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开设幸福课的实践与反思

2015-04-01王艳秋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幸福感课程体系学会

王艳秋

(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000)

普通高中开设幸福课的实践与反思

王艳秋*

(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000)

幸福课是基于学生成长迫切需要而开设的校本课程,它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更幸福”。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需求,探索其开设的内容和实施手段,并不断地进行反思,积累经验。

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课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定义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幸福课应从一种新的视角,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引导学生向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幸福课开设的价值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十八大之后,我国在政治上的主题从“和谐”社会过渡到“幸福”社会。“幸福”这一概念已经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幸福”已成共识。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校园的物理环境、人文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承担起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获取幸福的能力的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成为学校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的载体。但长期以来,心理课把内容定位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处理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而实践表明,以“问题”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偏离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这一目标。

基于人本主义取向的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最佳潜力的科学”,承认“问题”的存在,也相信“潜能”的力量,以具有可操作性及其效果明确的心理学手段,使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生活得“更幸福”[1]。美国积极教育研究小组花了15年的时间,实行了“幸福教育计划”,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干预有效的预防和降低焦虑和抑郁[2]。随着哈佛积极心理学(也称幸福课)在全世界的传播,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们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工作。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天津市第九中学等高中也相继开设幸福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二、幸福课的课程体系

幸福课增加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快乐感和充实感,使学生更加投入学习,享受校园生活,并取得个人成就[3]。因此,幸福课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为促进校园和谐,提升学生幸福感而确定课程体系。

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认识幸福。介绍幸福课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与“幸福”的关系,简述外部环境和个人意向活动对幸福感的影响;学会积极思考;如何做出改变;认识快乐和幸福的来源;理解幸福生活的三重境界;找寻自身的目标及意义;心怀感恩,体验快乐与幸福。

实现幸福。“准许为人”——接纳自我;认识到自己的标志性优秀品质,并增强对这种能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信念即自我实现的预言;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及如何建立;学会适当的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正确认识压力并创造性的应用压力;在朝向目标前行中享受过程;学会表达欣赏与感激。

传播幸福。通过创造积极的环境提升个人及他人的幸福感;学会运用积极的外在“表现”提升自身及他人的幸福感;“把爱传出去”的意义,如现场策划义工活动方案;交流与反思,学生对一个学期的学习心得进行小组交流与分享。

上述课程提升了学生对心理课堂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激励学生为目标而奋进,鼓励学生做出积极改变,感恩生命与生活,感悟幸福、实现幸福、传播幸福。

三、幸福课的实施过程

认识到幸福课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确定了这一课程的内容体系,这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付诸于实践,即探索其实施过程。

1.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课程应关注个人的积极成长,建立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之上,体现学生主体,要求学生将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每个人学会做出改变、建立习惯、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重视学科的实用价值。幸福课应走下“象牙塔”,重视目标导向下的思维训练,将行为主义下的“练习”置于课程成败的关键地位。以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潜能为出发点,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

2.课程开发

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经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确定幸福课课程纲要;心理教师专业知识培训,自学网络课程,与同行交流沟通,根据高中生认知水平对课程内容加以整理;结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

3.实践推行

学校应将幸福课作为必修的公共课程,正式写入课程表,每两周一课时。幸福课作为心理课的一部分,为非高考科目,没有硬性的作业和知识点掌握,学生上课中会很放松,更容易接纳课程内容。要借鉴大学的相关课程,每节课精心准备的课件,音乐、视频、图片、电影等相关资料。根据心理课“活动——体验——调试”的原则去实施推行,比如要求学生课上写感谢信、反思、冥想、幸福演讲、做慈善活动等来体验幸福。

四、幸福课的评价反思

对幸福课开设的效果和影响,可采用调查问卷和行为评估来进行检测和评价。

一是调查问卷。教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全面调查,以检测课程的满意率。

二是班主任评价。通过班主任对班内同学的了解、观察,看学生对幸福课的喜欢程度,以及学生精神面貌的变化。

三是社会评价。学生在上幸福课期间,组织“把爱传出去”的多项慈善活动,在付出中收获了快乐和幸福,同时也会得到社会各方的好评。

幸福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还不够成熟,没有系统的学科基础,对教师经验过分重视,体现出较强的个人色彩;课程体系、实施方法;评估手段等都尚未健全。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追求、探索,逐步接近教育的目的,使学生获得幸福,从而体现教育的最高价值。

总之,幸福课是一门专门教授人获得幸福的学科,通过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具有寻找和发现幸福的眼光,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冲突和危机,学会珍惜和欣赏。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为学生在追求幸福的学习道路上进步,获得“更幸福”的人生。

[1]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M].汪冰,刘骏杰,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8.

[2]陈虹,李益倩.美国心理学家倡导的“积极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4):19-21.

[3]Martin E.P.Seligman,Randal M.Ernst,Jane Gillham. Positive education: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lassroom interventions[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9(6): 292-311.

[责任编辑:惠人]

On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Opening Course of“Positive Psychology”in General High Schools

WANG Yan-qiu
(Hongqi Senior High School,Dalian,China 116000)

“Positive psychology”is one of the school-based courses in light of students’urgent growth needs.It can guide th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be“happier”.Based on the conditions and needs of school, teachers should explore the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reflect and accumulate experience.

general high school;mental health education;positive psychology

G632.3

A

1008-388X(2015)01-0040-02

2015-01-13

王艳秋(1982-),女,吉林德惠人,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幸福感课程体系学会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学会分享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学会分享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