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物维网产业链及商业模式研究

2015-03-31成城孙婷婷纪阳

物联网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产业链

成城 孙婷婷 纪阳

摘 要:研究了智能硬件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社交物维网,分析了人和智能物体间的关系,阐述了智能硬件和社交物维网之间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社交物维网的一种技术架构和其产业链及商业模式,旨在更快更好地构建物联网生态环境。

关键词:社交物维网;智能硬件;产业链;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3-00-05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芯片技术、触屏技术、电池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整体成熟,移动互联网在技术层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智能手机普及率空前提高。

在技术链条外部,应用链条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近年来最为显著的创新趋势是借助移动智能终端与应用程序以及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创新,广大的个人用户群体可以享受到越来越多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巨大的商业创新形成了交叉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移动互联网在引动各行各业的变革[1]。

随着业务增多,粘性也越来越强,创新生态体系内部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人们在寻求新的创新方向与创新模式,

众多的创新方向之中,周边设备智能化是信息产业界最令人关注的趋势之一。这个方向产业链上所蓄积的力量似乎希望引发一次更具有颠覆性的信息革命[2]。第一波周边智能化浪潮的核心概念是物联网,核心产业环节是政府以及信息化集成商,主要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政府以及行业信息化角度切入,商业模式是BT或BOT[3]。

第二波周边智能化浪潮的核心概念是智能硬件,明显是互联网公司在唱主角,所面向的用户则是个人消费者群体中的信息产品狂热用户和一些创客与极客们[4]。Kickstarter等众筹网站为小型智能硬件创业英雄们提供了衔接资金与早期买家的通道;Arduino、Microduino、树莓派、OpenWRT和3D打印等一系列开放开源软硬件和低成本原型工具为创客们发展新型硬件玩具提供了最为方便的积木;谷歌公司发布谷歌眼镜,苹果三星等公司也开始布局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穿戴设备,海尔等公司推出U-Home战略的主要思路也是进一步加速周边设备智能化的速度和幅度。随着巨头的参与,新一波创新热潮呼之欲出。

不同的公司布局硬件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非常强调精美高端的设计,有的希望提供全新的功能,有从大数据角度入手的,有从安全角度入手的,也有从电商与众筹角度入手的,还从用户的自然交互体验方面寻找新的价值。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本文所研究的社交物维网(Social Web Of Things,SWOT)也是一种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方向,其主要目标并非是建构某一个具体的智能硬件,而是希望在未来硬件智能化之后,能够从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维度提供一套统一的标准的接口,使得他们之间的交互变得更加自然。

在互联网中,借助即时消息、群组等应用工具,社交网络提供了庞大的社交服务支撑体系。借助开放平台等业务模式,社交网络企业可以为第三方应用提供其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用户间的关系链支持,方便这些应用能够迅速扩大规模。从社交网的视角看,如果智能物体与社交网络可以形成某种互通,就可以在人与人的关系维度上扩展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形成社交物维网。

1 人-智能物体之间的社交关系举例

由于人-物之间的事理关系非常复杂,所以其社交关系也比较复杂。限于篇幅,本文只能举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关系,比如拥有与被拥有、控制与被控制、关注与被关注、状态反映以及群组关系。

在拥有与被拥有关系中,人可以拥有物,物可以属于某个具体的个人。

在控制与被控制关系中,人可以控制某个智能物体。智能物体也可以被多个个人去控制,并对这些人的控制权限分级。

在关注与被关注关系中,人可以关注或订阅某个智能物体所产生的信息。

在状态反映关系中,智能物体中的传感器可以感知与某个人所关联的环境信息、运动信息、生理信息,并经过一些数据过程得到反映该个人所处状态的信息。

一个人可以与他所拥有的智能物体组成一个群组;智能物体之间也可以形成群组关系。多个人也可以与多个智能物体形成群组。

上述关系借助于智能手机与智能设备完成。智能手机其实也是一种智能物体。从某种角度看,人操作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就类似于人在机器世界中的化身(Avata)。而智能设备如果可以不依赖于人就能够对于各种外部信息产生应答,并表现为一定的智能,则其核心的控制操作逻辑有可能驻留在云侧,也可能驻留在本机。从这个意义上看,智能物体是“智能云”的机器化身(Avatar)。人-物之间的交互实际上是人脑智慧体与机器智慧体之间的交互。由于事实上人的社交网络也是借助PC、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实现,数据也依然是存在云侧。所以,如果单独就数据层面看,实际上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可以映射到不同数据域之间的。

