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师之后并非一座空城

2015-04-01独孤岛主阿木

世界博览 2014年9期
关键词:狂舞合拍片港片

独孤岛主+阿木

早在五年前,就有人说香港电影“已死”。可是今天看来,香港电影的精神却变换了形式,依然活在电影中。也许这正是《一代宗师》那句经典台词所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代宗师》主创全体上台接受最佳电影殊荣时,王家卫导演说:“其实电影跟功夫一样,都是两个字——信念。很多人问香港电影何去何从,如果香港电影是厉害的,怎止‘北传 加油,香港电影!”

几乎不爆冷的电影奖

因为评选规则的原因,每年几乎都是由同一班香港电影人选出来的金像奖,很少会像评审团主席年年不同的金马那样爆冷,也不像金鸡或者百花那样难以捉摸,它更像已经八十多岁的奥斯卡,凭借各种“风向标”和对电影行业人的了解,就已经可以把颁奖结果猜个八九不离十。今年也许大家没想过《一代宗师》最终会拿到12个奖,彻底打破了《甜蜜蜜》和《寒战》并肩创下的9项大奖纪录,但是早在提名名单确定的时候,《一代宗师》就已经毫无疑问是得奖热门,特别是影后的奖杯,几乎就是十拿九稳。影帝的那座丢得也不算意外,在大家心目中,“梁朝伟”这三个字俨然就已经是影帝的代名词了。

流转不灭的香港精神

“港片已死”的口号已经过了好几年了,但是金像奖还是苦苦纠结在合拍片和纯港片之间。把最佳电影奖颁给《打擂台》,鼓励的意味很明显,但始终不能说服观众,即便拿了奖,票房还是上不去,也让人质疑金像奖的“窄视”、“小气”。

今年《一代宗师》的大获全胜,终于让《扫毒》、《西游·降魔篇》、《救火英雄》、《风暴》、《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这些合拍片都被剃了光头,往年在颁奖典礼上耀武扬威的内地电影公司巨头们,今年一起偃旗息鼓了。在《一代宗师》一家独大之后,捡到几个漏的则是纯港片《狂舞派》和《僵尸》,两部电影都被看作是香港电影未来的希望。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一代宗师》,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一部很难形容归属地的电影,尽管导演王家卫是香港人,但他早已走了国际路线,剧组中有很多技术类工种都是由老外来完成了。而演员中除了梁朝伟,其他的几乎都是内地、台湾人,拍摄的地点则是在内地,投资老板除了王家卫本人的公司外,也以内地的投资为主。可是看过影片的人都发现,《一代宗师》其实是写给香港人的一封情书,它的台词,它的气质,无不让人联想起香港电影最黄金的年代。而这种流转不灭的香港精神,也让香港电影人看到其实在合拍片、纯港片之外,香港电影还有另外的生存方式,这也许就是香港电影人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值得肯定,而且是要大大地、狠狠地去肯定。

港产片开心却不鼓励

在颁奖典礼上,最精彩的发言莫过于黄秋生,虽然他兜兜转转并没有给港产片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那句“港产片就是开心”,还是让大家都感觉响亮了一把。遗憾的是,金像奖好像很少会鼓励这种“开心”,就像演了很多年喜剧的郑秀文,提名了11次都最终不能获奖一样,她也惟有说一句:“喜剧演员好难得奖,我明的。”同样还有一直带给大家开心电影的成龙大哥,也忍不住在台上大叫:“我演了53年电影,我从未得过奖!”还有一年忙到头的古天乐,最终又再陪跑了一回。

也许大家真的不必对奖项的事情看得那么认真,正如陈嘉上主席总是在说的那样:“票房好的电影,不需要我们再锦上添花了。”可如果金像奖远离了票房,也就等于是远离了观众,它喜欢那些深沉文艺的电影,却总是对香港电影最擅长的喜剧、功夫片视而不见。年轻的演员们总是要去学梁朝伟,现在又多了一个张家辉,造成现在香港演员青黄不接的现象,当中也有金像奖的一份“功劳”。

正是因为当下无以为傲,香港的电影人们方才迷恋起怀旧情绪。那份“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希望固然让人心动,但未来的金像奖还是应该多着眼于年轻人,“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金像奖是时候向前看看了。今年金像奖四部获奖作品有着共同特点,即聚焦于“香港”,只是《一代宗师》、《僵尸》着眼于过往,沉湎于伤逝中;而《激战》、《狂舞派》则是在面对当下的困境时,寻找突破。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于4月13日晚间揭晓,结果在情理之中也有意外之处。《一代宗师》成最大赢家是情理之中,18个奖项被四部电影瓜分多少令人意外。

创立于1982年的金像奖,在如今香港电影走向没落之际,依然坚持着对“香港”的关注聚焦,如三年前的金像奖最佳影片《打擂台》是年轻一代对于父辈的回应,同时演绎了香港近三十年的变迁与情怀;去年大获全胜之作《寒战》,尽管是合拍片但骨子里带着强烈的香港情怀。

《一代宗师》是香港电影中鲜有的有诚意的作品,影片已不再拘泥于武术大师“叶问”,无论是宫宝森或丁连山的“面子”、“里子”,还是宫二的“见不见天地”,甚至是一线天、马三等人物的命运,都折射出在同一个时代下不同人物的不同选择及各自的命运走向,尤其是后半部分叶问与宫二的几场对手戏,把过往宗师在香港的命运呈现出来,加上惆怅的曲调配乐而遣悲怀。

新导演麦浚龙的《僵尸》(摘得最佳女配角、最佳视觉效果)直接将香港暗示成一个走不出过往围城的伤城,曾经凭借僵尸片红极一时的动作明星钱小豪,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浮想的是昔日的美好、平静。年轻一代对于香港的悲观情绪,延续迄今则是陈果《那夜凌晨,我坐上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的隐喻。

而《激战》(获最佳男主角)与《狂舞派》(获最佳新演员和新晋导演)其实也夹杂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暗喻。《激战》中男主角张家辉扮演的角色从一代拳击手沦落到跑路澳门,背后是香港和香港电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黄金期走向低迷。《狂舞派》的街舞青年阿花、Dave等则代表了在夹缝里求生的一代年轻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出困境,不过在现实生活里能不能“爱拼才会赢”还是个问题。选择在金像奖前夕上映的、从作家转型当导演的陶杰,就通过作品《爱·寻·迷》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担忧: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努力就能成功”更像上一辈流传下来的谎言。

去年的金像奖提名公布后,曾有网友大呼金像奖“没落”、“沦陷”,金像奖主席陈嘉上回应暗示今年金像奖会是电影“大年”。如今来看,大部分的香港电影依然是相见不如闻名,且借用陈主席的话,金像奖的获奖一般会如实反映香港电影的精神趋势,或是沉湎、缅怀、伤逝昨日的辉煌,或者融入“香港挺住”的美好寄托。endprint

猜你喜欢

狂舞合拍片港片
十二生肖·蛇
老面孔成为港片最后防线?
九州狂舞庆丰收
港媒:贺岁港片怎么了?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
2013香港合拍片创作综论
Get Streetwise:Start Dan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