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续完)

2015-04-02

演艺科技 2014年9期

【摘 要】 介绍了剧场发展历史,对我国新时期剧场建设和运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 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新建剧场;剧场概述;剧场建设;剧场运营;剧场院线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4.09.004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theater was introduced, curren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theatre in the new period of our country ar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Key Words】new theatre; summary of theatre; theatr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of theatre; theatre chain

5.3 从实际出发,根据演剧体系建设不同类型的剧场

我国的剧场建设,自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出现剧场建设高潮时,主要参考了德国为主的欧洲大陆的剧场模式。而20世纪末再次掀起的剧场建设高潮,仍是以欧洲大陆国家的场团合一制上演保留剧目的剧场为模式。而我国的剧场实际上是作为出租剧场使用,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不管是欧洲大陆的剧场,还是英语地区的剧场,都是根据其自身的演剧体系的需要来建设剧场的。所以,欧洲大陆的上演保留剧目剧场,除去每年将近两个月的设备检修维护期,一个演出季平均上演场次为300场左右,部分欧洲剧场演出场次及上座率见表11。而英语国家的出租剧场,如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的纯商业性演出剧场,上演音乐剧的剧场占多数,上座率极高,看戏经常要等退票。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设剧场的根本出发点在于,要根据如何使用剧场来建设剧场。要根据我国演剧体系的现状来确定剧场的类型、规模,不能千篇一律地照搬欧州大陆的上演保留剧目剧场的模式,要从目前以出租剧场为主要运营模式的现实出发,建设多样化的剧场。

在此介绍几种不同经营模式的剧场的特点及区别,以利于今后从实际出发,按照需求来建造剧场。

a) 保留剧目剧场

上演保留剧目的剧场与出租剧场在使用要求和设备配置上有很大不同。上演保留剧目的剧场是固定在一个剧场内上演所有的保留剧目,这些剧目的布景可以根据本剧场舞台机械的尺度、运动方式、舞台机械的效能来加以设计与发挥。所以这种剧场才能也才会安装大型的、结构复杂的各种舞台机械,而且这些机械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与发挥,很划算。在这类剧场中还可以做到每天上演不同剧目,甚至是一天要上演几部不同剧目,其品字形舞台、大型转台和车台等能够快速解决布景迁换、舞台布景调度等问题。所以,现代的转台、升降台、车台及混合型舞台机械都是在上演保留剧目的剧场中首先发明并使用的。

欧洲的剧场,特别是德国,多为上演保留剧目的剧场。北美的剧场绝大多数是用于出租,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剧场,如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其他几家美国歌剧院(上演保留剧目)配置了舞台机械装置,其中设有升降台、车台和转台的剧场也并不多。其原因在于,剧场建设者要尽可能地设计出符合演出要求的舞台,并尽量少花冤枉钱。

b) 连续上演制剧场

以纽约百老汇为例,在纽约百老汇有几十家剧场,其中大多数建于1908年~1930年间。20世纪40、50年代百老汇音乐剧的演出达到高峰,70年代后摇滚乐等新概念被带进百老汇,陆续创作出《猫》、《剧院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世界名剧,久演不衰。百老汇音乐剧的演出经营运作很有特色,由某剧院专门经营某一剧目,上演的时间完全取决于是否具有票房,有的剧目能够连续上演七八年,甚至十几年。即便如此,百老汇的剧场也并没有采用“品字形”舞台,也少有剧场配置“推、拉、升、降、转”的台下设备,有的剧场甚至不配置电动吊杆,而是会根据剧团具体的演出需要来设计并安装所需舞台设备和装置,进行剧场装修改造。虽然这样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多,但是连续演出若干年就摊薄了成本。所以,典型的百老汇剧场不追求奢华,做到合用即好,其舞台台口宽度多仅为12 m,舞台的尺寸多数只有22 m×9 m(宽×深)左右,舞台面到栅顶净高为19 m左右。即使近年来建成的最大的剧场,其舞台也只不过略大一些。

c) 出租剧场

以百老汇的剧目巡演为例。某个剧目一旦在百老汇走红,就会开始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此时使用的剧场即为出租剧场,舞台规模更大一些,座位也更多一些。其场景保持不变,装台工作必须要在1天~2天内完成,确保在一周的演出时间内获得更多盈利,然后进入下一个剧场继续上演。这类出租剧场台口宽度为15 m~16 m,舞台尺度为33 m×15 m(宽×深),舞台面到栅顶净高27 m。出租剧场一般设1 800座~2 600座,如坐落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的一家百老汇巡演剧场——霍比中心(Hobby),有2 600个座位。

