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会包饺子

2015-04-01唐辛子

看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八宝饭心目新华

唐辛子

来日本17年了,至今感觉比较难为情的一件事,就是自己不会包饺子。

“什么?唐桑居然不会包饺子?不可能吧,你可是中国人哪!”每次我说我真的不会包饺子时,日本朋友就会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我。那种神情,就好像听到一个身体健康五官正常的人,却居然自我介绍说不会用嘴吃饭一样,简直令人无法置信。

在日本人心目中,甚至在地球人的心目中,只要是个中国人,似乎就理所当然地会包饺子。因为事到如今,在地球上,中国人传播得最广最远的文化,大概就数饮食文化了。而在海外,饺子们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不明不白地便充当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尤其在日本这样的地方,饺子的粉丝群更是天文数字。家家超市都买得到饺子,户户居酒屋都吃得到饺子。但这还不够。日本人为了表达对于饺子的热爱,甚至在宇都宫市的车站前,还为饺子雕刻了一座“饺子像”,并且年年为饺子们举办“饺子节”。因此,当初次见面的日本人,热情洋溢地开口就对一个中国人说“中国的饺子哦依西!(好吃!)我爱吃饺子”时,请千万不要感到奇怪,那是一个日本人正向一个中国人表达友好。

不过,饺子虽然在海外几乎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形象代言食品,但在中国国内却未必如此。起码对于我这个从小出生成长在南方的人而言,饺子并不能代表“中国”,也不能代表我从小熟悉的家乡饮食文化。因此,每次看国内的贺岁节目,听到主持人说“过春节了,中国人家家户户包饺子”时,心里就会产生大大的疑问。因为以我从小到大在南方的生活经验来看,春节的时候,我们家从来不包饺子,周围的邻居家、亲朋好友家,过春节也都不包饺子。对于南方人而言,“包饺子”似乎是北方人的事,而南方人只负责“吃饺子”。

小时候,如果母亲说今天吃饺子,那就意味着母亲要领着我和弟妹一起去“新华楼”。“新华楼”是长沙城内极有名的一家面食店。不仅销售手工刀削面,还销售各种口味的手工饺子。童年的味蕾记忆总是特别深刻。在吃过“新华楼”的饺子之后,再吃别处的饺子,无论做得多么精致可口,我都会感觉不如童年的“新华楼”——“新华楼”成为我衡量一只饺子是否美味的基准,这条美味基准线至今没有饺子可以逾越,成年之后,我所吃过的任何一只饺子,都能在这条基准中败下阵来。大约因为“新华楼”的饺子太专业太地道了,因此,带给我一个自小到大的认识就是:吃饺子就应该去专门的饺子铺。在家包饺子?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包饺子这么专业的事,怎么可以在家里那么“业余地”完成呢?因此,很多年以来,饺子在我的心目中,并不意味着“喜气洋洋”,也不意味着传统中国家庭的终极幸福观“大团圆”,而只意味着“下馆子”。因为饺子在我心目中,完全是一道“店铺食品”。

大约因为这样的思维定势,所以,除了“好吃”之外,饺子对我而言并不具备其他被赋予的种种温情。在我的心灵深处,亲情的温暖记忆并不来自饺子,而是来自家乡的八宝饭。八宝饭是家乡在过年时必然出现的一道贺年食物。主料是糯米,然后再加上红枣、莲子、桂圆、蜜冬瓜、薏米、金桂等各种果料,为了美观喜庆,还要加上红绿丝点缀得色彩斑斓。圆圆的小山包形状,貌似被压扁了的富士山。每次端上桌来,大人们就会在每个孩子碗里盛上一大勺八宝饭,边盛边说:“圆圆满满,富富贵贵,大吉大利,金玉满堂。”

不得不说:八宝饭是我至今为止所吃过的最难吃的一种“饭”。各种各样充满个性的果物被毫不客气地强行组合起来,蒸在同一只碗里。于是,不仅色彩斑斓,味道也真是让人“舌不暇接”——又咸又甜地各种味道都有,这种“舌尖上的喧哗”,令我感觉八宝饭既算不上一道正宗的甜食,也算不上一道正宗的咸食。而且,虽然被称为“饭”,但与白米饭相比,那么多原料拥挤在一起,令“八宝饭”又缺乏了作为“饭”的严肃与一本正经。因此,我不怎么喜欢八宝饭。作为一种食物,“八宝饭”实在是显得过于热闹和花俏了,也因此,它只适合出现在逢年过节的餐桌上。平常的普通日子,它绝少露面。但就算是逢年过节,八宝饭也必定是被剩下的那一份——大人们懒得吃,小孩子也不怎么喜欢。八宝饭上桌之后,大人小孩都最多只尝上一口,就基本不会再添。

八宝饭复杂的口味不符合我但求单纯的审美。所以,从味觉而言,“八宝饭”远不如饺子那样吸引我。但是,我仍在每一个家乡的春节都硬着头皮吃下它,并在每一个异乡的春节,静静地思念它。我的味蕾无法接受“八宝饭”的杂味,但我的内心懂得并相信它所蕴含的种种期待、以及爱、以及祝福。

猜你喜欢

八宝饭心目新华
悠悠一夏
我心目中的小学
大脚掌的小鸭子
我心目中的吴天明
八宝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