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重组六则
2015-03-31陈长林
陈长林
智者千语,必有一失
若以懂不懂中国为标准来判断,说鲁迅是智者,当无异议。冯雪峰曾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然后沉思着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
说鲁迅懂中国,懂中国文化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鲁迅却因深知中国汉字之弊而失掉了自信力,看法相当偏激。据说,鲁迅先生临终前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这话显得触目惊心、不可思议。其实此前鲁迅有过不少类似表达,立场可谓如一。转眼鲁迅逝世七十余年,2013年,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办了几档汉字节目,竟然风生水起,收视率不可谓低,一时间街谈巷议。这似乎可以证明:智者千语,必有一失。鲁迅是人不是神,汉字自有其魅力与活力。
2006年,广东《新周刊》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特辑,封面标题为“今天我们想骂的鲁迅都骂过”,连被鲁迅骂过的章克标撰写对联,也不脱鲁迅诗意:“与其横眉冷对,何如笑口常开”。真若“笑口常开”,就是弥勒佛,不是鲁迅了。中关村IT王老五们用“横眉冷对秋波,伏首甘为光棍”语式抒怀,叫人想起那句著名广告语“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以鲁迅为参照,说鲁迅元配妻子朱安是愚者,应无贬义。但就是愚者朱安,不光说话在理,而且办事得体。鲁迅逝世后,朱安与婆婆生活陷入困境。朱安听取周作人建议,一度打算出售鲁迅藏书,以解燃眉之急。许广平及鲁迅友人闻讯,当即设法阻止。朱安对来客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我呀!
”可谓愚者千语,必有一得。鲁迅藏书最终得以妥善保存,自有朱安所付一份心力。
(成语原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行须更名,坐不改姓
梁山好汉武松杀了西门庆,刺配途经十字坡,险些被母夜叉孙二娘用药麻倒,做成人肉包子,他向孙二娘老公菜园子张青自报家门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
”虽是小说家言,想必去现实未远,古人纵不解姓名权为何物,对自家姓名却是颇为看重,不肯轻易改动的。
武松若是活在当下,这番话则未必管用:盖自2005年起,我国公安机关开始放二代身份证,凡姓名中所含冷僻字难有合法身份,若想办证,先得改名。逼人改名,涉嫌“懒政”。怎奈有证走遍天下,无证寸步难行。基于此,全国上百万人无可奈何,被迫“自愿改名”。
冷僻名字与二代身份证,对公民来说是否“鱼和熊掌”般不可兼得?赞改者理由充分:姓名本是符号,宜便于沟通,难读难解,阻碍沟通,留它何用?不改者据理力争:公民姓名权不能因电脑软件不完善而受到侵犯。全社会皆以人为本,身份证岂可以电脑为本?古老汉字文化正是借助一些名字来传承的,限制使用生僻字乃不尊重历史文化之表现也。
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名字,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1月实施),姓名中出现“冷僻字”并不违法。既然不是文字惹的祸,就是办证部门出的错了。只要法律层面没有问题,技术层面问题就不难解决,就看想不想解决,扩大一下姓名用字字库,总不会比飞天登月还难吧。
(成语原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兼听则暗,偏信则明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安居乐业,人重养生。
民以食为天,养生得吃饭。食物匮乏时,千方百计,填饱肚子;食品丰富了,处心积虑,养好身子。2008年度畅销书,养生书占去半壁江山,便是证据。一日三餐怎么吃?已有共识: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不生病的智慧2、3、4》作者本人,一天三顿,顿顿不落。理由是“一个人粮食足,气就足,身体就健康”。一顿也不落,未免大众化。《甲田式断食法》断言身体多种不适和可怕疾病,皆源于“饮食过量”,主张一日两餐,省略早餐。《养生的智慧》却说不要吃晚餐。有无养生书号召不吃午餐?眼下还无缘一见;日后会不会有人主张?谁也不敢打包票。
不吃早餐?行;不吃晚餐?中;三餐都不吃?那还养什么生,干脆往生算了。养生书彼此掐架,叫养生人如何是好?有人支招说:“看最新的书呗!
”此种“黑熊式”(即熊瞎子掰苞米式)选择,谈不上从一而终,至少不会误了卿卿性命,不失为明智之举;若是“蜜蜂式”选择,麻烦怕就大了,哪顿饭不吃都能找到理由,用不多久岂止皮包骨头,简直性命堪忧。
是怪养生书惹祸,还是怪养生人盲从?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又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谁知看罢不同断食法,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养生这码事儿,还真是兼听则暗,偏信则明。
(成语原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人之将死,其言也鉴
2013年7月8日,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因受贿、滥用职权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没收全部个人财产。
宣判辩护律师问刘志军:“有没有话要带给你女儿?
