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理念在重症高处坠落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
2015-04-02王松
王松
【摘 要】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理念在重症高处坠落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高处坠落伤60例患者作为研究,依据是否实施损伤控制理念,将其随机分布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PH值、体温、凝血酶原时间(PT)、狼疮抗凝物质 (L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念在重症高处坠落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临床更好的救治赢得时机。
【关键词】 损伤控制理念;重症高处坠落伤;急诊救治
【中图分类号】R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118-01
高处坠落伤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的损伤,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高处坠落伤逐步成为常见的创伤[1]。部分重症患者很容易出现休克和持续性的出血,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重症高处坠落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重症高处坠落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 一般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重症高处坠落伤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损伤控制理念,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39.5±10.4)岁;坠落高度5~20m,平均坠落高度(11.2±5.6)m;坠落原因:自杀4例,意外性事件26例;损伤类型:开放性损伤13例,闭合性损伤17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38.9±10.9)岁;坠落高度6~22m,平均坠落高度(10.4±4.4)m;坠落原因:自杀3例,意外性事件27例;损伤类型: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15例。另外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颅部、胸部、腹部及四肢骨折。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措施,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等,建立静脉通道,注意导尿;休克患者给予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损伤控制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患者的抢救治疗,通过简单、有效的措施解除患者的致命性威胁,根据重症监护的原理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改善性治疗,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和特点,综合患者耐受能力和自身状态,制定分期手术计划,进行后续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PH值、体温、PT、LA情况。判断标准为:血液PH值范围:7.1~7.2,人体正常体温:36~37℃,PT 11s~13s,LA>2 mmol·L-1为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PH值、体温、PT、LA 观察组患者PH值、体温、PT、L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高空坠落伤有自身的特点,除了少数自杀患者以外,绝大多数患者可能是建筑等意外性伤害引起的[2]。由于目前生产力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高空坠落伤损伤类型和程度往往和患者的坠落高度密切相关,随着高度的增加,患者的损伤程度逐渐增大,伤情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损伤控制理念是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将常规复杂、完整的手术方案进行整理,重新制定分期手术的方法,以简单、快捷的操作,维持患者的生理机制,对重症患者的伤情进行有效控制,避免重症创伤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使患者尽早复苏,然后再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手术方案[3]。损伤控制理念是救治外伤患者复苏的重要方法。通过简单有效的操作,促使患者致命性的损伤,如动脉大出血、腹腔污染等尽快得到处理,通过重症复苏来终止死亡三联征的恶性循环,使患者建立对创伤的应激性储备,提高其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的耐受能力。损伤控制对于高处坠落伤引起的多发性病例损害较为适用,特别是能够将患者损伤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患者的生理机能,是将整体和局部共同兼顾的逻辑思维。损伤控制理念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急救,首先是抢救生命,主要包括通过填塞、结扎、压迫、血管栓塞等方式控制高空坠落伤引起的致命性出血;其次是控制感染,进行快速修补、简单结扎、放置引流、残端封闭的方式控制感染;再次是对于开放性的损伤进行简单的缝合,强调快速、有效、简便。第二阶段是ICU复苏,主要包括患者体温的恢复,对凝血功能障碍者进行纠正,有效的通气支持,采用扩容、吸氧、血管活性药物及碱性药物的应用来纠正酸中毒,还要注意对患者整体损伤的评估,降低漏诊率。第三阶段通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对下次手术方案进行调整。对时间把握是损伤控制理念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H值、体温、PT、LA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损伤控制理念在重症高处坠落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临床更好的救治赢得时机。
参考文献
[1]吴彩军,李春盛.医源性高钠血症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8):474-477.
[2]胡艳东,王晓阳.ICU 危重病人并发高钠血症50例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06,7(5):241-242.
[3]刘志祯,梁亚鹏,尹其翔.损伤控制理念在重症高处坠落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1):32-36.
(收稿日期:2014.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