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催收与管理

2015-04-02王村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商业银行管理

王村

摘 要:在我国商业银行,有问题贷款比重加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不良贷款的催收与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主要有内部、外部、体制和制度等原因。不良贷款的预警信号包括企业在银行的账户反映出的预警信号、财务报表所反映的预警信号、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预警信号。不良贷款催收与管理的途径主要有发出催收通知、不良贷款的转化、不良贷款的重组、不良贷款的清收、不良贷款的核销等。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催收;管理

中图分类号:F6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205-02

我国商业银行的有问题贷款比重加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不良贷款的催收与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1.内部的原因。(1)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的认识问题;(2)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制度不健全;(3)商业银行没有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在信贷规模控制上受到“倒逼机制”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地方政府行政干预造成大量贷款死滞,一些地方和部门好大喜功,不顾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夸大投资效益,强令银行贷款支持。

2.外部原因。(1)国有企业在登记注册过程中的预算约束软化问题;(2)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预算约束软化问题。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权主体缺位,企业过多地承担了社会保障的责任,过多地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过度干预,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足。这些外部原因并不能够掩盖国有企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而出现的亏损问题。企业不了解市场、产品开发设计落后、营销不力导致产品积压。

3.体制原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除了银行本身和国有企业内部的微观原因之外,经济体制本身的作用也不容忽视。(1)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有企业资本金“先天不足”。(2)过低的固定资产折旧率给国有企业留下了资金缺乏的病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一向偏低,多数企业未足额提取。就是这种已经很低的企业折旧资金,还被国家以各种形式全部或部分收缴,进入政府财政预算,用于缓解财政困难或新项目的投资建设。企业折旧资金有多少能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受各个不同时期的财政体制和财政状况所左右,致使国有企业只有依靠向银行借债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长期处于吃老本的状况。

4.制度原因。(1)政策变动的随意性加大了投资风险;(2)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加剧了银行放贷压力。

二、不良贷款的预警信号

在贷款发放后的检查监督中,信贷员或其他有关检查人员应当特别注意借款企业是否在以下几方面出现有问题贷款的征兆,即早期预警信号。

1.企业在银行的账户可以反映出预警信号。(1)经常止付支票及退票;(2)长期透支用款,且经常超过允许的透支额度;(3)应票据延期过多,逾期单未赎;(4)要求将借款用于偿还其他银行债务;(5)要求将借款炒作本公司股票或用于其他投机活动;(6)贷款需求骤增或变动异常;(7)未按要求补足抵押品的差额,拖欠税金或租金;(8)贷款的担保人突然要求解除其担保责任;(9)借款人被其他债权人追讨欠款或索取赔偿;(10)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或要求贷款延期等。

2.财务报表所反映的预警信号。(1)多次延误提供财务报表及有关文件,或财务报表不完整、不连续;(2)有保留的会计师报告;(3)存货及应收款增长超过销售的增长幅度;(4)经营成本的增幅远远超过销售的增幅;(5)销售额连续下降或损失连续上升;(6)相对于销售利润而言,总资产增加过快,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下降;(7)不合理地改变或违反会计原则;(8)以短期融资作长期投资;(9)呆账增加,或拒提呆账及损失准备;(10)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账额、账龄(周期)出现异常的增加、延长。

3.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关系方面可以反映出如下预警信号:(1)对银行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诫的合作态度;(2)在多家银行开户,或经常转换往来银行;(3)故意隐瞒与某些银行的往来关系;(4)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影响公司运作;(5)无故更换会计师或管理层人士;(6)缺乏长远的经营策略,急功近利;(7)对市场需求及经济环境的变化反应迟缓,应变能力不强;(8)用人不当,各部门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协调等。

4.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预警信号。(1)经营管理混乱,如存货大量积压,环境脏、乱、差,工作纪律松懈;(2)工厂或公司设备陈旧,维修不善,运转率低;(3)销售旺季后,仍有大量存货积压;(4)失去一个或多个主要客户,或公司的某大客户经济状况突然变坏;(5)公司或企业的主要投资产品项目失败;(6)借款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7)借款企业的市场份额缩小;(8)借款企业的生产规模过度扩张;(9)借款企业与主要供货商关系紧张;(10)公司或企业内部谣言四起、人心涣散等。

三、不良贷款催收与管理的途径

1.发出催收通知

对各类贷款,在到期前信贷人员要根据规定的时间,向借款人发出还本付息通知单。

2.不良贷款的转化

不良资产的转化主要是通过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签订协议等方式,促使不良贷款向良性正常贷款转化,其主要方法有:

