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发动机和手动挡的死忠
2015-04-01李强
李强
眼下,欧盟对进口汽车以10%的关税,阻止了日本和美国强力竞争对手的进入,而对内部的各国品牌给予统一的政策,另一方面,欧洲人对本国品牌的挚爱无可取代,只要他们的国家依然有自己的汽车品牌,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本国消费者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
同时,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以及乏力的复苏同样让欧洲车市陷入分裂:以德国奔驰、宝马、奥迪三家为代表的豪华车品牌销量依然在增长,但汽车总销量已经连续六年下滑,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联合会(ACEA)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汽车在欧洲总销量仅为1185万辆,创自1995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同时,与美国和中国比起来,欧洲人对汽车的选择也颇具个性: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并没有磨灭欧洲人对于手动挡的喜爱,从北到南,欧洲销售的绝大多数车型都是手动挡;另一方面,柴油车称霸,在法国,一年中销售的汽车中有60%是柴油车,德国的比例也接近50%。
几年前,德国最著名的变速箱生产商ZF就曾预测,手动变速箱会很快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各种自动变速箱。在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出售车型的自动变速箱普及率就已超过90%。到现在,在南美和加拿大,自动变速箱的普及率也达到90%。根据美国汽车咨询公司CSM的最新数据,即便是起步较晚的中国市场,2013年销售的乘用车自动档比例也上升到45%左右,如果仅计算家用轿车,比例更是超过80%。
然而就在ZF的大本营欧洲,它的预言却一直没有见效。欧洲人对于手动变速箱的执着热爱一直没有改变,到2013年,欧洲有52%的汽车依然是手动挡,越是家用车,手动挡比例越高。
欧洲人为什么如此喜爱手动挡的车?
在国内著名的问答类社区“知乎”上,也有网友问过同样的问题。一位在西班牙生活了8年的朋友给出了一个最接近“标准答案”的回答。“自动挡+汽油=老年人车!”他写道,欧洲人对手动挡的所谓“驾驶乐趣”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觉得自动档索然乏味,甚至在等红灯的时候,很多欧洲人会选择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弹射起步”,有时候你在灯变绿的瞬间慢了半拍,追了好久之后才发现起步如专业赛车手的司机,居然是个中老年女士。
当然,欧洲人选择手动挡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欧洲油价很高,手动挡省油,维护费用低,而且同样车型,会比自动档便宜一两千欧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欧洲遍地都是柴油车,手动挡变速箱结构简单,零部件坚固耐用,最适合扭矩偏大的柴油发动机,这就引出了欧洲汽车文化的第二个特色——偏爱柴油发动机。
早在70多年前,奔驰公司就率先在轿车发动机中应用了柴油机技术,当时的效率已远远高于汽油机。经过多年的优化,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由德国汽车厂商引领的一系列技术进步,让柴油发动机比同等动力的汽油发动机节能20%到40%,同时排放的二氧化碳也相应地少很多。当然,环保与节能是政府需要考虑的宏观问题,要通过各种政策法规来约束,老百姓考虑的仅仅是实惠。在德国,目前汽油价格约为每升1.5欧元(约人民币12.2元),柴油价格约为每升1.4欧元(约人民币11.4元),更便宜的价格加上更低的油耗,为什么不选柴油车呢?
在法国大约有60%的私家车是柴油车,比例居世界首位;根据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德国新上牌车辆中,柴油车所占比例接近50%。德国的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法国的雷诺、标致和雪铁龙都拥有非常先进的柴油发动机技术,欧洲企业在柴油发动机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日本企业在油电混合动力领域的优势几乎一样大。可以说在环境恶化和原油短缺的压力面前,欧洲人选择了普通柴油和生物柴油,而日本人选择了混合动力。
当然,欧洲人自己也知道,柴油不是万能药。在肉眼看不见的污染方面,比如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柴油比汽油要“干净”,但同时,它也会排放更多氮氧化合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由于构造和原理的先天缺陷,柴油发动机的PM2.5排放量本身就大于汽油发动机。欧盟负责环保问题的官员曾透露,仅德国每年就有6.5万人成为柴油排放物的牺牲品。从动物试验来看,柴油车微粒排放物的致癌性要比汽油车排放的苯高9倍。
2013年圣诞节前一个星期,雾霾笼罩了大半个欧洲,从巴塞罗那、伦敦到日内瓦,灰蒙蒙的雾气连日不散,让一向标榜重视环境的欧洲人脸上无光。欧洲各国大多有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如让国人敏感不已的“PM2.5”,欧盟的标准是每立方米25微克,一旦超出这个数值,各国就要根据相关的规定,采取限制车辆通行等措施。
