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专业学术文献,拓展中学课程资源——以地理学科为例

2015-04-01郭中领,刘静静

地理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术文献资源

摘要:地理课程资源范围的拓展和地理教师人员构成的优化客观上推动了开发内容和途径的多样化。当前对专业学术资源的开发比较零散且欠缺系统性。为了更加系统有效地开发专业学术资源,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梳理出了开发原则和开发途径,并厘清了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引言

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成为“研究型”“创新型”乃至“专家型”教师。鼓励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开发符合教学目标、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且切合地区、学校、教师实际的课程资源。 [1,2]对于地理学科,新课改同样“赋予地理课程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和重要地位”。 [3]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地理课程资源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4,5]地理课程资源从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延伸到“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6]包括地理专业书籍、专业学术论文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在内的专业学术资源是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开始认识到专业学术资源的重要性。中学教师在专业化的同时也在逐步高学历化,越来越多的硕士和博士补充到中学师资队伍中。这些高学历教师经过了较为系统地学术训练,能够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对专业学术资源进行分析,并利用到课堂教学中,这在客观上为专业学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土壤”。地理课程资源范围的拓展和地理教师人员构成的优化客观上推动了开发内容和途径的多样化。 [5]然而,当前对专业学术资源的开发比较零散且欠缺系统性。因此,为了更加系统有效地开发专业学术资源,十分有必要梳理出开发原则和开发途径,并厘清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二、开发原则

1.学科性原则

学科性原则是指所选取的专业学术文献的思想和内容要体现鲜明的地理学科特色。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建立在地理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专业学术文献,提出、归纳和总结文献素材中特有的地理问题、规律和原理,力求在思想上体现核心地理观点,在内容上反映核心地理能力。比如高中地理课程体现的核心地理观点之一是“人地协调观点”。 [8]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从专业学术文献中选取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典型素材,阐述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协调。再如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核心地理能力之一是“致力于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 [9]专业学术文献中有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地图,合理地选取并开发这些图件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敏锐觉察力。一言以蔽之,学科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所开发的课程资源要突出鲜明的“地理能力、地理观点”。

2.指向性原则

指向性原则包括专业学术文献选取的指向性和教学对象确定的指向性两方面。专业学术文献选取的指向性是指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所要开发的专业学术文献。学术文献专业领域分类细致,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课程资源所对应的学术文献的专业领域,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收集、整理、分析并选取相应的专业学术文献。教学对象确定的指向性意味着要根据教学的对象——学生来确定专业学术文献的类型和层次。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应选择专业学术文献中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部分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对象。比如可以在专业学术文献中收集一些地图、景观图、漫画等作为课程素材。高中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且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应选择具有启发性、富有思考性的专业学术文献进一步提高高中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向性原则要求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既要选取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一致的专业学术文献,又要从专业学术文献中选取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素材,概括起来就是“目标指向、以需定求”。

3.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是指要选取并提炼内容真实且案例典型的专业学术文献素材用于开发课程资源。一方面,专业学术文献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庞杂,难免有些学术文献质量堪忧,甚至还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内容或者观点,我们在开发使用时需要首先甄别资料的质量和真伪;另一方面,有些专业学术文献尤其是专业学术论文的资料具有探讨性和争议性,这样的素材就不适合带到中学课堂。比如我们讲到“全球气候变化”内容时就要避免使用学术界尚存争议的“全球变暖”的素材。对于质量过关、专业领域对口的学术文献,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出质量上乘、案例典型的素材。典型性原则意味着我们在开发专业学术资源的过程中要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4.前沿性原则

前沿性原则是指选取的专业学术文献要反映现代地理学科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由于地理学本身的内在动力、社会需求以及相应研究技术方法的进步,地理学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其内涵价值不断拓展,新成果不断涌现。 [10]体现这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就是专业学术文献。我们要积极通过挖掘专业学术文献将这些新成果开发为课程资源,这样不仅在实践上有助于增加课堂教学的学科性、时代性和趣味性,而且在客观上能够彰显地理学的社会价值。以GIS、RS、GPS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动态地揭示地理事物空间格局形成、演化的过程和规律,有力地增强了地理学新的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但利用专业学术文献开发课程资源时,要注意前沿性与典型性的辩证统一。这就意味着吸收学科前沿性的理论、成果和技术时,一定要注意对素材进行批判性地选取和提炼。前沿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将专业学术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时要“推陈求新、紧扣时代”。

三、开发途径

1.文本资源化

文本是专业学术文献的基本组成部分。专业学术文献往往通过文本系统说明、描述和讲解专业领域的理论、成果和技术等。地理专著中的某些指导性和原理性的文本资源可以用于指导中学教学,升华教学实践的理论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如王向东和袁孝亭通过分析著名地理学家哈特向的《地理学性质透视》一书第十章中关于“地理学一般法则和特殊描述辩证关系”,总结出中学地理教学中需要归纳出一系列上位和下位的“一般法则”,再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特殊描述”。 [11]实践证明这些“一般法则”的归纳和“特殊描述”的应用具有统摄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专业学术文献的文本资源(比如“统计年鉴”)中可能包含大量数字和表格,这些数字性素材也可以用来开发课程资源。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7-9题的就是借助一个数据表格,来考察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预测能力。 [12]