技术进步似乎正在驱动整个世界进入到类似影片黑客帝国和阿凡达所描述的场景之中。事实上,根据一些互联网预言家的观点看,也许这样的进程早就开始。

2 商业模式驱动社交物维网

互联网巨头布局智能设备领域一方面是谋求智能硬件产品的利润并抢占新的互联网入口,另一方面也是看好周边设备领域背后新的业务创新机会。

与传统硬件不同,智能硬件并非仅仅是硬件,而是“硬件+服务”。一个智能硬件产业链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制造出价格最低用户体验最好的硬件送达规模最大的用户群体,并持续加载最多的附加价值,让用户以最长的时间或最多的频度使用这些硬件或与之有关的服务。

可以用商业模式画布来分析智能硬件与社交网的关系。我们会发现社交网对于智能硬件的推动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1)借助社交网络迅速的传播能力,通过预售和众筹,智能硬件开发者能够为自己的新产品找到最早期的用户。

(2)社交网也形成了设计师、生产者与早期狂热用户者之间的互动平台。大量的用户参与使得设计活动更加趋于合理,用户不仅仅能够享受到产品的使用价值,也可以享受到共同创造一个新产品的成就与乐趣。

(3)社交网的社区可以很容易的对接电商平台,用户可以在线订购产品,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成本。

(4)一旦智能硬件联网,组成社交物维网的形态,就可以借助开放生态来让第三方为自己的社交物维网提供更加有趣多元的应用,来增加硬件的附加价值。 这也是最具想象空间的方向,依托于智能硬件和社交网庞大的用户,围绕硬件功能的细分应用专卖店呼之欲出。

如果有合适引爆群体热情的应用,社交网络平台推广应用的能力是很强的。2014年春节前后腾讯推出的“微信红包”为社交网络推广应用的巨大能力作了最为生动的证明。由于希望抢到红包体会过年的喜气。两周内有超过1亿人开始将自己的银行卡与微信绑定。而之前淘宝采用电商的模式推广其支付平台大约用了10年的时间。

类似地,还可以分析出智能硬件对于社交网络的意义。

(1)增强社交网的用户粘性。与大多数免费的移动互联应用不同,获取智能硬件需要用户付费,这同时也意味着用户会投入相应的时间来使用这些硬件,这对于附着于硬件的社交网络而言,用户粘性是提升的。

(2)为社交网提供更多的业务新奇性。许多拟人化的智能物体能够在社交网络上自动发布信息并自动应答,这已经屡屡让社交网络中的人们感到惊奇并进行转发,提升了社交网络的活跃性。

(3)为虚拟产品提供实物化的变现可能。传统SNS盈利的方式如虚拟身份、表情包、虚拟礼物等,在智能硬件时代,都有可实现实物化,从而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4)为社交网络的应用拓展和价值链环节提供更丰富的场景。目前的社交网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沟通平台,而是个人在新闻资讯、金融理财、休闲娱乐、电商购物的业务平台。借助于智能硬件的机械电子能力以及云端业务系统,上述服务资源的价值会有更多的增值可能性。

总的来说,由于社交网已经提供了“一站式服务”的平台可能,而社交物维网的变革方向,其实也仅仅是借助于大服务平台,让智能硬件能够与服务系统相连接,让智能设备成为服务与应用的新型终端。从这个意义上讲,智能设备可能更象是一个实体化的具备外形外观以及机械电子能力的应用程序,是一种自然的延伸与拓展。而从实体设备自身来看,借助于社交物维网的概念,智能化的特性会带来极度颠覆的创新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与业务可能性,完全是全新的一个价值体系,有可能重新塑造行业。

