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群索居”的美国富人

2015-04-01理查德·佛罗里达

世界博览 2014年8期
关键词:弗利全美山庄

理查德·佛罗里达

现今美国社会里最富裕的那群人,也就是人们通常戏称的全民中的“百分之一”,过着修道院式的隐居生活——当然,得赶紧补上一句:“修道院”高踞于芸芸众生之上,“隐士”们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尘世里的“修道院”

康涅狄特的格林威治,加利福尼亚的比弗利山庄、马里兰的波多麦克,都是类似的“修道院”,也就是举世闻名的富人区。比如作为洛杉矶“城中城”的比弗利山庄,整个社区沿着蜿蜒的街道展开,人行道边棕榈树影婆娑,条条道路曲径通幽,尽头是一座座巍峨的别墅,全世界巨富之家就坐落于斯。社区里有大型的高价商店,天价商品特供本区居民。甚至连比弗利山庄的邮编90210也成了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山庄也有穷人,州政府在这里有一个受补贴的公屋街区,规定申请者必须年满62周岁且年入低于2.9万美元方能入住。在和宿舍差不多的房屋里,一位老人对记者谈道:“尽管这不是泰姬陵,尽管房间和纽扣差不多大,但舍此以外,我还能通过其他途径住上比弗利的房子吗?”可惜,开头的兴奋经不起柴米油盐的消磨,一旦“幸运”的穷人入住比弗利山庄,他们却不得不面临消费不起周边物价的窘境。

富人和大众之间的沟壑已经骇人,而且彼此之间的距离还在越拉越大。但以前的美国不是如此。当年的银行家、律师、医生、名企高管们不会刻意和小学教师、会计师、小业主们住得太远,而教师、会计师和小业主们,也不会刻意同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赤贫阶层住得太远。四十年前,一位产业工人在新泽西的郊区攒钱供了套房子,街坊里可能就有某位高露洁市场部门的主管。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社会学家肖恩·里尔顿和坎德拉·彼斯奇夫在研究里谈道:在过去四十年里,富裕阶层远离大众的速度,远远超过贫穷阶层与其他阶级隔绝的速度。

最近有人制作了一张全美(阿拉斯加除外)富人聚集图,直观地反映了富人区住户的“纯粹度”。统计的结果有点超出人们的“常识”:中西部、西部和西南部的富人聚居程度比名流巨贾汇集的东海岸和西海岸更高,全美富人区“成分最纯粹”的绝非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国际大都市,而是偏于一隅的南佛罗里达。再看全美大城市,分布于“铁锈带”(中西部,因聚集了一批工业城市而得名)和“阳光带”(美国西南部,气候温暖日光充沛而得名)区域内的城市是富人区“与世隔绝”最严重的所在。

看完了大都市,我们再逆序排列一下,瞅瞅小城市们究竟情况如何——情况比大都市更甚。某些外州人或许都闻所未闻的小城,富人和其他阶层的居住距离更远。排名第一的是德克萨斯州的拉热多,随后是田纳西州的杰克森、德克萨斯州的艾尔帕索、蒙大拿州的大瀑布城。一旦把小城市和大城市混列,适才提到的孟菲斯——相比拉热多们算是庞然大物了——的富人聚集程度只能位次第五。

东、西海岸的富人,似乎反倒最“平易近人”。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市,富人的聚居程度最低,其次是旧金山、哈特佛德、波士顿、波特兰、普罗维登斯。乍一看,这个结果与人们的预判好像不太一致,难道是居住在这里的富人们乐与平民“打成一片”?仔细观照这两片城市带的产业结构和居民实态,就会发现真相并非富人“向下趋同”,而是中产“向上趋同”。散布于两大海岸带的大都市是全美领军高技术产业的中心,高收入群体比比皆是,大城市里的中产阶层收入不菲,富人阶层并不排斥与中产比邻,所以最终出现了富人-中产混合社区。有人或许会认为,一座城市的居民共富和经济地位造就了富人聚居的局面,这种观点似是而非。事实上,富人聚居和整座城市的经济规模和产出并不挂钩,换言之,并非越富裕的城市,富人就越“离群索居”。与之相对,规模较小的城市里,贫富之间的空间隔绝更加厉害。

种族与宗教带来隔绝

富人与大众在空间上隔绝,其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空间的隔绝与长期存在的种族裂痕相吻合。一座城市白人所占的比重越高,其财富分配相对越均衡;而当黑人比重越高时,财富分配就显得非常悬殊。拉美裔的情况与黑人相同,而亚裔的比重大小与富人聚居的程度关系不大,或许由于亚裔所受的教育和收入普遍不错。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相比经济、人口结构和其他因素,宗教和富人聚居的关系非常密切。假如某座都市的富人阶层从心底里确信,宗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则他们将尽量把家安在远离其他阶层的地方。这种分析与之前提到的情况完全吻合:南部和西南部正是全美最虔诚的基督教、天主教区域。

富人们画地为圈,告别与其他人群混居的日子。因为手握各种资源和影响力,富人得以调动与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毫不协调的公共资源:在富人区建造师资教学条件优越的学校,修建环境幽雅的公园,引进各种服务机构和设施,而把经自己榨取一遍后的公共资源抛给普罗大众。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东巴吞鲁日区,富人们一直在尽力退出目前和穷人共有的学区,转而在自己的社区盖一座新的学校。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孟菲斯、亚特兰大、达拉斯等城市,比如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的两个富人最多的郊区相继退出了全县的教育系统,自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中小学教育体系。在密歇根州,富裕的奥克兰县一天到晚愤愤不平地嚷嚷:“我们为什么要替他们埋单?”奥克兰人嘴里的“他们”,是本州内濒临赤贫的邻居,比如已经破产的底特律。顺便提一句,奥克兰县主要人口是白人,而底特律,黑人占压倒多数。

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勒斯不客气地指出,他们“有一流的住房,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医生,一流的活法,但有一样靠钱买不来:他们得明白,剩下的99%活得好不好,和自己的命运是绑在一块儿的”。哈佛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斯坎德同样为美国生活向“空中包厢”演变的趋势唱起了挽歌,在“空中包厢”里,“富有而谦逊的人意味着越来越隔绝的生活”。endprint

猜你喜欢

弗利全美山庄
全美航班短暂停飞
比弗利山丘庭院
《威弗利》的地点记忆与政治想象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长篇节选)
雪夜山庄行(外二首)
全美世界悄然获牌
山庄春日
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