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纽约:警察遇袭身亡事件

2015-04-02沈臻懿

检察风云 2015年5期
关键词:埃里克警民警员

沈臻懿

现代社会中,警察已成为社会治安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为非作歹之人连警察都敢杀害,那普通民众的安全更是无法得以保障。然而,美国社会自2014年下半年起,警民关系的紧张与矛盾化,使得警察与社区民众之间已然处于剑拔弩张的阴影之中,在此背景下,2014年12月20日所发生的两名纽约警察被杀事件,更是令民众对于社会安全的信心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美国日趋紧张的警民对立关系

201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社会逐渐被笼罩在日趋紧张的警民对立关系的阴影之中。7月17日,美国纽约白人警察丹尼尔·科尔及其同事在史丹顿岛执勤时,怀疑43岁的黑人小贩埃里克·加纳售卖未缴税的香烟。在拘捕过程中,埃里克·加纳遭丹尼尔·科尔“锁喉式”扼颈而死亡。8月9日,密苏里州弗格森镇18岁的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遭到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的拦截及枪杀。不过,引发美国警民关系紧张的导火线,则源于纽约市以及密苏里州两个大陪审团分别就上述两起事件所作的裁决。根据大陪审团的裁决,两起事件中的警察均被免予起诉。这一结果的公布,即刻导致了全美范围内的大规模抗议。而警察与社区的关系,尤其是与非洲裔民众的关系,更是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12月13日,数以千计的抗议者涌上了纽约街头,以抗议警方的种族歧视。抗议者们高呼着威胁性的口号:“我们要什么?要警察死!什么时候?就现在!”而抗议者们挥舞的标语牌上则写着,“纽约警察们的手上蘸满了鲜血”。在这一紧张气氛面前,美国警察已成为了示威浪潮的针对目标。而在此期间,美国警察亦感到了其人身安全所受到的威胁。然而,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前述威胁性口号,竟然在一周之后演变为了现实。12月20日,两名纽约警察遭凶手“行刑式”枪杀的惨案,更是将原已绷紧的警民关系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纽约警察

遇袭身亡事件的发生

2014年12月20日下午3点左右,纽约警察局西班牙裔警员拉斐尔·拉莫斯(Raphael Ramos)以及华裔警员刘文健(Liu Wenjian)正常驾车执行巡逻任务时,在车中遭到了突如其来的伏击。一名非洲裔枪手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在警车旁,并迅速掏出一把银色手枪,以“行刑式”方式将两名警员近距离开枪击杀。据目击证人德利科·麦基表示,“事发时枪声大概响了四五次,听上去似乎来自同一把枪……当随后赶来的警员将遇袭警员抬上救护车时,他们看上去已经浑身是血。”

警察遇袭惨案发生后,纽约警方迅速就案件展开了调查。经查,枪杀两名纽约警察的凶手名为伊什迈伊尔·布林斯利(Ismaaiyl Brinsley),现年28岁,来自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根据事发地点附近的监控视频显示,布林斯利在事发前曾在马路上与两名陌生男生搭讪,让他们去看自己的Instagram社交网站,并招呼他们看看自己接下来准备干的事情。随后,布林斯利一路向北走去,当经过巡逻车内坐着的两名警员后,布林斯利又绕街道转了一圈,再次来到了警员身后,并拔枪朝两名警员头部进行射击。行凶后,布林斯利为逃避警方的追捕而躲入了附近的一个地铁站内。在人流拥挤的站台上,布林斯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该案行凶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案件的起始缘由逐渐浮出了水面。据布林斯利的母亲所述,布林斯利不仅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已显现出了明显的暴力倾向,其在精神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布林斯利的母亲也非常害怕,已连续一个多月时间没有与其见面。此外,布林斯利还曾不止一次地折腾并尝试过自杀。另据警方调查显示,布林斯利还是一名惯犯,曾先后19次被捕,在俄亥俄州以及乔治亚州均入狱服过刑。其被捕的罪名不仅涉及私藏武器、抢劫,亦包括非法侵入他人土地以及行为失当等。而在12月20日作案前,布林斯利还涉嫌枪击了自己的前女友。当天凌晨5时30分许,布林斯利持枪闯入了前女友夏奈卡·汤普森位于马里兰州的住所。双方在激烈争吵后,布林斯利向汤普森的腹部射了一枪,并抢走了她的手机。随后,布林斯利即匆匆逃往了纽约。