3 社交物维网的一种技术架构

社交物维网的早期雏形其实已经出现。文献[5]开发了一套智能植物硬件,让植物通过佩戴的集成传感器感知周围情况,并通过SNS发表自己的状态。文献[6]表述了一种技术思路,通过if then类型的配置让设备可以说话,但还无法实现双向的交流。在上述SWoT系统中,更关注物体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智能化交互,且物体的社交行为完全依赖人预先定义的简单的业务流程来执行, SWoT理念更多的是以一个应用来体现,“社交”理念仅体现在人和物的智能交互单一层面。我们可以将这一阶段称为“应用型SWoT”阶段。

而目前的技术趋势越来越倾向于借助社交网络的开放平台、功能组件和统一标准体系来实现创新生态系统。我们可以将这一阶段称为“平台型SWoT”阶段。本文所提出的社交物维网,实际上特指平台层次的基于REST风格等松耦合形态的技术演化方向。

在平台层次的关键技术包括:如何选用何种Web架构风格构建社交物联网,如何设计标准的基于Web的开放接口和交互协议,如何命名资源,如何整合资源以实现社会化资源共享,如何提供标准化的数据分析套件简化应用开发难度,如何提供方便可用的业务生产工具等。

图1给出了一种SWoT体系架构参考模型[7],其主要技术目标是实现物资源的扁平化开放和其应用的“拟人化”,支持 “人”在“物维度”的参与度,支持个人的感知设备接入社交网络并可控开放,促进基于设备和数据的应用开发,并且支持人与物的社会化交互和资源共享,在人-物的信息维度上提供统一标准可扩展的标准接口,来方便扩展性。

在这个架构中定义了感知层、业务层和应用层。但从面向资源的体系架构(Resour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ROA)角度来看,这些层次背后的实体(智能设备、存储、网关、云服务器等)都可以被抽象为Web方式的、能通过统一标识技术和开放接口访问的水平资源池,以支持新应用的开发和跨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更为开放的技术生态系统。

目前,SWoT尚处在初级阶段,产业链还未形成。本节从图1所示SWoT体系架构入手,通过分析SWoT中的主要实体及其功能,进而对SWoT产业链进行分析。本文提出SWoT业务环境包含以下实体:

3.1 感知层实体

传感器/控制器、传感器节点(手机/Pad/普通网关)以及由他们构建的有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SWoT物联网系统中用于感知物理环境中的各类信息;同时,可接收上层系统下发的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影响或适应周围的物理环境。

3.2 业务层实体

SWoT业务网关和SWoT业务平台。拥有感知资源汇集、处理、开放的功能,用于支持物联网感知层资源能够无缝整合到Web中,供上层应用持续有效的访问。

从实际部署的角度:

SWoT业务平台是系统数据与能力资源的存储、管理与发布中心。SWoT业务网关是局部传感器节点接入SWoT系统的入口,在数据存储、处理与业务能力方面较弱一些。相比SWoT业务平台,由于业务网关能力受限,一般只存储、管理、开放本地传感器的第一级资源,及支持简单业务流程的应用开发。

一般业务平台由SWoT系统管理者统一部署。业务网关可以由SWoT普通用户或第三方自主完成本地部署。只要具备业务网管基本功能,并遵从SWoT业务平台标识分发管理原则的工业计算机、普通个人计算机、移动智能设备等,都可作为SWoT业务网关。

3.3 应用层实体

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过Web browser的方式供普通用户访问SWoT应用和系统资源,让普通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浏览来访问一个应用或资源;供开发者基于应用服务器提供的特定应用开发组件,实现种类丰富、功能各异的SWoT应用开发,并且能通过应用商店进行发布;供设备所有者通过Web页面交互形式,实现对所部署的物联网感知设备的参数、权限等的配置。

4 社交物维网的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4.1 社交物维网的产业链

借鉴物联网和社交网络的产业链情况,我们将SWoT产业链划分为:应用服务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网络运营商、接入代理、传感器设备商、用户、第三方开发者、广告商共八个角色。以上产业链环境的价值关系有待完善。

