服务的多,从事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服务的少;从事粮食作物产前、产中机械化作业服务的多,从事粮食作物产后烘干机械化技术和收储服务的少;机械设备仅限于耕、种、收等机具的偏多,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的偏少”。

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主要是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对其宗旨、性质和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对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指导服务不到位,扶持措施不力,影响了农民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2.合作社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我市现有合作社负责人基本都是当地经济发展意识较强的农民,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热情较高。但由于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长远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创建一流合作社的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合作社发展。

3.农机专业合作社资金缺乏,自身建设能力弱,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扩大再生产。一是内部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大部分合作社对专业技术人才、先进技术设备等了解不够,信息服务手段落后;二是农机合作社融资渠道少、贷款审批难,限制了合作社发展;三是机械投资大,回报率又慢又低,影响了发展积极性。

4.农机合作社农机场库棚建设滞后,许多机具露天存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另外,农机具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农机维修能力不足和零配件供应滞后问题日益突出,造成维修难,影响了合作社机具效率的发挥。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舆论氛围。一是通过树立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广泛普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知识,营造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宣传,明确农机合作社的作用,提高发展农机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坚持“五有”发展标准,全面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一是培育创建一批符合规范化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二是规范升级一批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是重点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做为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四是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做大做强一批符合规范化建设要求的联合型农机专业合作社。

3.“五化”方向,全面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质量和水平。一是不断优化配置,膨胀规模,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实力和后劲;二是用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合作社,发展大型、复式、多功能、高科技含量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质量;三是向耕种收灌植保一条龙、农田托管等全程服务拓展,向为经济作物机械化服务延伸,向畜牧、渔业、林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向信息、维修、培训、零配件供应、农资代购代销和农产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发展。

4.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发展速度。一是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支持,落实有关资金、税收、信贷、用地、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向合作社倾斜,放宽补贴类型。三是对争取到的农业项目和上级农机科技创新项目优先安排合作社承担。四是对达到“五化”要求的合作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库房建设或作业费进行补贴。

5.强化人才培养,提升人员素质。着力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农机经营作业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不一样的农机展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作业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