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格中医术语的词法结构及英译对比研究
2015-04-02都立澜等
都立澜等
摘要:三字格谓词性复合结构中医病机术语英译的核心是动词。从术语翻译的准确性来看,理解源术语表面和深层的含义以及词法结构的内在关系是译入语准确的保证;从术语翻译的系统性而言,源术语体系与译入语术语体系应尽可能保持同一性,包括语义上的关联和结构上的对应。
关键词:三字格中医术语,病机,谓词性复合结构,准确性,系统性,英译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1-0024-07
Abstract: In translating the predicativecompound structure of threecharacter pathogenesis TCM terms, the key is verb translating. Both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CM term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achieve accuracy. As for systematization, nearsynonyms in source terms should be translated into their corresponding nearsynonyms in target terms.
Keywords: threecharacter TCM term,pathogenesis,predicativecompound structure,accuracy,systematiza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引言
三字格,又称“三字结构”或“三言”,由一个实义单音节词和一个实义双音节词构成,每一个词都对所属的语言单位起到深层的支撑作用,词与词之间是一更深层的意义上的关联[1]。三字格语法结构复杂,包含诸多词法与语法关系,近年有关三字格的研究多集中在三字格惯用语和成语的来源、形式、意义和内部结构上[2-4]。三字格的英译研究非常有限,目前仅限于译法层面。
无论是古代的中医经典与中医养生诗歌,还是近代的中医药基础书籍与中医英语词典,均有大量的三字格术语。根据频次数据分析,《素问》与《伤寒论》句子总数分别为5258句和7852句,其中三字格术语分别占20.10%与13.31%;《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5]与《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6]两大国际标准中的三字格术语分别占23. 05%与31.67%[1]。由此可见,三字格结构在中医术语中占有较大分量。
三字格中医术语及其英译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王尔亮等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5]中三字格中医术语的词法结构,按专业对三字格中医术语翻译分类归纳,总结了三字格中医术语翻译的技巧[7],并从等效翻译的角度,探讨了中医术语翻译的等效原则和方法。他同时指出,中医术语的汉语词法结构研究将是国内外中医英译翻译的大课题[1]。
笔者选取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为研究对象,从三字格的词法结构入手,遵照准确性和系统性的术语翻译原则,重点考察了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的谓词性复合结构,通过对比分析四部影响大、学术价值高的国内外中医术语标准/词典的英译特点,较为系统地探讨三字格中医术语的英译方法。
一三字格中医术语的词法结构分析
1.三字格的词法结构
汉语中的三字格结构一般属于由多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几乎囊括了汉语合成词所有主要的结构类型。从内部语素和语素的组合关系来看,三字格成语可分为六类: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联合式、中补式、宾动式[4]。郑庆君对三字格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层次进行了详尽的划分[8]:第一个层次为复合型和缀加型;第二个层次又将复合型分为体词性和谓词性等。体词即是指主要语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和宾语的一些词类,如汉语的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等;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和一部分指代词,所以体词具有名词性质,谓词具有动词性质;第三个层次将体词性合成词分为偏正结构(定+中)、同位结构、联合结构(体词性)、方位结构、“的”字结构等类型,将谓词性合成词分为偏正结构(状+中)、动宾结构、主谓结构、补充结构、连动结构、兼语结构、联合结构(谓词性)等类型。该分类将三字格中复合型分为体词性(名词系)和谓词性(动词系),对三字格英译的词法结构和语义把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的词法结构
