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养蜂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2015-04-02张燕东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80X(2015)03-0084-02
收稿日期:2015-02-19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成果。
作者简介:张燕东(1987-),男,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经济。
An Investigationintothe Developmentof Bee-keeping Industry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ZHANG Yan-dong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ibet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y,Xianyang,Shaanxi 712082,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characteristicapicultureinTibetautonomousregionmakesitpossibletoexplorethebee-keepingtechnologyandaccumulatebee-keepingexperienceincoldareas,buildthebrandofcharacteristicapicultureanddevelopcharacteristicapicultureinTibetautonomousregionaswell.Worksinvariousaspectsshallbedonewellwhendevelopingbeeindustryin inTibetautonomousregion:toplantheoverallindustrialdistributionwell,tocultivatebee-keepingtalents,toestablishresourceprotectingbases,tocultivatedominatntenterprisesand brandsandtoenhancethesupportingforceofgovernmentpolicies.
Keywords:tibetautonomousregion;beekeepingindustry
1 西藏自治区养蜂产业的历史及成果
1975年,为落实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西藏自治区林芝县(现林芝市)曾从内地引进10多群意大利蜂进行饲养,但是不知道原因没有饲养成功。2004年首次代尝试人工规模化饲养蜜蜂,从最初的35箱蜜蜂开展越冬试验,直至现在拥有2000余箱蜂,年产值100余万元,户均收入达4万元。
2005年到2008年间,西藏自治区通过各种渠道及技术,将高原养蜂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区海拔4000m以内条件合适地区,充分利用西藏自治区得天独厚的蜜源植物资源和干燥无污染的自然条件,生产出品质优异的蜂产品。西藏自治区蜂蜜已在AAAA亚洲养蜂大会上以优秀的品质取得最佳蜂产品称号,2009年产品市值达268万元。
2009年到现在,西藏自治区全区拥有引进和繁殖的西方蜜蜂蜂群5000群左右,改良的中华蜜蜂蜂群1000群以上。全区主要有四大蜜蜂源,分别为中华蜜蜂、黑大蜜蜂、大蜜蜂和西藏蜜蜂,中华蜜蜂分布在藏东南的察隅、波密、墨脱、昌都等地,黑大蜜蜂分布在西藏南部的隆子、错那、墨脱、亚东等县,大蜜蜂在我区分布较少,西方蜜蜂为引进种类,分布在拉萨、山南、日喀则与林芝部分地区。
2 西藏自治区养蜂产业存在的问题
(1)养蜂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成片发展。在西藏自治区中,养蜂产业只是一个零星尝试性的发展状况,没有号召当地百姓加入到这个养蜂产业的大军中。
(2)没有建立起相应对抗风险的组织。这样可能会使养蜂的蜂农没有团队归属感,致使蜂农可能不会预知即将到来的风险及收益下降等情况。虽然蜜蜂源多样化,但缺乏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蜂农在养蜂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使自己对即将到来的问题束手无策,丧失养蜂的积极性。
(3)蜂产品深加工欠缺。没有形成一个带有凝聚力的龙头企业,缺乏与蜂农之间必要性的联系,带动性比较差,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没有形成,给养蜂产业带来的收益有限。同时,缺乏一个带有西藏自治区的民族养蜂品牌。这样不利于与其他内地养蜂企业的竞争,从而影响一系列的养蜂问题。
(4)没有制定扶持保护性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扶持政策不明了,从而影响产业发展与蜂农的利益。没有相应法律作为保障,一般的蜂农都不知道这样做是否违背西藏自治区的一些政策法规。
3 推动西藏自治区养蜂产业发展的途径
