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日,唐庄的三个动词

2015-04-03杨冬胜

岁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古槐七星阳光

杨冬胜

唐庄很老,老得像村里的那两棵古木,顽强地站立着,把变故和沧桑一面咀嚼,一面收藏。

树是守在这儿的,一棵有一棵的姿态。两棵遗存的古松、古槐是唐庄淌过岁月的见证,是活出尊严的代表。

古松是正直的,虬枝毫不散乱,裸露的针叶投射着锋芒,枯拙内守,像早已得道的高人,一派遗世独立,似乎已站在万丈红尘之外了。很久以前,有人看好了这棵古松,想让这棵古松背井离乡。孰料,挖掘未几,一根手臂般的枯枝跌落下来,砸伤了好几个人,耗费了一笔医药费,加之村里的那些老人愤怒不已,说要挖走古松等于要了他们的命,若敢再挖他们就死在这儿,始作俑者只好作罢。

古槐也是有灵性的。一叶障目的那个传说,足以证明槐树身上一直是有故事发生的。没有人敢动古槐,古槐的巫性色彩,就让古槐就那样存在着。一棵古老的槐树,弯在村口,黑色粗糙的纹路像皲裂的龟甲裂纹,写满了深邃和神秘。冬日里,古槐落光了叶子,寂寞着,若不是那恋旧的鸟儿们,是没有朋友跟古槐说说话的。古槐上没有食粮,鸟儿的眼光也很现实,瞅瞅,瞧瞧,蹬蹬腿,瞬间就还原了一场深沉的寂寞。古槐靠精神支持着,等待着枯木逢春,等待着绿意葱茏花香袭人时候的到来。

木屋子已经不在,唐庄也是不断量变存在着的。低矮的木屋已经开始为身着不同颜色的楼宇所代替,生长的速度不疾不徐。人们的目光,没有太多毫无分寸地延伸,或许目光的投放和回收已经趋于自然与和谐,藉此,人们还是守着唐庄的。

冬日的唐庄守的是一种内在的情怀。唐庄距城很近,还没有被时光和色彩淹没。人们的脚步很慢,仿佛充满了眷恋。冬日里,不断有人开始翻新自己的老宅,把自己的心血耗费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之上。他们确信自己是有根的,这绵延不息的内驱力,决定了他们在故土上一代又一代地守着,或许与古木有关。

人们内敛地守着冬日,是冬日的平和与尚还存在的古树温暖着村子。候鸟式的唐庄人回来了,从南方从城市溯回,开始守在家里,放松一身疲惫,静养身子,温养传统的年,温养被物质埋没的精神和一路传递的旧俗。人们散淡地喝酒,聊天;小范围地走动走动;小尺度地预备着年的事物,或许还象征性地打打年糕,做做炒米;兴许还邀聚三五好友,操持一出花灯,请一场本地阳戏,挽救一下强弩之末的无可名状的脆弱和悲凉。古木之巅有一只充满神谕的眼,人们与之对视就仿佛一切顿悟。或许是一种习惯。树那样坚守着,人们就那样坚守着,像树那样固守在发源地,没有被时下的迁徙和溃败的乡土所传染。也许,因为村里存在着的神灵一般的树,人们才那样清醒,不被同化。

唐庄很安静,人和物就那样在冬日里晒着。

阳光从古老的手工瓦和蓝色、赤褐色的水泥瓦轻轻掠过,白霜就慢慢升腾起缥缈的雾气,树和草垛润湿的躯体,开始渐渐变干。相依为命的牛还是如千年前的那般悠闲,开始享受阳光。牛被年迈的爹爹牵出来,随意拴在树上,然后丢一点红薯藤,让牛喜出望外。牛的心理世界只有爹爹们懂,看不见牛,爹爹们落泪。牛晒着太阳,爹爹们收藏着阳光。

红色的七星椒倒悬在屋檐下,耀眼地红,温暖着冬日。阳光下的七星椒,简练而富于挑战意味,在一缕缕直抵蓝天的炊烟里,七星椒就参与了一场盛大菜肴的聚合、短兵相接的过程,最终以七星椒的胜利而告终。

老人们喜欢七星椒,就像自己大半生凝集的品性,刚烈而不可屈致。他们晒着七星椒,就像陈晒着自己。白发的老人喜欢坐在老墙根下拿着木质梳子,梳那一头霜雪。瞅一眼火红的七星椒,就仿佛看到了昨日的一身猩红。老人们恋旧,怀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复习功课那般,在复习中仿佛还能记起、唤醒生活里的一朵朵浪花,在温暖的冬日重温,整个身心就会被种种体味重新席卷。

老人们喜欢将自己的被褥拿出来晒晒,让被褥洒上太阳的味道。即使被褥已经严重缺乏温度,老人们还是很喜欢。他们在阳光里细数着时日,今儿是冬月初几明儿是冬月初几。老人们是一本本活皇历,他们记得年轻人怎么也记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二十四节气。老人们在阳光里笑谈往事和家事,动情的时候,瘪瘪的嘴訇然洞开,裸露出断缺的白色牙齿和红色的牙床。脸上的笑容就像冬日洒落的阳光那样温暖。他们的幸福就是衣食无忧和子孙绵长。子孙们被他们拉扯大了,就像一只只漂浮的风筝在蓝天翱翔。老人们说到子孙们就洋溢着幸福,他们总以为手里攥着风筝的线轴,一拉一扯,子孙们就会掉转头来回眸,其实老人们已经变得苍老不堪、弱不禁风,但老人们还是高兴,晒着自己暂时稳定的幸福。