在出租剧场中,一般只安装吊杆之类的舞台通用机械,不安装复杂的台下设备。因为,来租剧场的剧团不但在这个剧场演出,还要到别的剧场演出,不会根据某一剧场的舞台机械设置情况来制作布景道具,否则移到其他剧场就有可能尺寸不合适。所以,出租剧场的舞台多是下空舞台,把舞台台板做成可拆卸式,给来租赁剧场的剧团提供自装机械以方便就足够了。

从上述几种剧场的运营模式和特点可以看出,我国新建剧场的“配置”实属不低。另外,北美国家许多歌剧剧场,尽管是驻团剧场,其舞台规模也更为适中。因为北美的院场大都不用于上演保留剧目,而只是上演一个剧目并连续上演几周时间,故而几乎不配置台下设备。如多伦多四季演艺中心(The Four Seasons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是加拿大歌剧公司(Canadian Opera Company)和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The National Ballet of Canada)的驻团剧场。这座剧场的外观很现代化,见图31。剧场设有2 000座,有单边侧舞台和后舞台,但没有升降台、车台和转台,只设置了活动的舞台台板。上空的吊挂装置也是手动的。这或许是他们的使用偏好,并非是缺乏建设经费。endprint

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的舞台也是典型的下空舞台,不配置舞台机械的台下设备。主舞台约30.5 m见方,两边设有副台,没有后舞台。在主舞台30.5 m×19.5m(宽×深)范围内,台面由64块活动的舞台台板拼合而成,台面下是完整的空间,舞台台板安装在槽钢底座上,可以按需要拆装。舞台台面每一块都可以根据需要改装或移除,甚至槽钢底座也可以部分或全部移除,使空出来的台仓空间按照演出剧目的需要安装各种临时性的台下设备,非常灵活实用。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内景见图32。

6 剧场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6.1 明确剧场性质

剧场的经营是一个世界性的管理难题,特别是大型剧场的经营,很少有完全按照企业化经营成功的案例。要扭转剧场经营困境,首先必须重新定位剧场的性质。剧场是公共文化场所,尤其是使用国家财政拨款投资兴建的剧场,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公平、公正、公开的公益性服务义务,履行公民平等享有文化权利的社会责任。政府要组织公益性或低票价文艺演出,剧场是不可或缺的阵地和平台。因此,明确剧场的“准公益性”性质,从而在国家层面针对剧场的建设、投入、管理运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配套相应的扶植政策。

6.2 建立剧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在戏剧发达国家,上演歌剧、芭蕾舞剧、话剧、严肃音乐、民族戏剧等演出高雅艺术(不包括音乐剧、通俗言情话剧等)和进行公益性演出的剧场,国家或赞助的基金会都会给予高额的补贴。如,德国的大型歌剧院,一年接受国家的补贴大约为2亿元人民币,话剧院接受大约8 000万元人民币。英美与欧洲大陆国家不同,补贴只存在少数的国家级歌剧院、话剧院,比如,英国的卡文公园歌剧院、美国的大都会歌剧院,同时,他们还得到来自商界和观众的捐助,数额与欧洲国家的政府补贴相当。因为事实证明,不管是何种社会体制,没有高额的补贴,高雅艺术就没有生存之地。所以,应尽快建立、完善政府补贴,社会捐赠、赞助,市场经营的多元资金来源渠道和经费保障机制。

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进一步拓展剧场资金的来源渠道。一是要尽快明确剧场尤其是国家投资兴建的剧场的准公益性文化设施性质,政府根据剧场的公益性演出数量及质量给予公共财政支持;二是要推动面向演出行业的捐赠制度改革,尽快出台高雅艺术和公益性演出捐赠免税政策,加大面向剧场、演出单位捐赠的激励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演出事业;三是要借鉴发达国家演出模式,利用文艺演出的公众效应,以资本、股份、品牌等形式与企业联姻,鼓励企业以品牌命名等方式为基金会注资,促进企业和艺术的跨行业沟通,实现演出的综合效益;四是通过有效经营演出和剧场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从市场上获取相应的资金报酬。

