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综述
2015-04-02霍玉华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80X(2015)03-0010-02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简介:霍玉华,主要研究方向:农机技术推广。
An Overviewof Problems In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echnologyand Solutions
HUO Yu-hua
(Taiping Rural Economic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Wudalianchi,Heilongjiang 164100,China)
Abstract:Agricultural machinery technology promo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furthermore,itisanimportantpartofagriculturalservices.Withtheestablishmentandimprovementofthemarketeconomysystem,the competitive atmosphere weakened the monopoly authority of administrative promotion methods which is no longer adaptive to the fact that the majority of peasants are attempting to make fortune through popularizing the application new machinery and new technology,sothetechnologypopularizationsystemofagriculturalmachineryneedinnovationandimprovement.
Keywords:agriculturalmachinerypromotion;system;security
1 农机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农机技术推广,能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机具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农业的生产能力,农机技术促进了粮食的稳产和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农机购置补贴引导下,农民开始转向对先进适用、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农机具的购买,农民使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3)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繁荣了农村市场经济。推动农机工业的发展,农机技术推广直接拉动了农村对农业机械的消费需求,农机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呈现出持续火爆的局面。大型拖拉机,保护性耕作机具成了抢手货。
2 农机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机技术推广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其在新时期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这直接导致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弱化,许多乡镇没有独立运行的农机站,农机推广人员甚至无暇顾及农机推广工作,而被抽调从事其他工作,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中型机具购买力弱,小型机具供不应求。
(2)力量薄弱。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普遍存在办公条件简陋,推广经费不足,推广设备落后,缺乏示范基地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机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少,同时缺乏继续再教育的学习机会,造成了专业人员知识技能不能及时更新,思想意识跟不上先进的农机实用技术和先进机具的发展速度,不能适应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3)推广工作较滞后。实践中,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往往缺乏前瞻性,滞后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当前,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农民不再是被动接受新机具和新技术,而是根据自己的适用和需求来选购农机,农民对农机的需求千差万别,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并用生产中成熟、稳定的农机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少这不少,农机推广工作自上而下的推广体制没有贴近农民的多样化的实际需要。
(4)广大的丘陵地区和贫困山区,由于地块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兼之农作物种类多,种植方式多样化,对适应当地农业作业特点的小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农用柴油机、三轮汽车等多用途小型农机具需求旺盛,但推广补贴额度十分有限,这些地区农民的受益程度普遍较低。
3 农机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
(1)作为农机部门不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引进适宜且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新技术与新机具,而且也应充分利用有关农业生产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广为宣传,并将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且适宜推广的新技术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只有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农机新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突破性技术措施来抓,并且在资金,物质,组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2)注重技术培训宣传是保证新技术实施质量的基础。农机推广部门应充分利用农闲季节举办专题或综合等不同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努力提高农户应用新技术的基本技能,针对农户文化素质较低,对不同层次文化程度的农户采取相应的培训方式,必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3)实行必要的资金补助,是促进新技术实施的物质条件。农机新技术由于技术涉及面广,并且操作及投入要求较高,在购置机具及技术宣传培训方面国家应给予必要的资金补贴。
(4)试验、示范、推广是新技术实施必须遵循的原则。农机化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是一项技术操作较复杂,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不仅需要严格按技术规范实施,而且还必须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小区域面积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过2~3年逐步扩大面积进行进一步的示范,同时,不断总结与完善适宜本地农艺要求的栽培技术要点及机具调整使用等技术规范,才能使大面积示范推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急于求成。
(5)创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机制。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集成与配套,在完善和创新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同时,积极研究油菜、棉花、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使农机技术推广的范围和层次进一步扩大,积极开展农机的自主研制和开发,并与农机科研、教育、生产部门相结合,共同开展推广工作。
(6)完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利用好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加强办公设计建设,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试验仪器、试验用农机具、工具书、机等,以便更好地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各级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抓好定期培训和在职教育工作,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7)提高农机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农机产品质量关系到农机生产厂家的生存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机产品质量是农机购置补贴中一项重要工作。一些厂家为谋求国家利益,赶进度,抓经济收入,忽视农机质量和农机售后服务。使农户不能及时解决农机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机售后服务监管,及时解决农户存在的问题。
4 结语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是联系农机科技成果、农业生产、农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这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势在必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农机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上接第9页)
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机手的素质水平,才能确保农机标准化作业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对农机手的培养,定时组织学习,加强技术、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农机手标准化作业的意识和素质,普及标准化作业知识,让农机手掌握应用农机作业标准,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具备专业技术和标准化知识的农机标准化推广应用队伍,为标准化作业提供人才。
(2)在技术措施上统一作业标准化。我们不仅要做好机具状态质量验收,大力推广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农机具,着力推行大型机具作业,更应该要严格掌握农机具检修标准,确保农机具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我们要制定严格统一的验收标准,在农机作业的质量上给出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可供交流学习的统一规范,这样才能使机械标准化的建设得以大规模地推行,使农民心中对机械作业的质量标准能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以此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
(3)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监管。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监管工作在农机作业标准化的推广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标准化作业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就要对作业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监督,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报告监督检测结果,一方面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的创新提供科学数据,另一方面这样也可以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农产品安全。我们要加强对作业质量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专职检测机构联系,并且进行现场检测和业务指导,从而保证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加快传统耕作方式向标准化方向转变,加快推动农机作业的标准化进程。
(4)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妥善地利用科学技术为农机的推广发展增加动力。利用网络平台,与各个区域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机械耕作方式,并及时向农民进行传达。要时刻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农民争取更多的利益。政府也要在政策上有所倾斜,要减轻农民的负担,在农机的购置以及维修上进行相对的补贴,给农机具的推广提供便利。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组织专业的人员免费向农民传授耕作经验,并且主动热情解决农民在机械化作业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农机标准化作业是先进的应用技术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等诸多优势有机结合体,可有效促进农机与农艺紧密融合,提高生产率,使农业生产更加集约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建设放在战略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