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效课堂及其构建
2015-04-01宋小羽
宋小羽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116021)
在课程改革中,各地的学校大多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尝试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发展趋势,但在践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地发现和克服。
一、正确理解高效课堂的本质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高效,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效果好,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学生知识掌握扎实,课堂检测成绩好;二是课堂满意度高,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上形式和内容和谐的统一,过程与结果完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有效提升。
实际上教师的所有“教”都要依靠“学”来实现的,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失去了“作用点”。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学生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经过自己的内化。因此所谓“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即人们常说的“互动”。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因此,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的教,更要强调学生的学。
二、科学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关于“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在金字塔基座位置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效果最好。从中可以看到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服务者,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戴尔的这一理论,可以为我们今天构建高效课堂所借鉴,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有效的提问。教师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要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启发性、有一定梯度,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其次,有效的小组合作。首先要杜绝形式主义,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白,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有效指导,对课堂活动要有明确要求,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误区与对策
在近阶段的课堂实践与观摩情况看,广大教师基本上能够改进课堂教学理念,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去,局面是非常可喜的。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亟待解决好以下几对矛盾。
1.活动与静思
好课的标准应该是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课,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高效。各门课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如物理课堂应关注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要只重视形式,现在很多老师尤其是上公开课的老师,过分关注一堂课中学生的活动次数,实际上高效课堂更应该重视学生的静态中的思维活动。因此一堂课的优劣不能用活动的频繁程度来判定,而是要用学生高品质的思维的含量来衡量。
2.形式与本质
高效课堂的一个误区就是教师过多的关注了形式,而忽略了各门课的本质,忽略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课堂中要克服形式主义,做到不能脱离物理的本源,既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生活动,不能为了形式多样而随意安排不必要的活动。
3.主导与主体
课堂上要做好教师的导,学生的学。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以知识为载体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但一节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定数,应随着教学内容不同和学生的实际表现而灵活掌握。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课前的教学设计只是预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生成的最佳效果,达到高效的目的。
4.独立与合作
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要恰当结合。在教学中,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就应该是自学内容,有些学习内容需要学生互相讨论才能解决的就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5.预设与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实践中,我们不能离开学生的发展机械地确定预设与生成的比例,要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势在必行,但在提倡高效课堂的实践中,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其本质,再就是要着重解决好各种矛盾,走出误区,回归教育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育人的目标。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