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改变我对“学校”定义
2015-04-02俞梦茜
俞梦茜
来到澳洲两年,我觉得改变我最大的不仅仅是换了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环境,还有在校内校外所经历的各种活动,这些经历同时也改变了我对“学校”的定义和理解。我就读于墨尔本公立中学-Balwyn High School,这里课外活动真的是太丰富了,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学校的上学时间为早上8点45分到下午3点半,比国内早放学很多,为的就是要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参加课内课外活动。
先说校内的吧。Balwyn High School内部有非常多个学生组织。有参加全国各种体育比赛的高中低年级校队,有爵士乐团、交响乐团、高中低年级弦乐管乐合奏团、合唱团,有戏剧社(每年上演两部舞台剧、要买票的)、辩论组(参加校际辩论)、环境保护组、语言小组、棋社、动漫社等等,非常多列举不完的组织和活动。活动更是无比的多,再闲着没事干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愿意参加的活动,而且实际上当地生们都是蜂拥参加的。比如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Public Speaking、歌唱比赛,还有一年一度的Carnival Day(狂欢日)等。学校的各个教学楼里还经常展出学生们艺术作品并以其为装饰装点校园。学校上课时,根据所选的科目不同,有些科目比如Business Management会有校外短程游学的机会。
所有学生组织中最大的是Student Representative Council,也就是学生会。刚到澳洲半年读完Language Centre的过渡课程后,我在全年级同学面前演讲竞选成为了所在年级的SRC代表。SRC是每年从Year 7到Year 11(初一至高二)的每个年级选出六名学生作为各年级SRC代表、加上Year 12(高三)的正副School Captain四位、正副SRC President(学生会会长)两位和两位SRC Executive组成的庞大学生群体,每周三开例会,其作用是为校内的各种活动和学生的生活提供支持。简单地举个例子,在游泳节和运动会的时候SRC得负责卖饮料、亲自烧烤的香肠、自制水果串、棉花糖、刨冰,在爵士乐团公演的时候扮演侍者的角色,在戏剧社表演的场次前管理好秩序、准备茶点等等,每次活动所赚到的钱款都会以学校全体学生的名义捐给慈善机构。SRC成员每半年一次会聚在一起开Party,在School Captain的家High一整个晚上。
去年的维州的国际教育周,我还作为学校的留学生代表,受邀请在维州总督府和同是留学生、来自秦皇岛的同学一起表演了古筝和琵琶的合奏。第二学期的时候参加了校际辩论赛,虽然是Secret Topic,在赛前一小时才知道辩题,第一次经历比较紧张,但还是和队友们一起赢了比赛。因为我在国内的时候就从小参加羽毛球训练和市比赛,所以来到澳洲之后也成为了高年级女生校队的一员,在第二第三学期从District打到Zone,拿到了Zone的冠军,最后到Victoria State维州州级比赛,我们最终成为了第三名。同时我也是Year 7(初一)校队的学生教练,在高年级的赛事结束后和另一位学生教练一起培训学妹们,带她们参加校级比赛。我还参加了语言学习小组,帮助当地学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作为Tutor同他们交流会话。去年我参加了澳洲数学竞赛,还被邀请参加墨尔本大学数学竞赛,不过那个够难的。
上了Year 11和Year 12,每年都会有年级Formal宴会,是大家都翘首以盼的。为了Formal大家都会好好打扮得非常正式,男生西装革履,女生晚礼服,几人租一辆limousine开到会场,年级300多人大家聚在一起享受晚宴和跳舞,Formal结束后很多当地生还会留宿在朋友家继续狂欢。
去年年底,通过竞选和校长们面试,我成为了International Students Captain,是学校的Student Leaders的一员。我所参加的活动仅仅是所有活动的凤毛麟角,毕竟是到高一才出国来到这所学校,当地的学生在初中时会有非常多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而且非常有趣的是,所有年级的学生当中,Year 12学生,也就是即将迎来高考的高三生,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最高!大家都是抱着珍惜高中的最后一年、享受校园生活留下最美好回忆的心态积极参加的,所以看到每一届参加各种活动比赛的高三生脸上都是开心的笑容。这点和国内很不同。
所有这些丰富的活动都被称为Co-curricular Program,学校每半学年会根据学生所参加的校内活动来评写报告,并且校长会在学年大会上在全校师生面前为表现出色的学生颁奖。去年的学年大会上我总共拿到了三个奖项,学习成绩好的Academic Award、羽毛球比赛Zone级冠军的Sport Award(还有金牌)和积极参加活动对学校作出贡献的Buchanan Award。来到澳洲学习之后,我经历了和在国内完全不一样的校园生活,这些经历锻炼磨砺了我,它们都是我非常非常珍贵的宝物。同时我认为,学校不仅仅是教授人知识的场所,还是锻炼、养育学生的地方。若学校仅仅是教授人知识的场所的话,学生完全可以在家学到知识,没有来到学校的必要。正是因为大家都来到校园中,人和人之间才会交流,才会理解,能力和品性才会得到锻炼而成长。因此,我的建议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请把握住机会参加活动锻炼自己,更何况所有参加的这些经历都能在你的CV上添上重要的、有竞争力的、将你从万人当中独立出来的一行。
说完了校内活动的部分,现在来谈一下校外的。我在校外参加最多的就是所属教会的活动。2009年刚到墨尔本的时候,学校Balwyn High School附近有一个教堂St. Hilarys。教堂有分英文堂和中文堂,中文堂里有许多年轻人,其中不少是Balwyn High School的学长学姐,他们每周五下午都有一个Free Friday活动,邀请在Balwyn High School读书的留学生们参加,为的是希望能在异国他乡为留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方面提供帮助。我就是因为这个契机而来到St. Hilarys教会当中的。在教会的家庭当中得到了许多帮助,同时也在努力地帮助别人。上半年教会的活动是Food Collection 2011,就是从教会所在地区周围邻舍们那里收集食品,捐给贫穷需要的人们。我在这个项目中的工作便是发传单和收集。
这里的一个建议是,出国的同学们有机会也请去附近的教会听听,不是说传教什么的,就算不信基督,与教会中的人们来往的话对自己的生活、人际关系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能够得到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