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思考
2015-03-3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刘春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刘春平
关于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思考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刘春平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它不但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学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多种能力,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诊断反馈作用,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所以,为了教学地有效进行,课后作业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语文教师应转变思想、提高素质、多元评改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课后作业 现状 特点 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上存在作业量大、单一化、机械化、划一性等问题,使学生和家长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语文课后作业即课外作业设计应该呈现精简化、多元化、开放性、选择性特点,使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活动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定量的课后作业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对之前的知识进行积累和巩固,从而转化为技能,形成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进行知识迁移,以便更高效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一、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
1.作业量大。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考试压力的增大,各科教师课后作业的布置量也相应增加,从课后练习到学校发的练习册再到周报和各种资料书,往往只多不少。庞大的作业内容使学生埋首于各种作业之中,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和休息时间而感到疲惫, 渐渐转化为厌烦学习语文这门课程。
2.单一化。语文课后作业设计人为地切割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学生眼里只存在课本内容,只关注考试内容,眼界狭窄且封闭。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一门学科,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学习语文的空间也应该是无限广阔的。千篇一律的作业设计只会使语文作业变得更加枯燥,学生越来越厌烦。
3.机械化。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教师都认为掌握课堂生字词最好的方法就是抄写,不能使学生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参与学习。另外,对课文和知识的死记硬背现象也是作业机械化的表现,这种记忆只是记住了浅显的表面知识,不能够长期保存下来,知识越来越多,死记硬背只会增加记忆负担,无法顺利进行深层次学习。机械化的作业单纯为了考试服务,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二、创新性课后作业设计的特点
1.精简化。课业重一直是很多学生不愿学习、不喜欢学习的原因之一。课后作业的布置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并不在于量的多少。教师应该精简作业量,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学习,还有一些对于自身发展十分重要的知识需要去探索。所以,设计作业时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使语文课后作业达到应有的作用。另外,这种精简化的作业在于量少也在于质精,还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内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
2.多元化。语文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映射在课后作业设计上亦是如此。要实现课后作业设计的多元化我们要将听说读写这四种形式的作业相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业上也可以得到体现,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设计自主型、合作型和探究型的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研究探索的能力。同时,教师作业设计时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同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相结合、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多方面、多角度设计,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开放性。教师设计作业时不能将考试作为唯一标准,应该认识到考试只是学生作业的一个目的,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培养与训练的,教师应将作业呈现出开放性,要对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等起到有益的作用。
4.选择性。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又能让他们自愿完成的作业。同时,教师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作业时尽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出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让他们可以选择性地进行作业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大多能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帮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提高教学水平。
三、实现创新性作业设计的建议
1.转变教师思想。创新性作业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动脑、动手、亲自指导,而传统作业只要动口随便布置就可以了。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教学观,认识作业的重要性,是教师进行作业创新性设计的首要任务。
2.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性的作业设计没有现成的方法模式,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教师自身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在不断地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知识, 认真学习关于专业和非专业的相关知识。
3.注重多元评改。学生完成作业后需要及时评改。教师应该注重评改方式的多元化,把自评、互评、师评等结合起来,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也要做到从关注作业完成的结果到关注作业的内容及其中出现的新的思维方法等,“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肯定学生的成果,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1]俞世燕.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5
[2]叶 开.对抗语文[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ISSN2095-6711/Z01-2015-04-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