”刘回答:“没有什么要说的,只是千万不要从政。
”此话听来有几分耳熟:原来2010年7月,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在被执行死刑前,也曾留下这样遗言:“贪图功名利禄是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我死后我的孩子就不要再姓文了,改姓别的,子子孙孙以后再也不要从政,不要当官,远离功名利禄。平淡、平安才是福。
”此种理念由来已久,戏曲《铡美案》中,包龙图也曾经这样叮嘱秦香莲一双儿女:“光念书,别做官。你父要不把官做,怎会举家不团圆?”
官场莫非“鬼门关”,从政绝对遇凶险?死到临头,巨贪如此感叹。到底是真知还是偏见?看来贪官至死也没弄明白为何至于有今天。贪污腐败、贪赃枉法,咎由自取,岂能怪只怪官场有风险?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世上确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莲。当官果真是高风险,为何每年还有成百上千万人削尖脑袋往官场里钻?为何有那么多官员碌碌无为尸位素餐?
正因为现行制度有缺陷,官员“带病提拔”才屡见不鲜。阿克顿勋爵早有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权力缺乏监管,加速掌权者走向深渊。胡长清官没刘志军大,感受倒满鲜活:“我当上副省长后,就好像小猫关进牛圈里,天马行空,来去自由。”
人之将死,其言也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成语原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犹如此,树何以堪!
东晋大司马桓温无疑是个武夫,但《世说新语·言语》类里收录其一桩轶事,却不乏文人色彩:“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桓温北征时见到近三十年前任琅琊国内史手植柳树垂垂老矣,柳树十围,行将干枯。逝水流年,武夫也伤感。桓温此番感叹生发于1700余年前,若他老人家活在今天,见手植大树被人连根拔出,流落他乡,会不会重发浩叹:人犹如此,树何以堪!
人犹如此,树何以堪!
“人挪活,树挪死”,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本世纪初,贵阳为在3至5年内建成全国园林城市,大搞“大树进城”,短短几年间,数以万计的大树古树珍稀树就拿到了“城市户口”,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96%,人均绿地12.6平方米,步入全国先进行列。“自作孽,不可活”:或是“水土不服”,或是以死抗争,很快贵阳进城大树死亡率就超过70%,树木生命、巨额花费、绿化指标,一齐打了水漂儿。
人犹如此,树何以堪!大树进城,缀我身边景,剜人心头肉。不仅破坏树源地原生态,而且掠夺农村宝贵资源。城市发展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但城市改善生态环境不能以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同在蓝天下,一旦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城市生态环境岂能“洁身自好”?
人犹如此,树何以堪!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树进城”,意在“当年栽树,当年乘凉”,培植错误理念,花钱买绿分明是误入歧途,植树造绿才是人间正道。“大树进城”,早已形成利益链条,其中不乏贪腐环节。只有畸形“政绩观”得以纠正,人们意识趋于理性,大树永驻故土,悲剧方有望谢幕。
(成语原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物以类聚,人以剧分
韩国是个小国,韩剧却不可小觑:从1991年到2013年,韩流已是几度来袭,几乎每年都有二至三部韩剧在中国掀起收视热潮:《爱情是什么》《冬季恋歌》《大长今》《继承者们》《主君的太阳》……均风靡一时,收视率屡创佳绩。
印象中韩剧家长里短、磨磨叽叽,偏能讨退休老头、老太欢喜。既是个人体验,又有理论支持。韩国首尔大学媒体信息系研究小组曾发表题为《中国电视观众的电视剧消费品位指导》的论文,认为热衷韩剧的中国观众主要为低收入、低学历人群。因为部分韩剧没有复杂的逻辑,便于理解,而高学历、高收入者主要观看美国和日本的电视剧。不过,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以10亿次点登顶中国视频网站播出量排行榜,视频网站百度爱奇艺日前公布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收视数据,与此前“看韩剧的中国观众都是低学历”的说法不同,数据显示中国“星迷”中63%具备大学以上学历,还有9%拥有博士学位。
不止韩剧观众学历变高,性别也有变化,以往“韩剧是女性观众专属”的论调被颠覆,网络收看该剧的人群中,有超过两成的男性观众。而女性观众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八成集中在35岁以下。
业内人士认为,韩剧观众越来越年轻,和韩剧借助网络平台播放、通过社交平台传播有关。这也是韩剧日趋时尚化和年轻化的直接反映。《来自星星的你》,则给“教授”这个职业罩上了柔情蜜意的光环,教授一下子由古板、啰嗦、严肃的老者形象变成了年轻、性感、神秘的少女偶像。诚如论者常江所言:“无论是否对韩剧‘感冒,我们都无法否认在创造新概念和改变原有概念的能力上,韩国流行文化产品有中国流行文化产品不具备的能力。
”王岐山说:“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
”值得国产电视剧虚心借鉴学习。
(成语原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