SWoT业务推广核心:为产业链各环节带来利益。因此,下面我们对产业链各环节获得利益的方式、以及上下游关系进行分析。

(1)应用服务商

从业务平台和业务网关获取标准化的感知数据,提供网站、应用服务器、相关应用开发组件及开放接口,支持用户访问感知数据,支持第三方开发者基于应用服务器开发应用并发布(如应用商店),支持对应用的维护管理,支持与第三方社交网站对接。上游环节为平台运营商、接入代理;下游环节用户、第三方开发者。应用服务商主要从广告、平台租赁、个人增值服务等方面获得利益。

(2)平台运营商

平台运营商负责部署、维护业务平台。从接入代理或直接从感知设备获取感知数据,通过处理后,在业务平台上进行存储、维护、计费,并以规范的格式和标识通过开放接口向应用服务商和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平台运营商支持业务流程复杂、聚合服务程度较高的企业级应用开发。上游环节为接入代理、网络运营商;下游环节应用服务商、第三方开发者。平台运营商主要从广告、平台租赁、数据库、个人增值服务等方面获得利益。

(3)接入代理

接入代理指本地SWoT数据采集、处理机构,负责部署、维护业务网关。接入代理相对于平台运营商,在规模、管控能力等方面都较弱。从本地感知设备获取感知数据,通过处理后,直接开放给第三方,支持简单业务逻辑的本地应用开发;或者,将处理后的数据同步到业务平台进行集中式存储管理。接入代理开放模式更适合由公众用户主导参与的本地应用开发或远程简单应用开发。上游环节为网络运营商,下游环节应用服务商、第三方开发者。从广告、数据库、个人增值服务等方面获得利益。

(4)网络运营商

网络运营商指提供传输通道的运营商,如现在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负责在业务平台/网关与应用服务器之间提供数据传送功能。下游环节为平台运营商、接入代理。从大企业流量获得利益。

(5)传感器设备商

传感器设备商是指传感器、控制器、识别器等感知层设备的生产商。下游环节为用户、第三方开发者。从出售传感器设备、提供售后服务获取利益。

(6)第三方开发者

上游环节为应用服务器、平台运营商、接入代理;下游环节为用户;从广告、用户增值服务、数据库、佣金和提成等方面获得利益。

(7)用户:获得优质的服务体验。

(8)广告商:获得目标用户数据,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获得收益。

4.2 社交物维网的商业模式

构建良好的商业模式需要产业链各环节有效协同,同时需要明确各环节在整个商业模式中的定位和作用。借鉴社交网络和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SWoT应采用以创新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以公众参与分担投资成本,以虚拟社交增强用户粘性的共赢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

(1)统一规范,有利于应用规模化

SWoT业务系统设计了基于HTTP/REST的资源开放接口,基于WEB URI的统一资源标识规范。SWoT系统中,平台运营商和接入代理在进行资源提供时,都必须遵从这一标准规范。能够支持面向资源粒度的数据访问,以及跨系统的资源聚合。因此,相较于传统物联网中,复杂的、耗成本、耗时间的开发流程,SWoT业务系统对于无论用户还是第三方开发者,都能屏蔽底层设备种类、协议的异构性,面向的是一个水平的、标准化的感知资源池,从而打破行业壁垒,便于实现低门槛、快速的个性化、多样性创新应用开发。

另一方面,统一规范促使当前分散的政府资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资源高效整合,进而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产业链资金承担量合理分担,减小集成环节压力

不同于传统物联网、社交网络产业链中,以平台运营商为主承担资金的模式。SWoT产业链中,由应用服务商、平台运营商、接入代理、网络运营商为主,合理分担资金承担量。在实际部署和运营中,SWoT采用了业务平台/业务网关共存的分布式的数据开放模式,使得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开放等功能可能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功能不同,由不同的企业部署服务器完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租用网络运营商传输通道,实现海量数据的高速传送。同时,由应用服务商作为一个统一入口,负责SWoT网站、开发组件、第三方应用发布与维护等功能的实施。从而减小集成环节压力。

