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机构编制保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5-04-02孟维萍

机构与行政 2014年10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保密工作干部职工

孟维萍

近年来,随着机构编制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的持续深入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明显强化,保密管理的对象、领域、环境和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出现一些保密观念、保密技术、保密制度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现象,保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存在问题

(一)保密意识普遍淡薄。部分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保密基本知识,思想认识模糊,有些人认为保密工作只是领导和保密局的事,甚至有少数人认为基层单位无密可保、保密工作可有可无,给基层编办的保密工作埋下了隐患。

(二)涉密文件管理欠妥。机构编制部门内对涉密文件管理不够规范,一些涉密纸质文件被随意摆放在桌面上或被人带回家中,至于文件的传阅、复制更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的工作人员对保密工作认识不够,对网络保密重视不够,在工作中图方便省事,随意出具相关资源、文件、数据,随意在网络上传送相关文件等。

(三)保密措施应用不够。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编办机关保密工作带来挑战,诸如在非涉密计算机上编辑、存储涉密文件,随意将U盘、移动硬盘、数码相机、手机等具有上网功能的设施接入网络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移动存储介质又在不同的计算机间交叉使用,存在极大的失泄密风险。且对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装、开启、查杀掌握不够熟悉,加之上网信息审查制度不严格,泄密防范能力低下。

(四)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各级编办尽管每年都对保密工作制度进行完善,但没有制订相关的工作规范,在工作程序上不够严格,缺乏配套的监管措施,在管理工作中存有一定漏洞。在保密工作中,多数干部职工都没能正确处理好“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关系,对保密技术学习提升重视不够,导致整体保密水平低下。在档案收集整理上,多数编办对归档文件标准判断掌握不够,要么所有文件全部归档,要么简单收集应付了事,档案整理不规范、分类不科学、借阅制度不健全、查阅应用率不高。

二、原因分析

(一)对形势变化认识不足。面对快速变化的形势和保密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基层编办形势教育抓得不紧不力,保密教育也流于形式,部分干部职工认识不到位,存在“基层编办没有什么秘密”、“自己知道的,别人早就知道了,编办无密可保”、“资料放在柜子里,丢不了”等模糊认识和麻痹思想,从而出现电话中互通涉密内容、餐桌上交换对工作的看法、办公室人走不锁门、办公桌上随意摆放密件、不经领导批准复印密件等“不经意”却极容易发生失泄密问题的现象。

(二)对相关知识了解不深。一方面,基层编办保密工作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这些人员从事保密工作一般时间不长,没有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对保密知识的了解主要局限于基础的东西,开展保密工作的方式也较传统,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保密知识和工作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般的保密工作人员对现代科技知识了解、掌握深度不够,知识面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而丰富更新,应用现代科技知识开展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就欠缺,从而使机构编制保密工作陷入困境。

(三)对保密规律把握不准。保密工作规律,既存在于宏观的领域,比如关于保密工作在整个机构编制工作中所处的地位、保密工作的性质等;也存在于微观的领域,比如机构编制保密工作所应当遵循的控制知情范围、控制接触程度等管理原则。这些基本规律,有的已经被我们所认识,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当前,保密工作正由传统的以依靠人的自觉性为主的管理模式向既依靠自觉性更依靠依法管理的模式转变。一些保密工作人员对保密规律性的认识没有随之深化,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出现了“不适应”,从而导致了保密方向不明确。

三、对策建议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健全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保密领导小组和保密专兼职干部队伍,搞好档案保密人员的选拔、审查、任用和管理工作,确保队伍的纯洁、可靠。其次,要强化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深刻认识做好机构编制保密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保密工作意识。再次,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着力培养一批精通管理、精通法规、精通技术的业务骨干。

(二)加强教育,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要采取集中学习、个别提醒、逢会必讲等形式,对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保密安全教育,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岗位、重点涉密人员及实习人员的保密知识培训。目前基层编办保密工作人员,对传统保密知识和方法了解得比较熟悉,掌握运用得较好,但对新情况、新知识了解得相对较少。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保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既要学习继承好的保密工作传统,又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了解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保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多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保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知识水平,构建以基础知识为根基,保密专业知识为主干,相关知识为补充的知识结构,使保密工作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化。

(三)规范管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关键。要严格按照档案、保密相关规定,全面完善保密防护、泄密补救、密级设定、责任安全及档案管理、借阅登记、保存保管等机构编制档案保密管理制度,严格公文起草印发、信息报送审核、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做好档案查阅、借阅及对外服务等工作,并将档案保密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建立档案保密管理考核责任追究制度,促进机构编制档案保密管理升级。同时,强化纸质文件、资料的保密管理,各种机要、文件、资料的收发、传转、报送、发借登记均做到准确无误,打印、复印文件材料及查阅档案须经审批、签字和登记。

(四)长效建设,是做好保密工作的保证。一要强化保密“物防”设施建设。要按标准配备专用涉密计算机、专用u盘、移动硬盘等设施,安装杀毒软件和涉密防护软件并定期更新升级,及时发现查处黑客及恶意程序的侵入,配备涉密移动存储介质设备管理系统并确保正常运行,提升保密防护水平。二要推进档案资源建设。按照档案建设的规范标准建立专用档案室,按标准购置铁质文件柜、密码柜等基本设施,添置灭火器等必需的防鼠、防潮、防火设施,并按《档案法》要求积极拓宽档案资源收集渠道,在做好上级和本级收发文的基础上,全面收集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档案资料,确保档案归档入库完整、保管科学安全。三要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切实加快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添置计算机等档案信息化管理设备,建立标准的电子档案,完善档案数据库,努力创造符合档案信息化建设条件,为档案的保管与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保密工作干部职工
北京环卫集团50名干部职工下沉抗疫一线
夯实保密管理基础,提升保密工作水平的路径探索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迎新年 淮委领导节前慰问干部职工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的地理信息保密工作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489 名干部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保密工作的几点思考
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