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拥有创新的“基因”

2015-04-02雷新军

检察风云 2015年5期
关键词:城市群长三角上海

雷新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一个长期而快速的发展,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但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原有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丧失,资源环境压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全球新一轮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以及美国“再工业化”、德国“工业4.0”等发达国家创新战略的推进等,这就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在这一发展环境条件的变化下,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的明确要求。新出炉的《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5)》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主题,分析认为,上海已经具备了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但是要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还面临着严峻挑战。

上海推进全球科创中心势在必行

从上海城市发展脉络来看,上海拥有创新的“基因”。正因为此,上海曾被誉为“东洋明珠”,也曾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创新、创业城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作为共和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为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计划经济和与国际隔离的状况下,上海正是用科技创新创造了上海工业的辉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产品在此诞生,填补了国内空白,也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通过技术引进,改造传统落后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高新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一是成本优势转变,要素成本的上升;二是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三是消费需求结构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四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发展与主要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推进,市场竞争加剧等。这些变化因素是上海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也只有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化解以上的发展困境。

从推进科技创新的条件来看,上海具备了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一是科技创新的资源相对丰富,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研发中心以及创新人才等相对集聚;二是各类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组织相对发达,如技术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创业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三是创新网络,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具备了与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的通道,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具备科技创新各种要素资源“互通互联”的条件;四是具有较好的科技创新载体,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等。

从城市发展战略来看,上海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建设上海“四个中心”战略的延伸和升级。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增强“四个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四个中心”影响力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四个中心”的建设也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基础保障。

驱动长三角经济协同创新发展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上海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长三角城市群实现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长三角城市群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人文优势,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最大、综合实力最强、联动最为紧密的城市群。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以占全国2.6%的国土面积、聚居着全国13.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据了全国分三之一强的对外贸易。2012年江浙沪两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R&D经费)和有效发明专利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8.3%和29.8%,新产品项目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30%。以上的数据反映出长三角城市群在全国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也体现在科技创新方面。

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领头羊,其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要素资源的集聚与辐射,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集聚和辐射领引及促进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有研究表明上海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好于其他国内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或者说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各城市在市场、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更加依赖于中心城市。2013年上海技术交易市场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交易合同日均超过70项,交易金额日均每达到1.7亿元,其中约有40%的交易为外省需求。因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提升上海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科技服务辐射能力,也是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和重要的途径。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形势下,特别是随着“两带一路”战略——即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上海作为其战略布局的龙头与核心节点城市,更有必要形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集聚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发挥其高端引领、产业提升、先行先试、辐射带动的龙头示范作用,服务于这一战略的实施。

科技创新是经济振兴的“武器”

从国家层面来分析,中国经济在过去的30多年间,实现了快速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也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从“小国”变身为“大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一种新常态,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科技创新是其必要的手段、重要的抓手。

中国经济全球地位的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力量作支撑。随着经济的大国化,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上升,其扮演的角色也正从“跟随者”向“领导者”转变,将成为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重要参与者、领导者。实际上这一变化,意味着过去30年间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各种资源要素的比较优势已不明显或已失去优势;二是国际社会、市场对中国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主要市场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复杂化、多元化。因此,无论是从国内的经济发展、还是从国际市场的竞争来看,都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化解其矛盾,并且是唯一的路径。

未来15到20年,世界科技一系列革命性将持续取得突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全球的经济发展即将迎来一个由信息化以及知识化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时期,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将发生重大变化。由于创新资源的高度流动性和科研活动的空间集聚性,谁拥有21世纪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谁就能最大程度吸引全球创新资源,也就意味着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战略主动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将科技创新视为经济重振的“武器”,制定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2009年以来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试图借助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先发优势引导产业回流以重构全球分工体系,并于2012年制定了打造“东部硅谷”的宏伟蓝图,计划在曼哈顿以东创建一个与加州硅谷并驾齐驱的应用科学园,力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领袖”。2010年英国启动实施了“英国科技城”的国家战略,试图将东伦敦地区打造为世界一流的国际技术中心。

当前,亚洲正处于新一轮科技浪潮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巩固,在世界经济空间体系中正从边缘向核心区域过渡,包括创新资源在内的全球高级要素正呈现出系统性东移的趋势。作为亚洲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有着海量的科技人力资源、极富活力的经济体系和不断壮大的市场规模。近10年来跨国公司纷纷以我国为核心构建其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中,我国更具备孕育像硅谷那样的科技创新中心所需的资源丰度和市场深度。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产业和技术实力雄厚,在全国最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潜力。

猜你喜欢

城市群长三角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