根据上述三字格词法分类框架,笔者将《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9]中所收录的47个常用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分为体词性术语和谓词性术语两大类,再将每类细化,分类结果见表1。
(1)体词性(名词系)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
上述47个三字格常用中医病机术语都属于复合型结构,其中有35个(占总数的74.5%)属于体词性的合成词,或称为名词系的合成词。在体词性合成词这一结构类型中,又都属于定中式的偏正结构,不论修饰语还是中心语都是名词,其翻译的关键是处理中心语[7],因此,这类中医病机术语翻译应该多使用名词性的英文结构来处理。
(2)谓词性(动词系)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
“肝气逆”“女劳复”和“亡津液”等12个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属于谓词性的合成词,也称之为动词系的合成词,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状中偏正结构、动宾结构(详见表1)。
从上述三字格病机术语的词法结构分析来看,动词的翻译是谓词性三字格病机术语英译的核心[1]。动词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其意义丰富而多变,是翻译的难点所在[10]。同时,中医术语具备哲学思辨性、文学隐喻性、高度概括性和一词多义性等特点[11],其动词往往具有多义性和多变性。在谓词性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英译中,难点也在于动词的翻译。因此,应正确理解动词在术语中的含义,从而选择准确的英语对应词语进行转换。endprint
二三字格谓词性复合结构中医病机术语的英译对比研究
1. 中医术语翻译的原则
术语是表达一定专业知识领域概念的词语,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语义上单义性和运用上的系统性[12]。姜望琪认为:在术语翻译过程中,应兼顾准确性、可读性、透明性,但准确性是第一位的,为确保准确性,可读性和透明性是可以适当牺牲的[13]。侯国金则指出:系统-可辨性应是术语翻译的第一原则[14]。随着中医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化成为中医翻译研究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就中医术语的翻译原则,李照国在1996年率先提出了自然性、简洁性、民族性、回译性和规定性原则[15]。英国学者魏迺杰(Nigel Wiseman)则将翻译原则系统化,并做成可以指导决定每个名词翻译方法的流程图[16]。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2007年推出《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准确性作为第一原则[17]。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先后制定出对应性、系统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民族性和约定俗成等原则[18]。
笔者认为,准确性是在术语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恰当英译中医术语的关键在于它是否准确地反映了中医概念,因此准确性应是中医术语翻译的第一原则。其次,术语具有系统性,即“同一概念体系的名称,应体现出逻辑相关性”[19],术语的系统性决定其译名的系统性。在翻译谓词性的三字格中医病机术语时,应首先厘清源术语的含义,辨明其词法结构,在准确翻译出源术语内涵的前提下,尽量保持译语体系与源术语体系的同一性,最大程度达到对等翻译的效果。
2.三字格谓词性复合结构中医病机术语的英译比较分析
本文以李振吉主编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9]中所收录的12个三字格谓词性中医病机术语为研究对象,从《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以下简称“WHO版”)、《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5](以下简称“世中联版”)、《简明汉英中医词典》[20](以下简称“李照国版”)和《实用英文中医词典(第二版)》[21](以下简称“魏迺杰版”)四个中医术语英译国际标准/词典中筛选出与这12个三字格术语相对应的英译词条,对比分析各版本三字格病机术语英译特点,探讨三字格术语的英译原则和方法。
(1)主谓结构
以下从两方面来考察主谓结构的英译。
一是主谓结构中的主语部分,即“肝气”“阴阳”“胃”“女劳”和“主客”,应在厘清源术语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肝气” “阴阳”和“胃”在源术语中语义比较明确,其英译分别为liver qi, yin and yang和stomach,这些名词的英译各版本基本趋同,没有太多分歧。而“女劳”和“主客”则需要理解其深层含义才能翻译准确。