(1)督促企业整改。如果在贷款期间就已发现预警信号,如借款人经常超限额透支、存货积压、应收账款金额增大及周期延长等,银行应马上与借款企业联系,并针对不同的预警信号,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例如,对经常超限额透支的客户,可先以电话方式.后采取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希望客户不再发生违约透支行为,否则银行将退回客户的支票或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存货积压的客户,银行可建议客户根据存货积压原因,或拓展、疏通销售渠道,或调整、改进产品的品种结构、性能,或提高产品的质量;对应收账户异常的客户,银行应建议或提醒客户,调整赊销策略,积极催收货款。总之,当银行发现预警信号后,应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醒并督促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改善财务状况,决不能因为贷款尚未到期或借款人尚能支付利息而掉以轻心。因为当贷款真正逾期或无法支付利息时,挽回银行信贷资产损失的难度将更大。

(2)积极催收。当借款人未按时支付利息,或未能根据借贷合同规定的日期还款时,银行应立即通过电话与借款人联系并催收。倘若借款人回避,或既不还本付息又不与银行联系,银行应向借款人发出措词严厉的信函或电传,敦促借款人尽快还本付息。如借款人仍未还本付息,或以种种借口拖延不付,银行应派人上门催收,或约见借款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商谈落实贷款的还本付息事宜。

(3)借贷双方签订处理协议。①追加新贷款:在借款人提出要求增加新贷款时,银行应重新审核当初企业在申请原贷款时提交的贷款申请报告、项目评估报告,以及信贷员或审批小组的评估报告,查明贷款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或贷款缺额(贷款额不能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的真正原因。若是由于申请及审批时不可预见的情况变化导致的资金不足,磊项目或产品本身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或市场潜力,只要追加一部分贷款就能使项目上马或产品投产,并在一定时间内能收回全部(原贷放及追加的)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的前提下,银行可根据自身信贷资金额度的实际情况,在允许的范围内考虑给予追加新贷款。②追加担保品,确保抵押权益,追加保证人。③参与借款企业的管理。对于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借款者,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营管理混乱、计划决策屡屡失误、管理班子涣散、领导能力薄弱的企业,银行应要求参与借款企业的管理,帮助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银行可能会要求让银行官员参加企业的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要求特派员充当审计员,甚至可能要求保留或撤换企业现有的管理班子;银行还可能会要求借款者精简人员,从而压缩成本开支等等。银行参与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改变原来管理混乱的状况,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实行科学有序的管理,提高企业的营运效率和获利能力,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助于银行贷款的收回。

3.不良贷款的重组

针对借款人经营困难,但又具有诸如技术、资产、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可借助多方面的力量,推动借款人与其他企业兼并、合资、合作,或进行股份制改造,帮助企业寻找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体制,借以对不良贷款进行重组,落实新的债务人,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

4.不良贷款的清收

(1)行政清收。主要是信贷营销人员通过正常的行政手段做好催收工作。当借款合同中列明的违约事件发生时,银行应立即以书面形式正式通知借款人,告知其已发生违约行为,责成其限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并应同时书面通知贷款保证人。发出违约通知书后,信贷营销人员应密切注意借款人的反应,了解其是否采取补救办法,主动上门催收,监督其纠正。同时应向本行信贷营销部门的领导汇报,研究催收对策,采取防范措施,确保贷款收回。

(2)依法催收。依法催收是指信贷营销人员依靠法律手段做好催收工作。①依据借款合同,冻结借款人在本行开立的存款账户所有的款项只汇人不正出,从该账户扣款归还贷款本息,直至贷款全部还清为止。或主动从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存款账户中扣收款项。②依据抵押或质押合同的规定。如款项不足以抵偿拖欠的贷款,应继续向借款人追索。只要贷款未全部还清,仍应对其计息(含处置期间)。③依法起诉;破产清偿。

5.不良贷款的核销

不良贷款的核销是指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中的呆账贷款,对确实已经厂垮人散,破产清偿后已无可偿还资产的贷款,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规定核销条件的,按照规定层层上报商业银行总行及财政部门,经批准后,可利用计提的呆账准备金进行冲销。对冲销过的贷款,商业银行仍要接照有关规定进行追索。

参考文献:

[1] 甘当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 朱文剑,陈利荣.现代商业银行业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郭玉侠,闫晶怡.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4] 马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王 莉]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商业银行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