(1)实施科学技术培育蜂产业的战略。①在西藏自治区的养蜂产业中,应加强养蜂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养蜂人员能够科学的饲养蜜蜂,使养蜂效益达到现有条件的最大化。从而增加蜂农的家庭收入,有利于带动周边农民养蜂的积极性,进而形成一股养蜂潮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②在养蜂的蜂农中间,加大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大科学技术的运用力度,保证蜂蜜的质量,建立起当地蜜蜂的品牌,这样可以更好的与内地蜂蜜品牌的竞争。③加大与农科单位的结对子策略,加快科学技术转换成生产力,提高养蜂的水平,保证蜂蜜的质量,建立民族养蜂产业品牌,把一整套养蜂技术手把手的教给蜂农,从而推动当地养蜂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培育出一批养蜂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企业。养蜂产业在西藏自治区这样一个高海拔的地方,绝对是一种特色产业。要想形成一定的气候,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品牌和一条龙服务的大型企业,这样才能做大做强西藏自治区的养蜂产业。要根据实际情况专门成立养蜂产业的合作社及股份制企业,实现彼此之间利益与风险共享的模式,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一条龙服务的企业要根据国内与国际市场的需求,积极正确的引导蜂农发展生产,并解决蜂农生产、加工、销售的后顾之忧,这样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蜂农生产的积极性。
(3)建立资源保护基地。据专家介绍,中华蜜蜂为西藏自治区自治区特有的中华蜜蜂亚种,为保护和利用此特有昆虫资源,西藏中华蜜蜂保护区正在积极筹划中,保护基地也正在积极建设。主要研究项目包括藏东南西藏自治区中蜂资源及蜜源植物资源调查、中华蜜蜂养殖技术改良及培训、中华蜜蜂产品分析及开发利用、中华蜜蜂资源保护措施研究及西藏自治区的中蜂遗传多样性分析等。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计划目标完成藏东南中华蜜蜂和蜜源资源调查,并建立中华蜜蜂产品生产基地,开展蜂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培训,开展中华蜜蜂资源保护措施研究,建立中华蜜蜂保护区,通过自治区相关部门审批制定中华蜜蜂资源保护办法,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措施。
(4)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西藏自治区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加大宣传区内金融机构对养蜂产业的扶持力度。假如某银行自助相应一个养蜂产业的大型企业的贷款,可以减轻相应的税收。以此作为榜样,相续对金融企业进行宣传,达到相互结对子的局面。这样不仅解决了养蜂产业中出现企业和蜂农资金短缺的问题,也相应的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5)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蜂农利益。根据当地养蜂的实情,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来规范蜂蜜产品的市场次序,更好的来保护蜂农的利益,为养蜂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大环境。
4 加快西藏自治区养蜂产业建设的重大意义
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物产资源多样,蜜源资源相当的丰富,蜜源相关的植物将近100种,为养蜂产业提供了基础性保证。西藏自治区独特的、无污染的环境,为其打造绿色特色蜂产品创造了国内一流的自然条件。这样与西藏自治区大力提倡的发展绿色经济政策不谋而合,实乃是皆大欢喜发展养蜂产业的机遇。
蜜蜂产业发展不仅能获得蜂蜜、蜂王浆、蜂胶等各种蜂产品,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一,养蜂产业是一项投资规模小、见效快、不占地方,并且有利于一些种植业的结果与增产;第二,蜂产品有利于人民更好的健康生活,西藏自治区很多地方都是高海拔地区,不利于很多作物的生长限制当地人民的收入,从而可以在养蜂中得到所需要的经济效益;第三,养蜂产业是一项符合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的现代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当地人民的增收,还可以增加自然界植物的繁衍,不仅仅有社会效益,而且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可以肯定,养蜂产业将为西藏自治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西藏自治区的特色蜂产品将会是唯一不会饱和的蜂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追求生活的品质将大幅度提升,这样为西藏自治区的特色蜂产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接第78页)
全局的思想来管理整个行政系统,统一协调地控制各行政部门与整个行政过程,从而使各种异质的、重叠的机构和行为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行政系统的整体功能。在整合行政的理念下,行政机关可以通过政策制度层面以及组织机构层面的这两方面整合,来实现对整个行政体系的全方位整合。我国的“大部制”改革以及越来越强调政策间的配套与衔接,都是整合行政理念的一种体现。总之,整合行政强调行政系统内的各要素、各环节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共同完成组织使命与总体目标,从而促进公共行政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