“女劳复”指因房劳而病复发[9]。“女劳”被译作sexual intemperance(世中联版、李照国版)和sexual taxation(WHO版)。intemperance 指放纵,无节制;taxation 是由动词tax演变而来,意思是精神和体力上的负担。两种翻译的选词从不同侧面传达了“女劳复”的内涵:intemperance侧重的是无节制,taxation则侧重精力上的重负。由此看来,sexual intemperance应更接近源术语含义。
“主客”的翻译需要首先弄明白“主客”的含义。“主客交”出自《温疫论 主客交》,“主”专指正气,营血;“客”专指暑湿病邪[9]。世中联版的译名为pathogen invading nutrient and blood aspects,pathogen为病邪,病邪分寒、湿、暑、热等,若译为pathogen,英文读者从译名无法判断是何种病邪,因此,应译为pathogenic summerheat and dampness。
二是主谓结构中的谓语部分,其翻译要在动词上下功夫。上述四个版本或采取动词名词化,或采取动名词,都是目前名词术语英译的基本方法。考察四个版本的翻译,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肝气逆”出自《素问·藏气法时论》,是肝气上逆和肝气横逆的统称[9]。 “逆”被译为ascending counterflow(WHO版)、adverse/reverse flow (李照国版)和counterflow(世中联版、魏迺杰版)。ascending 表示肝气向上运动;adverse表示肝气异常带来不利的、有害的结果;reverse 表示肝气向相反的方向运动;counterflow运用英语构成法,用前缀counter表达“逆”的概念。若采用ascending,肝气上逆翻译出来了,但肝气横逆(为疏泄太过,肝气过旺所致)却没有译出来;若选reverse,则主要表达了肝气运动方向上的变化,译名的内涵略显单薄;adverse比较完整地译出了源术语的内涵,笔者认为是个比较准确的翻译;同时,counterflow不失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译法,译名表达了“逆”的基本含义、简洁、回译性好、适用性强。
“女劳复”指疾病初愈,因为过早进行房事,耗伤肾经,正气削弱,而导致疾病复发[9],“复”有两种译法:relapse(WHO版、世中联版、李照国版)和recurrence(李照国版)。relapse本意就是旧病复发(the fact of being ill/sick again after making an improvement),是“复”在英语中非常恰当的对应语,而recurrence可以指任何事物的反复出现,在这里外延过于宽泛,不够准确。同时,几个版本都舍弃源术语主谓词法结构,将译名译为由due to连接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名词短语,非常准确地译出了源术语中所隐含的因果逻辑关系。
“胃不和”又称“胃气失和”“胃气不和”,指胃功能失调。以胃的受纳腐熟通降功能异常为主要病理变化[9]。“不和”译为disharmony比discomfort更贴切,因为discomfort多指不舒服、不适的感觉,disharmony则为不和谐的状态。endprint
“阴阳交”中的“交”为热性病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9],分别被译为interlocking(世中联版)和combination(李照国版)。前者是两种力量互相交织、对峙,表达此消彼长的动态特征;后者则为两种物质的混合体,侧重于表达一个静态的整体概念,应该说,interlocking比combination更准确。“主客交”指暑湿病邪久羁,正气已虚,邪气陷于阴血,气血互结,深入厥阴,脉络凝瘀而神志昏迷[9],尽管“交”也是互结的意思,但照搬“阴阳交”中“交”的译法(interlocking),将“主客交”译为nutrient and blood aspects and pathogen interlocking则头重脚轻,很不自然,源术语的中心语“交”在冗长的修饰语中湮没。笔者认为若无更佳选择,世中联版的pathogen invading nutrient and blood aspects,比较准确地表达了源术语的含义,是目前比较好的意译版本。
从术语翻译系统性原则考量,中医术语的译名系统应从中医术语体系着眼,把源术语系统中的同一层级关系、上下位属种关系、语义关联关系和结构对应关系传达到译入语当中[11]。也就是说,术语的译名不应就单个术语孤立地进行,而应参照源术语系统中术语之间的关系,兼顾译入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肝气逆”而言,“气逆” “气滞” “气闭” “气陷”分别译为qi counterflow, qi stagnation, qi block 和qi fall,“肝气逆”是“气逆”的下位词,译为liver qi counterflow不但保持了与相关联的术语之间的连贯和对应,从结构上也更加工整、简洁,回译性更佳。
(2)主谓宾结构
