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陷性黄土基础稳定处理的措施
2015-03-31张俊
■张俊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浅谈湿陷性黄土基础稳定处理的措施
■张俊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较广,总面积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如何避免湿陷事故的发生,需要建筑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
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型式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筏板基础
地基问题是很多建筑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尤其是软弱地基或不良地基地区,地基问题更为突出。本文以通过对湿陷性黄土的分析,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基在设计中的对策。
1 湿陷性黄土的特征
黄土又按照成因可分为为黄土(原生黄土)和黄土状土(次生黄土),是一种生成年代较晚的地质土层。主要由粉土颗粒构成,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和垂直节理(过去又称“大孔土”),以黄色为基本色调。黄土产生湿陷性的原因,是由于在干燥的气候下,其中所含的碳酸盐、硫酸钙等矿物质析出,与毛细水或粘着水共同形成具有较好粘性的胶结物,在粉土颗粒结构内部形成空隙,并且没有得到固结。造成黄土在遇水浸泡后,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附加沉降,造成其地面建筑物的破坏。
从分布的范围来看,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西、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地区,河南西部和宁夏、青海、河北的部分地区,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而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辽宁、黑龙江等省的局部地区也有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同时,济南市的部分地区也有湿陷性黄土分布。因为湿陷性黄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造成基础结构的破坏,对建筑物危害性极大。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受水浸湿引起湿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
2 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受水浸湿的主要设计方法
(1)建筑物应具有排水通畅的地质条件,并应于室外管道之间保持规范规定的距离。
(2)当屋面排水采用有组织的外排水时,雨水管宜采用铸铁或其他耐用材料,末端应加弯头。
(3)建筑物四周需做散水,其横向坡度不得小于0.05,外缘应略高于平整后的场地。当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檐高8m以下,散水宽为1.5m;檐高>8m,每增高4.0m,散水增宽为0.25m,但最宽不宜大于2.5 m;当屋面为有组织的外排水时,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得小于1.0 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为1.5 m,散水横向6~10 m设伸缩缝一道,但不得设于雨水管处,伸缩缝及散水与建筑物外墙连接处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填封。
3 经常受水侵蚀或可能积水的室内地面,应做成不漏水的光滑面层,并以0.01的坡度坡向集水点,再用管道排至室外
以某高层综合楼工程为例,建筑的单体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11层,局部12层,原设计地下1层,为附属用房。该工程地基为湿陷性黄土,厚度较大,工程勘察报告提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40KPa,工程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为235KPa。在进行基础设计时,首先考虑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3.1 换土法
当淤泥土层厚度在4m以内时,可采用挖除淤土层,换填砂土、灰土、粗砂、砾石、片石、卵石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换填淤泥土层,提高软土地基强度,一般换填的厚度为30~100cm。换填土相对来说造价高,但可以节省工期。
3.2 地基加固处理及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时,可采用打桩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当淤土层厚度小于5m时,宜打砂桩或石灰桩,通过吸水和排水来挤密淤土,使其孔隙比小于1,以达到一般地基要求;当淤土层厚度在5~7m时,宜打预制管桩至硬土层,设承载桩台;当淤土层厚度在7~10m时,宜打灌注桩至硬土层,设承载桩台;淤土层厚度在10m以上时,宜采用打悬浮桩的办法,挤密淤土层并靠摩擦承载。
3.3 优化基础法
①扩大条基底面积,增设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可将条形基础浅埋,把基础设置在地基表层的密实土层上,从而避开淤土层,适当设置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增大基础的刚度,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和抗变形的能力。
②采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对小型建筑物可采用扩大基础底板的方法,如设计较薄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对大中型工程,可采用空箱底板,即在不增加建筑物造价的情况下,用加大底板高度、减轻底板自重的办法来适应软土地基要求。
③采用合理的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应用十分广泛,但因属隐蔽工程,成桩后质量检查比较困难,且由于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缩径、断桩、桩身孔洞和“烂桩头”等质量问题。在潮汐地区,没有采取措施来稳定孔内水位,灌注砼时桩孔易坍孔,在该地区基础设计时应少使用;预制桩的承载力由桩端承力和桩侧摩擦力组成,由于软土不易固化,降低了桩的侧摩擦力,使桩在工程使用中不安全,因此该地区基础设计时也应少使用。根据施工实例统计,沉管灌注桩基础是沿海软土地区好的基础设计形式,桩设计承载力和施工成桩质量均好控制,对于沉管桩较能保证质量的桩长范围为Φ400mm在16m以内,Φ500mm在18m以内较合适,桩距最好在4d左右。
4 湿陷性黄土地区基础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因地下预埋管道漏水会导致局部地基黄土结构发生变化,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应在基础处理前,对施工区域的管道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妥善处理,消除问题隐患。
(2)严格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进行施工和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期间要采取有效的方法,确保基槽内的干燥整洁,预留的沟、洞要符合管道顶与洞顶的净空要求。
(3)当使用垫层法消除湿陷性时,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指标,控制垫层压实系数和干容重指标;
(4)对重要的建筑物或荷重存在较大不均匀性的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建筑物竣工后,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地下管网及可能漏水的部位,杜绝湿陷事故发生。
5 结语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分布范围广,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标准高。因此,在工程设计当中,各个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要进行充分的合作,本着科学、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进行大量的分析、计算、对比、调研等工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罗宇生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建筑设计资料集》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3]王选锋.过湿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技术及病害防治研究 [J].《土工基础》,2009(05).
P642.13+1[文献码]B
1000-405X(2015)-10-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