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类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新思路

2015-04-02王锦荣

时代农机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管理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80X(2015)03-0116-02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简介:王锦荣(1973-),女,吉林双辽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中职学生管理。

A Newthought on the Managementofthe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ANG Jin-rong

(ShuangliaoVocationalSecondarySchool,Shuangliao,Jilin1364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putforwardthenewthoughtonthemanagementofagricultural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whichmainly turnedouttobe“peoplefirst,abilitydevelopment”.Andputforwardspecificscheme,namely,topracticestepbystep,topromoteselfmanagement;Throughtheculture,toperformhumanemanagementthroughtheedificationofculture;topromotethemanagementof moraleducationthroughmoraledition,whichachievesignificanteffectinpractice.

Keywords:agricultural;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management

1 “以人为本,能力发展”为主新思路的提出

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且中职学生的年纪普遍在16~19岁之前,尚处于青少年阶段。很多管理工作人员认为孩子尚小,且见识又少,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因此,很多年一直是以“严管”为主的模式,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疏于认知。“严管”的方式类似于中小学生的管理模式,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会通过各种检查、评比、扣分模式来进行管理,管理人员要管理学生的学习、出勤、舍务、文化活动、饮食等方方面面。这种局面下,听话的学生失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没有了主观述求,每天都是按照管理人员和教师指定的“路线”行走,按步就搬的做事。而对于不听话的学生来说,则会通过做些出格的事情来发泄情绪,从而面临更严格的管理。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之。每天都在和学生们斗智斗勇,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管”与“被管”的对立模式。

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未来都会成长为掌握现代技术的新型农业工作人员,在各方环境因素在不断变化的新时期,我们需要不断转变管理思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实践中提出“以人为本,能力发展”为主的基本管理思路。即在学生管理中本着“以人为本”有基本思想,并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以学生作为主体,挖掘学生需求,以相信学生为前提,以尊重学生为基础,以依靠学生为手段,以发展学生为目标。

2 逐步实践,推进自我管理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被动接受管理并不是学生们需要的模式,他们将来终会走上工作岗位、走入社会,他们需要具备的是自我管理的基本能力。只有有了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管理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工作。因此,在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中职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当然要想实现真正的“自我管理”,觉不是管理人员喊个“自我管理”的口号就放手不管。而是要一步步循序渐进的开展。其核心是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使其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具体操作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全面宣传,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对于农业类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信心方面十分缺乏,很多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家境普通,通过网络与电视看到的外面世界那般丰富奢华,很多学生会有自卑感。表现出来的是对各方面的不自信,也正因如此,他们才顺理成章的接受了学校的“严管”方案。

第二步,自我分析,确定自我管理方案。教师要指导每一位学生,分析自身不足与优势,找到需要管理的主要问题,然后确定自我管理方案。这一步实施可以通过科学的自测问卷进行问题的查找与分析。请学生根据当前的学业情况与生活情况,确定自我管理方案与管理目标,并进行自我管理承诺。对每一项自我管理任务,都提出明确目标、具体方案,并指定监督人员。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并学习自我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三步,逐步深入,实施自我管理。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要对学生以逐渐放手的方式开展自我管理,而不是一下子让学生自己管理所有的事。要把持有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他们在第一步的自我管理中体会到乐趣,找寻到自信,然后再进一步扩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慢慢的掌握了自我管理的方法、体会到自我管理的生要性,也建立了自信。

第四步,定期总结,评价自我管理效果。对于自我管理来说,其实施效果因人而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定期馈,调整其自我管理的进度与范围,充分肯定其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的成绩,对于不足,提出具体的方法。

3 通过文化熏陶,进行人文化管理

首先应建立一个集学生、学校、系部为一体的服务管理网络。学校在其中提供政策的指导和管理的全盘主导,系部成为学生管理的主力,根据实际探索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学生成为管理的核心,自觉自愿接受学校及系部的管理,但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而是要让学生在管理中成长和提高;学校和系部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培训、技能实践、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维权助困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通讯手段,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先进通讯工具的大规模使用,促成了学生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大幅度形式多样化。学生管理人员要充分借助于先进的通讯媒体,灵活机动地掌握先进的工具和手段,通过网络平台、手机平台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

第三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优秀的文化资源,并加以提炼和充实完善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多样的方式在学生中加以推广和普及,通过认真办好学院的广播,橱窗,刊物等教育阵地积极弘扬主流文化,向广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或创建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团队、协会、兴趣小组等并定期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丰富活跃学校文化,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真正能让其张扬个性,释放亮点,燃烧激情,从中认识自己潜在的能力价值。

4 通过德育教育,实施以德育促管理的方案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很多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却将二者分割开来,使得两者不能起到相互联系,起不到相辅相承的效果。在管理中,可以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合作意识、组织性和纪律性。通过学习中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尊师重教的道德意识。通过实习过程中的岗位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责任感、爱岗敬业思想等能力。通过就业教育,培养学生自我剖析、合理定位、勇于进取的精神。

在新形势下,农业类中职院校面对着学生信息量增加、思想意识不稳定等多方面问题,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认真分析当前学生特点,不断创新管理工作的思路,使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开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上接第115页)

力是存在的,但是在中国的高校中只有“985高校”、“211高校”中才有一定的彰显,因为那些高校的声誉与生存密切地和科研相关,科技学术精英决定了学校的生死,他们每一个科研项目大额的拨款,也充分地说明了他们在学校中的地位与权力影响。而在高职院校中,教师的个人学术水平往往不达标,没有办法在本领域研究中形成理论,发挥影响力,同时因为没有相应的职业领域从业经验,在教学领域往往有先天不足。科研与教学的逊色,让高职院校的老师往往成为高校中不入流院校教师的代名词。

如此看来,在高职院校中,教师科研质量不高,教学能力不足,造成了高职中最为重要的能量没有得到发挥。教师因为自己的底气不足,而丧失了在学校的权力影响,而传统的官僚行政力量得益于对国家官僚体制的依附,社会上官本位心理的庇护,在高职院校中的权力根深叶茂。

3 共赢措施:一切为教研服务

普通教师的影响力与权益是否真的和学校的行政系统完全相违背呢?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当学校的层次与影响力在相当长时间里是恒定不变,不能从国家和社会获取更多资源时,教师想获得更多的影响力与权益,自然只会在事实上强迫学校行政系统作出退让,教学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会冲突四起,并且处于弱势地位的教师不会得到任何施舍。不过,两者的共同利益在于,通过一切为教学和利益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使学校获得更多的国家与社会资源。具体言之,行政机构的领导与工作人员可以实现:①提高行政级别,学校办学质量上去以后,学校升格,行政级别也就上去了,对于一般行政官员来说是最想得到的;②积累了政绩,学校的行政化,意味着办好了学就是当好了官,政治资本增加了;③作为大学的管理者心理上有优越性,而学校升格,会增强他们的优越感;四、物质条件得到提升,获得的国家资源与社会资源多了,那么行政人员的收入与掌握的资金也会自然增加。教师自然也会收获实在的好处:首先,收入会增加;其次,学校层次提升后,录取学生的素质也会有提升,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压力减轻,抽出更多的时间向科研倾斜;再者,学校的平台高了,教师可以借此博弈争取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社会资源;最后,教师的心理优越感会得到提升,作为大学老师的心理需求会进一步得到满足。

同时,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立足本职岗位出成果出成绩。学校更应加强教师培养,建立培训基金和培训机构,可由二级院系的中心部门“办公室”中来实施与管理。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学校推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奇妙学校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管理的另一半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