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成长能力的内涵之我见

2015-03-31李建桥

经济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特征

摘 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培养和提升企业成长能力成为我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从企业能力体系、成长能力特性,以及成长能力与波特五种竞争力量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全新诠释了企业成长能力的內涵。

关键词:成长能力 能力体系 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3-043-02

中国的经济改革,历经30余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的企业经过反复探索和不断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经济总规模已经跃居世界前列,然而,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在入围企业数量、营业收入所占份额仍然较低。为了应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要么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要么企业自身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培养和提升企业成长能力,使企业获得快速发展。显然,中国政府在资源整合方面已经做出很大的努力,而企业自身的改进则有较大的空间。培养和提升企业成长能力,不但能使企业又快又好地成长,而且对我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着重大影响。那么何为企业成长能力呢?

一、企业成长能力的定义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通过配置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利益相关者和开拓市场促进企业不断成长的能力,是企业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成长能力反映出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成长能力反映出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企业成长能力是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积累性知识,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模仿性特征,能够提升客户价值。

企业成长能力在长期或短期之内对公司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资源、能力的耦合,是企业能够长期保持的一种能力。企业成长能力的基础是企业的资源、学识,成长能力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而产生的,它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渐发生改变;企业成长能力不是某种技术或技能,关键在于“选择”、“协调”、“整合”;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了成长能力,就能够创造用户价值,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反过来说,一个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必然拥有成长能力。

企业成长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面对既定产业的企业能力、面对现有产业的竞争能力以及面对未来产业的产业创新能力。企业成长能力的最高表象形式就是产业创新能力。企业成长能力不仅保障企业在既定产业发展,也可以为企业进入新产业寻求发展提供支撑。但是企业成长能力并不能等同于产业能力。

二、企业能力体系中成长能力的位置

根据对企业能力的来源层次与企业能力种类的分析,并不能真正清楚企业成长能力在企业能力体系中居于什么位置。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企业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运用企业自身能力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的实力、规模会逐渐壮大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成长能力是企业能力管理的目标。企业能力体系框架则应该是以资源、环境、制度、学习、创新为基础、从而构建出企业的各类能力,最终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成长能力(见图1)。

从企业能力的框架体系可以看出,资源、制度只是企业的能力基础,也就是说资源(包括核心专长)不能代表能力,更不能代表企业成长能力,企业试图只是通过拥有掌握某种资源或核心专长来寻求成长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当今环境下,企业的成长路径越走越窄。经济发展早期的联想和华为利用好创意或凭借关系获得发展机会,娃哈哈、纳爱思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快速发展起来。机会与资源成为早期中国企业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发展到现阶段,过去的路径已经走到头了,行不通了,资源依赖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企业的发展对企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成长中知识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企业成长能力形成和提升的过程。企业成长能力能够促进生产经营活动,驱动企业的发展成长,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提升和培养企业能力。

三、企业成长能力的特征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企业成长能力,企业成长能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具有非同一般的特性。只有深入地了解这些特性,才有可能寻找到培育和提升成长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也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特性,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扬成长能力的作用,为构筑企业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企业成长能力具有知识性特征。企业成长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理查德森认为:“能力反映了企业积累的知识、经历和技能。”在能力理论学家克里斯蒂森看来,虽然有的时候才能和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纯粹内部知识,但是从外部组织的合作中也可以更多地吸收性知识。企业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源于四个方面:员工个人经验和学习,员工个人创造和传播,企业组织经验和学习,企业组织创造和传播。

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企业成长能力则反映出企业的成长知识体系。企业成长能力的知识性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每个企业里,知识创造和传播的行为经常会发生。在销售领域设计有效的营销策略以获得或保持业绩;在生产领域寻找节约生产成本的方法并推广到全公司;在科研领域发明新产品及相关生产工艺供组织使用;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通过制度建设践行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发明有效的供应商或经销商管理办法提升供应商和经销商管理实践;在团队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所有这些都是企业成长中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过程,也是企业成长能力提升的过程。

2.企业成长能力具有复杂性特征。企业存在于动态环境之中,其成长能力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企业成长能力系统包括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保障体系。企业成长的内部条件包括核心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各种软件与硬件等等。外部保障体系则包括了产业政策、基础设施、行业发展、企业集群、企业网络、金融生态等。而所有要素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不同行业中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因素作用力的大小各不相同。

企业成长能力的自适应性与刚性并存。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为了生存与发展,会不断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凸显出企业成长能力的自适应性。企业成长能力的刚性是指成功的企业固步自封,不能对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有效地作出反应。企业成长能力自适应性与刚性并存的特性,要求企业要不断克服刚性,提升自适应性。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利用共生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实现迅速成长,那么我们就说这个企业提高了成长能力的自适应性

3.企业成长能力具有叠加性特征。企业成长能力不仅是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产物,而且是企业历史进程的产物,路径依赖成为企业演化过程中的突出特性。企业积累性学习所形成的自我强化型机制,会使企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我发展机制,从而使短期优势转变为长期优势。

企业成长能力的叠加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成长能力的内部条件会随着企业的成长而逐渐变好,企业自身条件的积累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实力、制度建设等越来越强大;第二,企业成长过程中,随着与外界的联系,各种关系网络的建立,外部各种保障体系会逐渐完善起来;第三,企业成长机制能够实现自我强化,企业的资源、制度等基础层面的能力会变得逐渐强大,进而提升企业各种能力,从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成长能力。

4.企业成长能力具有不易模仿性特征。每个企业的成长能力系统都不尽相同。任何一个企业试图通过模仿别人来获得快速成长,都会面临困难。对于企业来说,模仿单个技术和产品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要想模仿企业的成长能力则是极不现实的。因为企业成长能力是企业的积累性学识,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形成的战略性资产,能力边界极其模糊、来源非常复杂。因此,成长能力具有不易模仿性特征,具有严格的企业独占性。

简单地模仿他人是不可能建立企业自己的成长能力的。即使企业能够很快地获得各种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可能学会模仿对象的协调整合技术,内部协调、资源整合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另外,企业业务流程联系紧密,所以在不同层次企业能力系统也表现出一致性,如果部分改变企业业务流程,势必引起流程其它部分的相应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复制企业的成长能力就变得非常困难。

四、企业成长能力与五種力量、核心能力的关系

企业成长能力与波特的五种力量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是个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做个全面的比较(见表1)。

在上述表格中,三种理论在前提、目标、动力、战略上都不尽相同,最后的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从动力上来看,行业结构、企业网络、企业能力形成了成长能力的来源。核心能力作为企业能力之一,形成了企业成长能力的支撑力量,成为企业成长能力的中枢系统,成为企业成长能力的发出者和指挥者。另一方面,企业成长能力,特别是成长路径与成长速度,都会导致企业各方面的从新思考和定义。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时代,自身的能力永远是有限的,完全依赖自身的力量是绝对行不通的。当今环境下企业必须与其他企业合作,包括承包、建立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等,借助网络关系、共享网络资源,寻求网络化成长。

所以,笔者认为,企业成长能力是分散在以组织为中心的企业网络中的一种能量,通过核心能力表现出来。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企业成长能力应该是包括企业核心能力在内,居于企业网络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建桥,李珺.转轨时期的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分析[J].企业研究,2010(12)

[2] 刘晔.企业能力理论体系及其内在逻辑关联[J].延安大学学报,2011(6)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永州 425199;作者简介:李建桥,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战略管理)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月震特征及与地震的对比
如何表达“特征”
被k(2≤k≤16)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詈语的文化蕴含与现代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基于特征筛选的模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