(3)丰富供应商,降低部署成本

传统物联网中,传感器/控制器部署成本巨大,且存在不同行业、系统重复部署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商业模式的开展。在SWoT业务系统中,提供了面向感知终端的即插即用接口,无论是行业、第三方开发者,还是普通用户,都能够便捷的将个人传感器/控制器设备接入SWoT业务系统,同时通过SWoT业务门户进行设备权限等参数的配置,进而在系统中实现个人设备及感知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这种模式中,感知终端来源广泛(行业、第三方开发者、普通用户等),接入门槛低,从而能有效降低感知终端的部署成本及重复部署现状。

(4)虚拟社交模式,增加用户粘性

不同于传统物联网单一、被动的服务模式,以及传统社交网络“人-人”之间的虚拟社交,SWoT业务系统支持“人-物-服务”之间的虚拟社交,同时支持与第三方社交平台对接,获取社交数据。在SWoT业务系统中,不仅用户之间能够共享感知设备、数据,而且,用户能与感知设备、服务之间建立好友关系,并基于自然语言进行语义交互,获取实时数据或进行控制。另外,服务也能通过获取用户、感知设备实时状态,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例如,目前的“智能家居”应用就是SWoT的一个典型案例,SWoT为“智能家居”提供了更优质、更易推广的解决方案。

在SWoT这种由“人-物-服务”构建的虚拟社交环境中,多种模式的业务应用促使原有用户之间粘性得到增强,也增加了用户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更有利于系统商业模式的开展。

(5)产业链各环节衔接更加紧密,相互依存

在SWoT业务系统中,产业链各环节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提供服务-接受服务”模式,而是呈现了多样化的网状关。例如:位于产业链末端的“用户”,既可以是系统访问者,也可以是感知设备提供者,还可以是应用开发者;“传感器设备商”既可以出售传感器设备盈利,也可以自主部署传感器,以设备租用、数据库出售等方式获利;不再依托集中式平台实现感知数据采集和开发,具备条件的行业、个人都可以作为“接入代理”部署业务网关实现上述功能等。因此,SWoT产业链各环节的衔接将会更加紧密,并相互依存。

(6)大数据支撑,广告、增值服务多种盈利模式共存

用户信息数据、环境感知数据、设备参数数据、社交关系数据、业务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将会在SWoT业务系统中共存。基于SWoT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广告商能够结合用户状态,更精准的投放广告。另一方面,传统的增值服务相对单一,如会员、虚拟礼物等, SWoT中复杂的虚拟社交关系、丰富多彩的应用,为增值服务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维度和空间。

5 结 语

综上,通过分析社交物维网与智能硬件之间的相互发展关系,结合一种具体社交物维网的系统架构,我们发现,推动社交物维网发展的关键是要真正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让社交物维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的驱动力,而不是一种行政的强制力,让产业链内所有环节都能从中获益,获取相应的商业回报,才能使社交物维网得以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V. T. Dominique Guinard, Mathias Fischer. Sharing Using Social Networks in a Composable Web of Things[C]. In Proc.of the 1st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Web of Things (WoT 2010) at IEEE PerCom 2010, March 2010.

[2] Schmid Thomas Schmid, Young Cho, and Mani B. Srivastava. exploiting Social Networks for Sensor Data Sharing with SenseShare[D]. Center for Embedded Network Sens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A, 2007.

[3] Ericsson.http://www.ericsson.com/uxblog/2012/04/a-social-web-of -things/[EB/OL],2012.

[4] Pintus Antonio, Carboni Davide, Piras Andrea, Paraimpu: A platform for a social Web of Things[C]. in: Proc. the 21st Annu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Companion, 2012:401-404.

[5] http:// www.botanicalls.com[EB/OL]

[6] http:// supermechanical.com[EB/OL]

[7]成城.基于Web的社交物联网体系架构、模型及其安全与隐私关键技术研究[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

[8]郑欣.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9]夏欢庆.浅析如何促进物联网产业化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32-33.

[10]唐亮.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11]周世杰.物联网的应用及产业链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12]王绪刚,钱旭潮.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三大门户网站赢利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4(3):44-45.

[13]李曼.略论商业模式创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55-57.

[14]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J].商业研究,2011(2):84-89.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