主谓宾结构共有4个术语,除“心主惊”的英译比较特殊,采用意译法外,“肝主风”和“寒包火”的译法为n(主)+Ving(谓)+n(宾),译名词法结构清晰、语义准确反映源术语。“肝中寒”(被动)译为n(主)+Ved(谓)+n(宾)、n(宾)+n(谓)+of+n(主)两种形式,从译名的词法结构来看,n(主)+Ved(谓)+n(宾)更简洁、流畅,对应性和回译性俱佳。单独考察“中”的英译,选择attack和invade都是可行的,attack取其侵袭、损害人体之意,而invade多指武装入侵,侵略和侵犯,是用隐喻的修辞手段表达寒邪入侵人体的概念,两个英译都符合准确性的原则。但若把attack和invade放到译入语体系中考察,发现attack又是“攻”的译入语,invade也是“侵”和“犯”的译入语,同一个译入语表达不同的源术语的含义,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就术语翻译的系统性原则而言,需要译者对源术语中的近义词有准确的判断,并加以区别,在翻译时,采用译入语近义词的对译,这样既能传达源术语之间的近义关系,维护了一组词语的系统性,又能照顾到每一个词在含义上的细微差别[17]。源术语的近义词如何在译入语中保持其系统性,将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3)状中偏正结构
“循经传”和“越经传”是状中偏正结构,“传”是中心词,“循经”和“越经”均用来说明“传”的方式。几个版本的英译都毫无例外地将“传”这个动词译为transmission,译入语的结构是a+n+n(中心词)或n(中心词)+prep.+n。从译名的词法结构看,第一种结构更加工整、紧密、简洁,更能促进术语的有效交流和使用。
从规范化的发展来看,“经”应该统一采用meridian而终止channel,但从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两种译法并驾齐驱,很难说孰优孰劣[22],因此,目前这两个译法是并行的。
“循”和“越”是英译讨论的焦点。“循经传”源自《素问·热论》,是六经病传变方式之一。疾病的发展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的排列次序传变,是《伤寒论》六经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反映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病理过程,是临床运用六经辨证推测预后的依据之一[9]。根据术语的定义,sequential meridians transmission(WHO版)比较准确地译出了源术语的含义。需要指出的是,世中联版和李照国版的meridian 均为单数,从词法结构考量,此处应为复数。“越经传”见《证治准绳·伤寒·总例》,是六经病传变方式之一。病情不按六经依次传变的规律发展变化而在传经次序上有跨越。“越”被译作skipover(世中联版), skipping(WHO版), bypassing(李照国版)。skip为跳过正常的步骤、略过、漏过,比较准确地传达了术语中“越”的含义; skip为及物动词,其后可以直接加宾语;而skipover是由动词短语skip over演变的,更为生动贴切地表达“越”,但从译入语本身的词法结构和与其近义的“循经传”考虑,采用动名词作形容词修饰meridians的skipping,译名简洁,与近义词结构上对应;bypassing 由动词短语pass by演变而来,但从语义上来讲,pass by 是通过、经过的意思,用在此处略显牵强。
(4)动宾结构
“亡津液”又称“亡津”,是指人体津液耗失与消亡[9]。看似词法结构简单的“亡津液”,其英译有多种不同版本,值得探讨。目前,“津液”有以下几种译法:fluid(世中联版、WHO版、李照国版、魏迺杰版), body fluid(李照国版), thin and thick fluid, fluid and humor。中医认为,“津”质地较清稀,“液”质地较浓稠,因此,采用 thin fluid 和thick fluid是比较准确的。但在实际使用时,这两个术语的派生性较差,交际效率不高。在众多中医翻译版本中,采用最多的还是fluid和body fluid,有的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津液”的定义,对“津液”做了进一步的释译。笔者认为,fluid是常用的英语词,若将fluid作为含义非常明确的“津液”的译名,其内涵和外延都很宽泛,还需要借助于释译才能准确地译出源术语的内涵。humor是旧时人们认为存在于人体内的体液,现在又在中医翻译中重新启用,用不同的译入语来区分“津”与“液”的不同,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由于fluid和humor派生性强,目前在许多场合可以看到这两个术语的运用。endprint
“亡”被译为collapse(世中联版、WHO版、李照国版、魏迺杰版)和exhaustion/loss(李照国版)。若单独看每一个具体的译名,似乎都表达了“亡”的含义,但若从中医术语体系来看,还有不少问题。中医术语中,“亡”“脱”“亏”“耗”和“夺”等经常用来表示气、血、精、液耗损的程度,其英译也比较多样化。 “脱”有各种译本:collapse,depletion, prostration,exhaustion,deserting, loss,“亡”被译作collapse,depletion,exhaustion等。中医术语中不同含义的词译为同一个英文词,会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造成中医术语理解上的困难。如何译好近源术语中的近义词?一些研究者认为,近义术语的英译应从整体着眼,所选译名须根据源术语中各词含义的轻重程度依次递增,把源术语在程度上的差别用合适的译入语表达出来[17]。根据这一原则,表示减弱到消亡有关损耗程度的概念可依照递增的顺序排列为:亏损(depletion)、脱/虚脱(collapse/prostration)、亡(exhaustion)。这一方法虽不能涵盖所有表达损耗程度的近义词,但帮我们打开了术语翻译上的思路,不失为一种尝试。当然,要系统地将中医术语中的近义词整理和翻译出来,还需要中医学和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实际上,中医术语自身的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许多中医术语的出处、内涵、外延、临床应用均各有其侧重点,加上中医辞典使用大量西医术语来解释中医所指称的现象,定义中医学术语,中医的概念体系并未通过中医学本身的术语体系及定义清晰地反映出来[19],在翻译时,译者更多地是依赖中医学辞典的释义来衡量译入语的准确性与合理性,难免有失偏颇甚至错误。