这是最糟糕的年代
2013年9月,在欧洲规模最大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戴姆勒及旗下梅赛德斯-奔驰研发业务负责人托马斯·韦伯表示,尽管汽车电气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柴油和汽油发动机的时代仍然将持续20到30年。这意味着,德国人并不急于发展混合动力甚至纯电动车,现阶段,德系品牌依然把重点放在柴油发动机和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上。
尽管北欧与南欧、东欧与西欧都存在着明显的汽车消费差异,但在这一片拥有共同政策的市场中,各国汽车理念和文化趋同的趋势在最近20年越来越明显。德国逐渐击败或兼并了北欧、英国、南欧、东欧等国的汽车工业,可以说,提到欧洲汽车工业和汽车制造理念,德国今天已经是最为最重要的代表。从数据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大众集团(包括奥迪)、宝马和奔驰三家,占据2013年欧洲汽车37.5%的市场份额。
没有被德国同化的,只有固执的法国人。标致、雪铁龙和雷诺三家占据近20%的份额;在欧洲市场中,日系车可以说是完败: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加上三菱,加起来市场份额不过12%;通用和福特两个美系巨头,通过赔本赚吆喝式的投入,以亏损为代价换来了15.2%的市场份额。但整个欧洲车市已经风光不再。整个2013年,汽车在欧洲销量跌至18年来的最低谷,年销售量比2012年还下降1.7%。其中,意大利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公司欧洲市场销售下降7.3%。现代汽车欧洲地区的首席运营官艾伦·拉什福斯表示,欧洲汽车行业的进步将会非常缓慢。他说:“许多欧洲市场已经从经济危机的最糟糕时期走了出来,但即使如此,它们仍会恢复得很缓慢,尤其是在第一季度。”endprint
与整个欧洲大陆不同,近几个月来,英国的汽车市场表现出独特的活力。2013年,汽车在英国的总销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0.8%。除英国以外,西班牙是唯一实现2013年汽车销量增长的欧洲国家,得益于政府拨款所支持的“购车补贴计划”,西班牙实现了3.3%的汽车销量年增长率。
最能代表欧洲汽车的:德系和法系
而欧洲最大的两个汽车消费和生产国,德国和法国,销量分别下滑5%和6%。
在德国,大众高尔夫的传奇在延续,2013年,它连续33年成为全年销量最高的车型,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大众帕萨特以及宝马三系。销量排名前十的都是“德国车”——在他们看来,欧宝品牌虽然已经被通用集团收购,但其研发和生产依然都在德国,就依然不算外国车。
但德国人也是博爱的,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斯柯达和Mini身上,德国人又会觉得既然它们已经分别被大众和宝马收购,就不再属于捷克和英国,同样算德国车。这样,扩展到销量榜前30名,基本都是血统纯正的德国本土品牌以及加上被收购的或者是收购来的各种“德国车”。榜单中真正的外国车也就是福特的福克斯和嘉年华,其实它们也是在位于德国科隆的工厂里生产的。这就像中国人到世界任何地方都只吃中餐一样,既然你拥有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了,还有什么必要选择其他国家的产品呢?
对于一位经验丰富的司机来说,只要扶稳方向盘,踩下油门,在高速公路上跑上几公里,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德国车的特性——高速度下的稳定性。德国,一个总面积只有3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总长度居然位列世界前五。德国高速不收费,总里程的近2/3甚至完全不限速,这就让高速公路成为德国国民出行的第一选择,一辆典型的“德国车”,不论大小,必须要适合高速行驶。几年前一家汽车杂志做过一项统计,德国人花在汽车上的钱是全欧洲最高的,这充分表现出德国人对汽车品质和性能的追求。
一位在德国担任过外交官的朋友说,德国人最喜爱的车型,是各种各样的旅行车。国内两厢的高尔夫,在德国有旅行版,三厢的帕萨特,这里是旅行版,甚至是奔驰宝马的豪华车,在德国也有旅行版。
在德国这样一个奔驰宝马唾手可得的国家,汽车早已不是炫富的工具,人们选车更多是从实用角度出发:旅行车有更大的行李厢空间,油耗又比SUV更小、在高速上更稳定,所以对德国人来说,旅行车是最稳妥低调的选择。
而在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法国,人们的用车习惯与德国既相同,又不同:两国司机都坚定地支持本国品牌,喜欢柴油车和手动挡,但相比而言,德国人偏爱大车,而法国人偏爱小车,这一点,法国与大多数欧洲居民站在了同一个战线上。德国大城市古建筑相对少一些,道路更宽,而且随处可见高大的停车楼,而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古建筑过多,街巷狭窄,停车困难,同时一个家庭往往会买上几辆车,人们就更喜欢紧凑型的小车,空间小点没关系,后座往往只放衣服和行李。
在中国属于小众品牌的雷诺,凭借几款畅销的小型车最近几年一直霸占法国国内销量榜首位,法国销量榜前十位中只有一款外国车,那就是大众的polo。便利的“小两厢”和实用、能装的“紧凑型家庭MPV”这样的车型在法国最畅销。同时,许多在法国卖得非常好的车型,造型都有一点“奇葩”:与中国人选车喜欢大而中庸的外形不同,法国人更喜欢小巧和个性,所以在法国,开一辆雷诺Clio和菲亚特500这样造型可爱小车的,可不仅仅是年轻人,很可能是个事业有成的中年大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