6.3 探索与剧场建设相匹配的演剧体制

我国当前的剧场多以欧洲大陆国家的剧场为参考模式。而欧洲国家的剧场之所以每年上演300场,是得益于“场团合一制”的剧场所有体制和“保留剧目制”的演剧体系。

上演保留剧目是一种良好的演出秩序。在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按照“保留剧目制”的演剧体系进行演出运营的。清末民初,北京的戏班就是轮换上演保留剧目的。新中国建立后,不管是戏曲还是其他戏剧形式,都创排了不少新戏,但是现在来看,保留下来的却不多。可以断定,没有优秀的、足够的保留剧目及新戏的演出,就不能有效地吸引广大观众,再好的剧场也只能是摆设,而且要消耗资金进行维护。

1955年起,文化部曾陆续推行场团合一制,但是由于艺术生产体制还存在难以适应的问题,演出院团没有足够的保留剧目,大部分剧团的演出不能排满剧场的日程。

要实现剧场的繁荣发展,应该继续研究建立适合当代演艺事业发展特点和需求的演剧体制。“保留剧目制”和“场团合一制”是比较成熟,也是比较理想的剧场和院团的运营模式。要建立这种机制,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巨大工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首都剧场是实行“保留剧目制”和“场团合一制”的典型代表。目前,国家大剧院似乎出现建立这一机制的苗头,设置了剧院所属的管弦乐队、专业合唱队,并制作和演出了一些自己创排的剧目。

6.4 完善“剧场院线”管理新模式

目前,“剧场院线”的管理模式也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如“保利院线”以剧场管理为主线,另一种是如“中演院线”以剧目的组织配送为主线。

“保利院线”的优势在于:具有统一、规范、严格的管理体系,能够不断提升成员剧场运营的专业化、管理的精细化和服务的人性化,建立完整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和体制;为剧场培养一支管理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到位、专业知识过硬、销售能力较强、综合素质优良的管理和员工队伍;以规模化优势组织制作、引进剧目,降低成本。

“中演院线”的优势在于:以信息服务为主线,增强剧场对引进剧目的选择性;以规模化进行集中采购,统一输出产品,建立统一的市场销售渠道等,最大程度地降低剧场的运营成本。

“保利院线”与“中演院线”的共性在于:

——打破了传统的营销体制,营销方式向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例如,设立演出运营中心、采取标准化节目配送系统并与大型票务公司合作等。

——以规模化优势降低剧场运营成本,大幅提升成员剧场的经营能力。

——积极引进行业外资本和理念,并采取先进的管理和操作方式,可以实现资本的最大化。

——有助于快速树立剧场的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6.5 促进艺术生产,普及艺术教育

艺术消费区别于物质消费,先有艺术产品才可能激发文化需求,才可能形成繁荣的艺术市场。一方面,要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步伐,积极落实支持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各项政策,从而全面焕发转企院团尤其是国有院团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民营院团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对于服务基层的民营文艺院团给予演出设备、人员培训和场次补贴。三是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鼓励各种文艺院团针对高、中、低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提供丰富的艺术产品。四是积极发挥国家艺术基金作用,面向全社会文化机构和个人进行资助和奖励,支持文化艺术领域优秀作品创作和人才培养。

采取措施培育稳定的艺术消费群体,特别重在年轻的大学生中培育观众群。鼓励剧场、院团推行公益性艺术普及活动,加强社会艺术教育。

6.6 加强剧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我国文艺演出市场兴起时间较短,剧场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领军人物和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剧场发展乃至演艺产业升级的瓶颈。要保证剧场运营的效果、演出剧目的高水平,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剧场经营管理的模式,另一方面要培养符合国际要求的剧场经营管理人才。

国家大剧院已经开始实施高级剧院管理人才培训计划,与英国皇家歌剧院合作,培训了一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希望此类高水平的培训继续开展,扩展范围,使我国的剧场经营管理人才在数量和水平上都能够尽快有质的飞跃。

剧场的建设与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强力参与、指导、协调和支持,并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来解决剧场建设和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多方合力,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规范剧场的建设,搞好剧场的运营,繁荣艺术演出市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剧场建设的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剧场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道增. 西方戏剧·剧场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卢向东. 中国现代剧场的演进[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李畅. 永不落幕[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4] 文化部. 关于全国专业剧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内部资料,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