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探析
——以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4-02杨琳
杨 琳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132021)
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校企紧密合作。多年以来,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依托牵头组建的北方旅游职教集团,逐步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
1 北方旅游职教集团的创建
2009年11月25日在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旅游局、吉林省旅游协会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下,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吉林职院”)从“共建、共享、共赢、共长”、“自愿参与、联盟互助”的原则出发,在整合原有的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基础上,牵头组建成立了“北方旅游职教集团”。北方旅游职教集团的成员地域范围为吉林、辽宁、黑龙江省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北方著名景区以及有一定经济规模的连锁式经营旅行社、星级酒店,还有若干所北方高职、中职院校、旅游学会等。北方旅游职教集团于2010年3月,成立了“产、学、研”发展中心,旅游市场研发中心,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通过“三个中心”的建设,有效推动了职教集团的不断发展。
北方旅游职教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北方旅游职业教育翻开新的一页,宣告了以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北方旅游职业教育由各自为战的校企合作走向更为深层的紧密型合作发展的新阶段。
2 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促进职教集团创新发展
北方旅游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责任制,北方旅游职教集团为互助型联盟机构,设理事会和秘书处,理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加盟单位为当然常务理事单位,其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为当然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每届三年,理事长在加盟院校中产生。
为规范北方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工作,促进校企合作、校际联合,职教集团制定并颁布了《北方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北方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实施方案》,“章程”与“方案”中规定了职教集团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联盟单位的权利与义务、明确了集团的组织机构架设、经费使用办法、职教集团联盟活动内容以及集团运作的保障机制。
3 以职教集团为平台推动旅游专业建设
在北方旅游职教集团成立之后,旅游专业依托集团内行业、企业知名人士,组建了旅游类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深化了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改革,实现了校企合作模式的跨越式创新。借助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力量,共同研究分析了北方旅游业的现状,确定了符合北方旅游季节性特点的谈学旺工的灵活办学模式,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模式,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职业教育环境,也为企业解决了旅游旺季用工难的矛盾,为学生创造了带薪学习的机会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目前,这种适合于北方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式”教学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借助北方旅游职教集团的平台,通过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互派师资交流,实行人才共育、成果共享,促进整个北方旅游专业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4 帮助企业不断刷新“旅游产品”
2009年以来,在职教集团加盟企业的帮助下,先后兴建了运营型“吉林印象旅行社”、“吉林印象茶馆”、“吉林印象酒吧间”等实操性实训基地;2011年又在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牡丹江万嘉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延边白山大厦等加盟企业帮助下,完成了“模拟导游实训中心”的导游讲解软件制作、旅游综合实训室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软件、酒店管理软件制作。这些与集团加盟企业对接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仅在施行旅游类专业项目化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将“岗前培训”搬到了集团院校内部,教育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保证与提高加盟景区的讲解质量,职教集团先后帮助撰写与修改了十一个加盟景区的讲解词,把18个加盟景区的讲解词编了一本教材——《北方重要景区讲解词精选》,并做为一门主干课纳入了职教集团各院校导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根据各景区的客源构成,按涉外旅游专业三个已有的专业方向——英语、韩语、俄语进行双语教学。每年7、8月份,到长白山和延吉市的韩国游客、到北戴河的俄罗斯游客较多。在这样的地域企业实训,学生的旅游外语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长白山三个景区的导览系统、双语注释;辽宁建昌龙潭大峡谷景区内游览线路审定;山海关燕塞湖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设等等,都是职教集团院校教师牵头和景区组成项目组来完成的。
当下,职教集团是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改革的新举措。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是顺应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探索政行企校的深度融合的实践创新,借助职教集团的平台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这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