老人们还在忙着挽留旧俗。阳光甚好,他们会做工序复杂的红薯干。一番努力之后,会将蒸好的红薯条拿到阳光下去晒。年轻人不懂,大把大把的徐福记和阿尔卑斯糖,怎么也诱惑不了老人们浑浊的眼神。他们只记得古老的事物,他们离不开一路走来的质朴事物。唐庄的冬日,一半晒着老人们的心思,一半晒着乡土溃败时悄然抵达的现代文明。没人打扰文明的进驻,年轻女人们也开始像城里女人那样装扮自己,开始想着与泥土划清界限,不再考虑温度,幸好,冬日温暖。老人们的眼睛已然变得熟视无睹,嘴也变得圆滑了。他们不再想与年轻人为敌,藏起了言传身教般的清规戒律。老人们的质变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不再相互诋毁,他们只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

老人们很安静地晒着太阳。他们有事无事地把烙印在他们身上的旧时光放射出来,试图延续着生命。细心的女人们发现老人们的用心是基于骇人听闻的事实,女人们才彻底读懂老人们的用心良苦,老人们的心思比头发还细。慢慢地,传统的物事被唐庄年轻女人们开始传承着。老人们说过,当你想到有用时却找不到向谁学习时,那就迟了。年轻人有些后怕,点点头想来也是,就不自觉地学了一招半式。暗暗扣合的理想,就在一步之遥,懂得和拒绝的距离很近。

唐庄是藏不住心事的。唐庄的心事最先是被女人抖落的。女人们还没有太多蜕化,还是喜欢聚在一起在河里洗衣。一床床被单享受着阳光,女人们叨念着家长里短,瞟一眼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女人的心思就会变得针尖那样细,谈论着,闲侃着。

暖阳下女人的脸,带着红晕,那源自雌激素的魅力就显得娇俏可人。男人们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晒幸福,在这阳光满地的时下欣赏自家的老婆。男人们在忙着把传统的村庄变成具有现代城市意义那样的楼宇。男人身上的担子,挺沉,一脚站在田野,沾满泥土,一脚跨在城市,沾满了现实。

晒幸福的事,似乎是老人们的“专利”,女人偶尔也插科打诨。唐庄,年轻的男人们一直都在路上,除却冬日。

冬日的唐庄,日子很散淡,脚步也缓。落木萧萧,显示的就是生物学上储藏和内收能量的意义。冬日,唐庄的男人们也选择了藏匿,一般都不再到外面打拼。时光碾过,似乎猫冬没有特别地与时俱进。

冬日里,男人们常常吃了饭,闲散着,到村子的小卖部走走,摸摸麻将,下下象棋。往往看的比下的人多,只出馊主意,不计后果的建议总是涨满了口水,有不少人总是总结不了经验教训,或者就习惯如此。

唐庄不算太冷,冬日飞雪已经是较为奢侈的希望了。但已经养成的习惯就是改变不了,就像伴随于生命里的基因,一直习惯了像冬日飘雪那样的生活。

村庄里的不少人还是烧柴火,大家喜欢这种原始的木质,熏制腊肉和香肠是必不可少的。男人们会趁着这个休整的当口,砍足下一年的柴火。这种预备是为下一年的出门蓄积力量,会使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们安心。

年的气氛随着时日的删减,一日日逼近。男人们开始在计算着何时把家里那头肥猪给宰杀掉。唐庄的男人们虽然走南闯北,但似乎还很迷信,总得问问村里的长者,挑一个吉日才会杀掉收拾家里残汤剩水毫无怨言的猪。

猪是村庄的另一种印记,一直刻镂在唐庄人的思想深处。没有猪的家,根本不是家。男人们的眼界和阅历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扩大和丰富,但还是忘不了起源和来路,猪就这样存在着。阳光晴好,几个人合伙拖着一头大肥猪,往杀凳上拽。大家合伙按着,屠户用膝盖顶着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手起刀落。当然东家还不忘烧一叠纸钱,感谢辛劳一年的猪。杀好的猪被腌制几日,就放在火塘上空熏烤。村里人喜欢这种熏制的木质香味,往往只稍微熏黄,就割下一截,扯一两蔸白菜,在火塘炖着吃。屋外寒风萧萧,屋内一片温暖,兴致好了,男人还会喝点自家酿制的米酒,一泯一泯的吧唧吧唧的声音,似乎忘记了时空和际遇,简单的生活让简单的人们易于满足。

一块块肉进入了胃囊,吸收或者贮存,转化为脂肪,男人们倒不担心。男人们觉得此时的舌尖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男人们似乎很放肆,女人们也慷慨不会怪责,一年的辛劳,不就是就为了秋收冬藏吗?男人们卸下了一年来积累的风尘,试图把自己“养胖”。俗话说一口也吃不成胖子,男人们还是很眷恋。男人似乎把自己藏在家里了,女人理解,也心疼。一年辛劳是该休息的时候了。家里一面是散发着泥土和青草味的腊肉,一面是即将到来的年,的确是该到休憩的时节了。

日子还是不紧不慢,男人们还是一只只雄鸡,准备着早出晚归或者正月出门冬月回归。人们只不过把战场从田野转向了南方或者城市,把目光从田野伸向了远方。唐庄还看不到乡土溃败的预兆,一幢幢颇具现代意味的楼宇掩映在竹木的淡影里,似乎暗藏着一个深度的叙事。

在纸上描述岁月里纵深的唐庄,我发觉唐庄还是唐庄。整个冬日,于三个动词里,我就看到了唐庄的里里外外,深深浅浅。

猜你喜欢

古槐七星阳光
听古槐讲故事
七星湖
走,出发!
胡珠泊村话古槐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