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社团的“庄”
2015-04-02
在香港,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统一着装,动作夸张,大声喊着口号的学生,不懂粤语的人很难搞清楚他们在干嘛。本地同学会告诉你,这是为“上庄”做宣传。“庄”借用“坐庄”、“庄家”一语,是对社团管理对团队的俗称,是社团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批人。在香港的大学,“庄”是各种学生社团的核心。
香港高校的学生社团一般分为学生会、兴趣小组与服务性社团。校学生会可以脱离校方独立注册,成为社会上的社团,直接接受政府管理。比如,香港大学学生会是在特区政府警务处注册的独立社团。其他的校内社团则须向学校学生会注册,接受学生会的管理。
在香港唯一实行书院制度的香港中文大学,学生社团还可向学院注册。与专业不同,书院是学生的生活单位,不同的书院的风格文化可能截然不同。
选择在哪里注册不会影响社团的运作方式。在校内成立学生社团并不复杂,对发起者人数及社团成员没有明确要求和限制。但成立社团一定要拟定章程,且社团日后运行以及修改章程,皆须遵循既有章程规定。章程内容一般涉及社团的理念、宗旨、目标、管理团队组成结构及选举方式、会员大会召开模式等基本原则性规定。
除了定期活动,最热闹最有趣的社团活动一定是学生会选举期。与内地大学相似,学生会分为校学生会及系学生会,选举程序大致相似。学生会的全体成员也被称为一个“庄”,即学生会的管治内阁。进入选举期后,“倾庄”是第一项重要工作。“倾”是粤语口语中的“说”、“聊”。“倾庄”就是本届学生会内阁向有兴趣进入学生会内阁的成员讲解学生会的理念、工作方式,以及本届学生会的成绩。“倾庄”最重要的目的是组阁。香港高校学生会的“庄”是开放的,任何对学生会感兴趣的学生都可参加“倾庄”。当然,参加“倾庄”并不要求已经完成组阁,即便没有任何同伴的同学也可参加“倾庄”,可在过程中与其参与交流,择志同道合者加入。
“倾庄”通常有三至四轮。第一轮通常为即有学生会内阁向前来“倾庄”者进行介绍。后面几轮为大家互相交流,确定最终组阁意向,以及候选内阁成员的拟担任职务。这个过程通常可以通过协商完成,一般不会有激烈竞争。毕竟前来“倾庄”的很多队伍平日关系较为密切,且在“倾庄”前已经对拟担任职务达成初步意向。当拟内阁成员确定完毕,“倾庄”就结束了,随之进入选举,也就是“上庄”。
“上庄”前的宣传最为火爆,这就是人们在校园里各种公共场所经常可见的跳操拉票场景。侯选内阁不但在校园里宣传,还会疯狂“洗房”、“洗班”、“洗Canteen”。为充分达到宣传效果,侯选内阁会在不同时段到学生聚集程度最高的地点宣传。
每逢选举期,学生食堂中午会嗨翻天,一拨连一拨的候选内阁会来到食堂跳宣,已是人声鼎沸的食堂里,会同时充满震天的口号声。晚上则是“洗房”(扫宿舍)的时间。侯选内阁会逐栋楼逐间扫遍所有房间。必要时,候选内阁甚至会“洗班”(扫课堂)。经常一节课刚开始,一班并非该班的同学走进课堂,请老师给与十分钟时间进行宣传,呼吁大家前来投票。
“上庄”宣传之所以如此重要,还要回到社团章程上。社团章程对投票率有基本要求,只有满足要求,选举结果才被视为有效。轰轰烈烈的投票结束后,胜出候选内阁就真正“上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