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法运用探究
2015-03-31高芳菲
高芳菲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经济系,安徽 芜湖 24100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方针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2014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中也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落实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技术人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从某种程度上看,独立学院的学生是高校本科第三批次录取的,与母体高校的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经济现象缺乏观察与了解,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强,且各专业学生专业特点明显等特点。《西方经济学》这样基础性的理论课程,如果仍然按照对一本、二本学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强调西方经济学中的模型、图形分析,不仅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教师教得也失去兴趣,从而使得《西方经济学》成为一门纯理论课程,缺乏应用性。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里推进课程改革十项措施中指出,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确保教育教学环节协调一致。如果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案例教学,将做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因此,本文在对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阐述实践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并分析其课堂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选择、设计案例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相关问题的结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拓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国外,案例教学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苏格拉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揭示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得出一般结论。他的学生柏拉图将这种一问一答编成书,以故事为媒介说明一个个道理,开辟了西方案例教学的先河。国内对于案例教学法在各类课程教学中也有所运用与发展,尤其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强调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更加突出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图表与模型的分析是对基本原理的简化与概述。然而,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教学中依靠模型或图表分析较为困难。使用案例教学法,选取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中得出基本原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济学理论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运用基本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上都是基本经济原理,要么是大量的文字表述,要么是数理推导与图表;而教学方法上也是教师一人讲解、满堂灌的形式。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独立学院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令人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贴切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了经济学就在身边,提高了学生对经济现象敏锐的洞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不等于能力,而应该转变为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后续教学环节中,组织学生分组或分角色扮演、讨论与交流意见,再一次将所学经济学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经济现象的解释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学有所用,学能致用。既检验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独立思考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将西方经济学中基本原理以案例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独立学院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改革发展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全面创新。基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选定,教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更要着眼未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应用性人才。
(三)实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灌,学生独自听,容易形成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乏味的局面。案例教学法使得课堂保持一种探讨、活跃的气氛。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同一个知识点,选择多个案例,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展了学生知识,又从不同角度体现出经济原理的应用性。讨论环节中,教师走下讲台,不拘泥于严肃的课堂纪律,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讨论。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思维活跃了,同时也在师生互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是授课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不断探索新案例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各类课程课堂教学中都有所应用,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国内外学者均有所研究。尽管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凸显的,可以选择的具体方式也很多,但是基于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目标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还是有必要探讨的,以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课前准备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订完备的案例教学计划,根据教学需要,对西方经济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在案例中融入西方文化。如经济专业的学生,对其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注重构建知识体系结构,强调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在教学章节内容安排上应当考虑课程体系的连贯性;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取舍,重点在十大基本原理的理解。
(二)案例选取
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故事、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或者是财经新闻视频,便于学生掌握并能运用相应的理论进行分析。在案例的选取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案例,以辅助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例如,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其思维活跃,表现欲较强,在案例选取中就可以选择讨论式案例,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互动讨论。在内容上,案例的选择应当将描述型案例和讨论型案例合理分配。如在垄断竞争市场类型的讲授中,对于厂商非价格竞争的方式就可以选取讨论型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甚至辩论各种非价格竞争方式利弊。而对宏观部分的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适用工具分析中,就需要使用描述型案例——国内外近年来的宏观政策措施,具体分析实际问题。
具体、生动、形象的案例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的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围绕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选取与基本理论相关的实际案例,包括生活中的小故事、国内外经济现象、聚焦热点问题等,融入基本原理教学解释中,便于学生对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及掌握,有助于提高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分组讨论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环节:教学、巩固练习和探讨。第一环节为教学,以教师讲授基本原理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为主,同时辅助以相应的实际案例加以分析。第二环节为巩固练习,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方式展开。在这一环节中,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对教师所给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并以PPT形式展示、汇报结论。同时,在给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与该原理相关的一个新案例,依据结论的正确性、PPT制作及汇报的条理性等以百分制的形式记录分值,纳入平时考核成绩。该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也考查了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对教学案例的不断更新过程,锻炼了学生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第三个环节为探讨,就当下聚焦经济话题,选择一个角度,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并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形成一篇500字左右的评论分析文章,纳入考核成绩。通过该环节的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
(四)案例反馈
教学反思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关键手段,案例反馈也是案例教学法不断完善的必要步骤。案例反馈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案例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以及案例对教学理论的解释程度。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对每一个知识点用过的案例,在课下通过学生调查,修正案例条件、情景等设计。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还可以要求其根据已学的经济原理及案例的理解,搜集相关资料,自行设计一个与原理相符的案例。最终将每一个知识点对应的案例整理归纳,形成案例库,以便为日后教学提供案例资料。
对案例的修正与完善,不仅提升了案例库的质量水平,同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授课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理解状况,调整案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在部分学生创新案例的过程中,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对于课堂上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与学生课后交流的QQ群,留给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并在群里留言,供大家继续讨论,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论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核心。只有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再生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满足当今知识更新的需要。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还能激发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为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将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1]肖望喜,张彩霞.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J].湖南: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132-134.
[2]王兆华,王志兵,等.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法运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2,(15):231-233.
[3]田艳君,胡德宁.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2009,(17):9-58.
[4]张海英.财政金融教学改革中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94-195.
[5]张国忠,王旭等.高职院校经济类课程讨论式教学方法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3-54.
[6]吉银郎,郭鲜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0,(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