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点燃世界热情
2015-03-30
●本报赴博鳌特派记者 郑一真 ●本报驻巴基斯坦、荷兰、德国、日本记者 杨迅 张亮 青木 蓝雅歌 ●冯国川 柳玉鹏
外界期盼已久的中国“一带一路”路线图(《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3月28日终于公布。从中亚到欧洲,从印度洋到地中海,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条跨越万里海域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影响60多个国家,使44亿人受益。“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是合唱”,习近平主席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演讲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共鸣。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如何使本国参与这一“世界最大的经济带”并从中分一杯羹,成为亚非欧各国媒体最时尚的话题之一。舆论在感叹“亚洲话语权崛起”的同时,也感叹“中国式全球战略”的独特魅力。“一带一路”刚发布了“愿景”,“行动”尚未铺开,从俄日等国媒体已传出希望把“一带一路”范围扩大到俄罗斯远东和日本的呼声。从亚投行的建立到重建丝绸之路,中国创建互利共赢多极世界的努力,无一例外地受到欢迎。
“一带一路”并不空洞
28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的媒体直播间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等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来自俄塔社的记者罗曼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是他们本次报道的重点。来自马来西亚TV3的记者朱乃迪说,他最关注海上丝绸之路及中马如何在此框架下进行合作。
“一带一路”路线图的发布,令各界嘉宾热情高涨。正如习主席所说,“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外企业都很关注“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潜力。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2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事实上,三一重工70%-80%的出口产品销售给路线图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把过去我们没有意识到的这种规律提炼出来,并形成国家战略”,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通过这个通道走出去是有机会的。
《华尔街日报》称,虽然28日公布的路线图中没有具体的工程项目清单,但已透露出很多信息,提出了“一带一路”行动的优先方向。文章称,从规划看,“一带一路”呈现以下特点。首先,融资会来自多个渠道,包括中国发起的亚投行、400亿美元的丝绸之路基金以及“金砖国家银行”。其次,除了公路、铁路和港口外,石油及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光纤网络的搭建也在规划之内。另外,通过这一规划,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以及近几年中国参与的其他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得到确认。从北部天津到南部海口的15个港口将进一步升级,上海和广州机场被定义成物流中枢,中国相对贫困的省份也将获得提升机遇。
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网29日报道称,在“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彼此之间还能分享工业设施,显示“一带一路”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贮备,并且在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可以向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提供有效援助,相关国家应寻求合作共识,并寻求在基础设施、旅游、能源和财经方面的合作。
“一带一路”一直延伸到欧亚大陆桥最西端的鹿特丹,荷兰政商界为此兴奋不已。此次荷兰首相吕特率领近70家荷兰公司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为的就是在这块大蛋糕上分一块。《鹿特丹商报》评论称,目前对于荷兰具有超强吸引力的不是美国和中东,而是一个将近14亿人口的消费大国——中国。因为在中国有许多课题和商机等着荷兰,像环境改造、人口老龄化、奶制品、
农业合作、可再生能源等,荷兰公司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拓展实力。
奥地利《格式》杂志29日说,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的终极目标也许是通过新的投资和贸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让中国每个家庭过上富足的生活,比如负担得起一辆汽车和一处房子。而对奥地利来说,这意味着“分一杯羹”。
嘉吉全球副总裁康保罗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会拉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对很多跨国企业来说,都蕴藏商机。
“一带一路”是合唱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这是被外媒引用最多的习近平28日主旨演讲中的话之一。29日他又在博鳌表示,希望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同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突破2.5万亿美元。《土耳其周报》发表题为“习主席呼吁‘双赢合作”的文章,引用习近平有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等精彩演讲内容,称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的延伸,一旦完成,将惠及44亿人口,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63%。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29日刊文称,“一带一路”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在东南亚推行“一带一路”是水到渠成。文章称,中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实现运输通道的无缝连接可以更好地促进贸易,互利双赢。此外,中国近年着重近邻外交,以扩大投资和官方援助赢得周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善意。虽然中国与该地区有领土争端,但东南亚国家并不因此排斥中国推行“一带一路”。
印度《经济时报》28日称,虽然印度政府积极加入了亚投行,但却始终徘徊在“一带一路”规划之外,在中国雄心勃勃的海上丝绸之路蓝图上,加尔各答眼看要成为一个“孤独的港口”。《印度时报》28日则乐观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