2.图像资源化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专业学术文献通过包括地图在内的图像系统传递一些直观而又重要的信息。地理图像用地图、结构图、统计图等形式代替文本,对地理活动和事物进行概括,一般包括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遥感影像以及漫画等。 [13]学术文献的图像资源时效性强,往往比较新颖,既可以开发成课堂课程资源,增加课堂的活力和张力,也可以开发成试题资源,增加试题的效能和价值。比如高中地理必修Ⅱ中的人口迁移、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等,体现了地理事物的时空演变,可以选取学术论文当中的相关遥感影像或GIS图件展示这些地理过程。再如2014年安徽高考卷地理选择题第31题和32题,利用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学者发表在《地理学报》上的《鄱阳湖湖滨沙山垄状地形的成因》一文中湖沙岭沙山的位置图,来考察学生“季风气候区风力作用怎样影响地形”。 [14]地理图像具有传递地理信息、形成地理表象、展示地理过程以及培养地理价值观的功能,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该充分予以重视。

3.地理信息技术资源化

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已经逐步渗透到地理学的各个专业领域。地理信息数据能够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时间和专题属性,并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将这些特征表达出来。地理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可视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和软件对于中学地理教育的巨大价值。目前,Google Earth、GIS软件(比如ESRI系类软件:ArcGIS、ENVI、ArcView等)、天地图以及GeoPDF等地理信息技术软件正在逐步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 [15,16]这些软件能实现的功能涉及平面地图、专题地图、三维地图以及时空分析等。比如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的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水循环、褶皱与断层、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大气环流、锋面与大气、气旋与反气旋等,反映了空间现象的基本原理,用地理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功能可以实现地理现象的模拟演示,使学生获得更形象化的认识,能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17]同时一些高新技术的硬件,比如数字星球系统,也逐步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来。地理信息技术带来海量的信息与资料,从传统的地理文献、数据到图片、影像、声音等多媒体资料。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时,既要注意地理信息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又要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的操作水平。

四、注意事项

1.专业学术资源的可获得性

开发基础地理教学课程资源的主力军是广大中学教师。然而,由于专业学术文献的获取代价较高,很多中学图书馆或者购买的电子资源库并不包含专业学术文献,中学教师往往很难系统获取包括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等在内的专业学术文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专业学术文献资源的可获得性是有效开发专业学术文献的前提。可以组建相应的课程资源网络共享社区,参与教师群策群力,将零散资源汇集起来,同时让参与教师可以免费、自由地获取相应社区的专业学术文献,从而实现专业学术资源的共享与更新。比如“蓝月亮地理工作室”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共享平台参照模式。还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等社会资源。当然,也可逐步建立校级专业学术文献资源库。

2.专业学术资源开发要针对不同的地区或教师

由于区域禀赋的异质性和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利用专业学术文献开发课程资源时应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教师,遴选出教师可操作且有益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要注意区域不同,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理课程资源在种类、数量及存在状态和结构上有所不同。如城市学校一般在人力资源和经济等方面优于农村学校,可以更多利用图书馆、天文馆、地震台、科技馆、网络媒体等公共资源获取相应专业学术资源。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师个体不同,能够接收和利用的学术文献资源也不同。如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往往具有更扎实的专业学术功底,更有能力开发较为前沿的专业学术论文,将地理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和新技术带到中学课堂。

3.课程资源要确保有效性

我们开发专业学术资源的出发点应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落脚点是保证所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性。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分为发现率、利用率和贡献率三个方面。 [18]为了提高专业学术文献的发现率和利用率,我们要对各级各类专业学术资源进行统计、分类、筛选与整理,以提高课程资源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贡献率。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性不仅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还会影响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与水平。

五、结语

最新的课程改革不仅对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教师不但要研读地理教育杂志,还要选择性地阅读一些专业学术文献,以拓展学术视野,把握学科“脉搏”,提高从教能力。目前,以中学教师为主体的教科研队伍积极进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涌现出一系列代表性成果。然而,由于专业学术资源往往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对地理专业学术资源的开发尚需加强。中学地理教育是大部分公众系统接触和了解地理学科的“窗口”,地理学科要想在基础教育乃至社会认知中富有生命力和价值,那么本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的更新就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包括专业书籍、学术论文以及技术工具在内的多种学术资源则是地理学科源源不断的、新鲜的“血液”。中学地理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也是承接学科知识和基础教育的桥梁,需要不断更新包括学科知识在内的各种专业和教学知识,强化学科本位的课程资源开发。

猜你喜欢

学术文献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资源回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