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审视
2015-03-31李红梅
欧 颖,李红梅,冯 军
(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昆明 650201)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互动教学实质上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独角戏”而提出,标志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讲述式的教学向问答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转变。通过课堂互动,教师们能够立即清楚学生们学到了什么或者思考什么,接下来可以及时实施补救。
一、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之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则成为必然选择。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和以交际为目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才能体现语言学习的根本价值——交流。
二、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之影响因素
理想的大学英语课堂是充满情感与思想交流、充满语言实践活动的互动课堂。然而,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却并非如此。“死气沉沉”、“师生备受煎熬”来形容一些地方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并不为过。根据笔者的教学感受,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大学英语课堂互动。
(一)班额
高校扩招,师生比下降;同时,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地方院校长年负债经营,为节省办学经费,扩大班额在所难免。笔者所在云南省的地方院校,大学英语课班额通常都在90人左右,有的院校甚至一个班100人以上。客观来看,大班授课或许适合于讲授型课程,但绝对不适合需要应用、实践的课程。班额大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一是学生人数太多,如果师生互动,很难顾及所有的学生。二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维持课堂相对安静较为困难。例如在师生问答中,如果回答问题的学生害羞、声音小,同时又英语基础差,不能流利表达,这种情况下,其他同学就则很可能因失去耐心而分心走神或是讲小话;三是班额越大,学生的原有英语水平差异也就越大,在需要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往往有部分学生因英语基础有限而不能参与活动中,影响课堂互动的效果。
(二)学生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甚至普及化,很多地方大学对生源学业水平的要求已大为降低。上大学已成为适龄青年的权利,但并不标志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能力学好每一门大学课程。以笔者所在的云南农业大学为例,这所高校的绝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生源高考英语不足60分(总分150分)。像这些在中学六年都从没学好过英语的学生早已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到大学后没有高考的压力,更是对英语学习失去动力。这部分学生丝毫没有兴趣参与课堂互动。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积极主动与这些学生互动,通常也只会给这些学生带来无所适从感,他们并不希望自己引起教师的“注意”。此外,大部分农村生源不仅基础差,而且习惯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教学形式。有的学生虽然英语基础较好,但是他们认为自己不是英语专业,学英语的目的只是通过四六级考试,对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并无太大兴趣,只对“应试”训练感兴趣。特别是通过了四六级的学生,有的从此对英语不过是“应付”而已。再者,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性格也会影响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有的学生习惯于通过自己进一步的理解分析来掌握知识,他们更注重于英语听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1],甚至认为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效率低下。事实上,在生源质量欠佳的地方院校,有意愿有能力与老师互动的学生只是很少一部分。
(三)教师
毋庸置疑,教师个人因素如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亲和度、教育理念及个人情绪等会直接影响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英语课堂互动。不可否认,有部分大学英语老师,尤其是老教师依然秉持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理念,把语言知识的讲授作为课堂教学重点,不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很少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也就越来越沉闷,更不要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了。此外,教师个人的授课风格、教学技巧、情绪好坏都也影响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有的教师只会照本宣科,授课无激情,毫无幽默感可言,这样的课堂确实只会有催眠效果;有的教师不善于根据学生的层次提问,不善于从授课内容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教师会把生活中的坏情绪带到课堂迁怒于学生,动辄就对学生大声训斥,学生感到畏惧。
(四)教学内容
“学什么”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通常说来,教学内容太难,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则会大大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国两千多所高校,生源质量差异巨大。但是,从清华北大到三本,我们用的英语教材却基本相同,教师对教材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一般地方院校有的生源连高中英语水平都未能达到,还要学习“大学英语”课程,难度可以想象。到了大二随着教材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降低。同时,英语教材的课文话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如果课文话题涉及的是英语学习、爱情、健康、友谊等他们熟悉的话题,则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高,课堂活动中他们也“有话说”;相反,如果课文涉及的话题是价值观、艾滋病、犯罪、环保、经济发展、科技等方面,他们则相对“无话可说”,或者因为相关话题的词汇量不熟而“有话说不出”。此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中学英语相比,只是多学了一些课文和单词,并无其他新鲜内容。客观来讲,一个想学英语的学生中学学了六年英语后,完全具备自学英语的能力。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有能力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需要老师教”,需要老师教的学生又不想学。
三、促进大学英语课堂互动之对策
(一)教师自我提高和付出
教师方面可以从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巧和课堂组织管理技巧,融洽师生关系三方面入手
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实践,作为教师,积极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非常重要。英语是一门技能型(skill-based subject)学科,一定要重视课堂实践,将更多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互动和互助学习。
教师的教学技巧对课堂互动有直接影响。幽默的语言表达,富有激情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前充分的准备都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极大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虽然教师不能改变课文内容,但是可以把课本内容尽可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一篇关于全球变暖的课文,教师可要求学生事先准备话题,介绍家乡的气候,介绍家乡气候在近一二十年的变化。在课文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或视频播放等方式导入课文相关内容,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降低学习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声音清晰、精力充沛。
针对班额过大的弊端,大学英语教师要学会“化整为零”、“变大为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和分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管理班级和课堂教学,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但前提是教师要在平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与分组之后,要分别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实施途径和评价策略,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大班英语课堂上都能够实现学有所长、学有所获[2]。
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为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没有畏惧感,课堂上敢畅所欲言,教师必须与学生多接触,如利用下课时间与学生沟通聊天,用QQ、微信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
(二)大胆进行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学分在有些高校逐渐缩减,有学者甚至质疑大学英语作为必修课的必要性。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赵庆红等(2009)于2008年对主要来自武汉以及北京、西安、济南和长沙共12所高校的2500名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认为英语学习“收获很大,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的仅占6.7%,认为“收获不大”的为36.2%,“没学到什么,英语学习劳而无功”的为32.5%,“没学到什么,英语水平没有进步反而退步”的为24.6%[3]。课程上,笔者认为,大学英语完全应该由公共必修课改为公共选修课。设为选修课有着诸多好处:一是对于许多地方院校的学生而言,今后所从事领域要使用英语的几率微乎其微。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个职业都要用到英语绝对是夸大其词。其实很多精英大学毕业的“精英”毕业后都用不到英文,更何况是一般劳动者。而且实事求是地来看,即使毕业后要用到英文,因为届时有了学习的必要和动力,同时有了具体的学习目标,那时候再“重拾”英语也未必不可。而且大学英语不是专门用途英语,并不与具体职业相连,很多具体行当用不上。一般综合英语能力无法适应“今后工作”[4]。每个大学生都学英语纯属“劳民伤财”;二是经过中学六年的学习,凡是有点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自学英语,没必要再浪费大量财力人力开设这门课程。实际上,凡是学过英语的人都明白,英语是自己练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具备自学能力以后,英语水平的提高确实绝大部分要依靠学习者自己,是否开课都影响不大。三是设为选修课后,一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始诸如ESP、英语高级会话、英语翻译、英美文学等方向明确或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以扩大学生视野或是提高英语技能。二则可以减小班额,让想学的学生有更好的环境学习英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让完全不愿学的人占有教育资源绝对是巨大的教育浪费。
四、结语
客观而言,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生源质量,也很难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最务实的做法是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可能让大学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实现互动。
[1]李景光.影响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2014,(10):153-154.
[2]拓晓波,李玉凤.大学英语大班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时空,2014,(24):159.
[3]赵庆红,雷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14-22.
[4]夏玉琼,王雪纯.大学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4,(11):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