结合布林斯利近期的活动及其在社交网站上的留言和配发的图片,警方进一步锁定了其作案动机。据布林斯利的朋友保罗·杨所述,布林斯利近期曾参加过反对种族歧视并抗议警方暴力执法的示威游行活动。案发前,布林斯利还专门在社交网站上公开声称,要枪杀两头“猪”来为在警方执法过程中死亡的纽约黑人小贩埃里克·加纳以及密苏里州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报仇。布林斯利在留言中写道,“今天要给猪插上翅膀了。你们杀了我们一个人,我们就杀你们两个人……”同时,布林斯利还用前女友的Instagram账号晒出了一张手枪照片,并留言称“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发这样的东西了”。从布林斯利的网上留言中可以发现,其似乎对于警察极为仇视,且复仇的意味尤为明显。在此背景下,布林斯利或许就是为了其所谓的“复仇”,而枪杀了两名无辜的警察。

警察被枪杀

引发的震动与愤怒

此前,美国警方暴力执法致多名非洲裔民众死亡的事件已引起了社会强烈不满,而这一警察遭遇枪杀事件,更是令原已降至冰点的警民关系进一步雪上加霜。案发后,警方已在现场附近街区划定了警戒线,仅允许当地居民通行。不少社区居民亦为之担心,这一枪击案的发生可能令更多人受到盘查与拦截。而社区面貌也将因警民关系的对立而变得更为紧张与混乱。

纽约两名警察街头遇袭身亡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剧烈震动与愤怒。而这一血案,更是2011年以后纽约首起发生的警察遭遇枪杀的事件。纽约警察局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沉痛地表示:“从警所带来的不幸现实就是,一旦你穿上了这一身蓝色的制服时,你就成为了隔开我们与无序状态下的一道脆弱的蓝线。”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艾尔·沙普顿在案发后发表了谴责凶手暴力行径的声明。沙普顿表示,“任何打着埃里克·加纳或迈克尔·布朗的旗号,并将其与实施暴力或枪杀警察捆绑在一起的行径,都应当受到严厉谴责。其与上述两起事件中对于正义追求的宗旨背道而驰。”与此同时,纽约黑人小贩埃里克·加纳的亲属也在第一时间发表了声明,并谴责了这一袭击事件。加纳的亲属表示,他们与布林斯利不存在任何关系。

血案发生当时,正值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冬季休假。获悉案情后,奥巴马随即发表了声明,并对这一枪杀警察暴行予以了“无条件”谴责。奥巴马表示,“两位勇敢的警员再也无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仅仅凭借这一点,就没有任何借口为凶手脱罪。” “警察在每一天中都不顾自身的个人安危来服务并保卫着我们的街区,因而他们时刻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与感激!” 在声明中,奥巴马同时也呼吁,所有人应当摒弃那些暴力性与伤害性的措辞与行为,并通过“耐心对话”来予以解决。

美国司法部部长埃里克·霍尔德也表示,12月20日所发生的纽约警察被枪杀事件,完全是一起“令人难以形容的野蛮行径”。同时,霍尔德在声明中也提出,其将动用司法部所有可以动用的资源,来协助纽约警察局彻查这一惨案。

美国当地时间12月27日中午,遇袭身亡的警员拉莫斯葬礼正式举行。数千名警员身穿警员礼服,从全国各地赶来为同行送行。除纽约州州长科莫、纽约市市长白思豪、纽约市警察局长布拉顿以及纽约警察公会主席林奇外,美国副总统拜登也参加了当天拉莫斯的葬礼。拜登在葬礼上指出,凶手所袭击的不仅仅只是两名警员,更是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整个国家的良心发出了挑战。

不过令人备感遗憾的是,仅仅距两名纽约警察遇袭身亡不到一天时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警察在21日清晨执行任务中又遭遇枪杀。而进入2015年后,1月5日晚间,纽约又有两名警察在执勤过程中遭到枪击。万幸的是,其中一名警察肘部被击中,而另外一名警察虽被击中后背,但因身穿防弹背心而幸运地躲过一劫。可见,在短时间内,由于美国警民关系恶化所引发的警察遇袭事件所带来的震荡还在进一步发酵……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埃里克警民警员
博物馆
没有你
没有你
聪明的警员阿灵
优化警民关系视角:提升社区民警沟通能力研究
拿开以后
让百姓看得见、找得着、叫得应——武夷山市全国首创“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纪实
探索儿童医院警民共建机制的体会及建议
模范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