三结语
根据三字格词法结构,笔者详细地分析了12个三字格谓词性复合结构中医病机术语四个版本的英译,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英译推荐标准(见表2)。
研究发现,三字格谓词性复合结构中医病机术语英译的核心是动词,译入语最常见的词法结构是:n(主)+n(谓);n(主)+Ving(谓)。从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角度来看,译者必须要溯源术语本身的含义,考察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不一致的词,选择符合源术语含义的词进行翻译;同时,还需辨明源术语的词法结构,调整译入语的词法结构,使其逻辑关系清晰,符合源术语含义。从系统性的角度来看,源术语体系与译入语术语体系应尽可能保持同一性,包括语义上的关联和结构上的对应。同时要特别关注源术语近义词的翻译。译者需要对源术语中的近义词有准确判断,并加以区别,在翻译时,采用译入语近义词的对译,这样既能传达源术语之间的近义关系,维护一组词语的系统性,又能照顾到每一个词在含义上的细微差别。
参考文献
[1] 王尔亮,晋永,段英帅,等.“三字格”中医术语英译解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01):68-70.
[2] 郭蕾,刘洪泉.浅谈汉语三字格惯用语的英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3-114.
[3] 池挺钦.浅析三字格惯用语的稳固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4(8):177-179.
[4] 张鑫.由《中国成语大辞典》看汉语中的三字格成语[J].邢台学院学报,2012(4):117-119.
[5] 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7] 王尔亮,晋永,段英帅,等.从“三字格”中医术语翻译看中医术语的等效翻译[J].现代中医药,2010(4):96-99.
[8] 郑庆君.三音节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及层次[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0):68-71.
[9] 李振吉.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10] 李照国.论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6(3):31-33.
[11] 毛和荣,曹中凯,文惠.从中医语言的特性看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英译原则[J].长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3-144.
[12] 孟令霞.从术语学角度看术语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1(5):28-30.
[13] 姜望琪.论术语翻译的标准[J].上海翻译,2005(S1):80-84.
[14] 侯国金.语言学术语翻译的系统-可辨性原则——兼评姜望琪(2005)[J].上海翻译,2009(2):69-73.
[15] 李照国.论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6(3):31-33.
[16] 魏迺杰.中医名词英译:应用系统化原则的翻译模式[J].术语学研究,2004(4):30-33.
[17] 刘力力,朱建平,高新颜.例析中医药术语英文规范的系统性原则[J].中国科技术语,2012(6):26-29.
[1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M].2010.
[19] 康财庸,荣光,孟庆刚.ISO704术语形成原则对中医学名词术语翻译原则的启示[J].环球中医药,2014(60):472-476.
[20] 李照国.简明汉英中医词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21] Wiseman N.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 [M].Changsha:Hunan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2008.
[22] 李照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方法探索[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