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2015-03-30王鹏
王 鹏
(海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570228)
维度是一种思维的方向性,是人们观察、思考、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基本态度与主要方向,是了解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根本方法。邓小平立足战略全局,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从现实性、实践性、实效性和价值性的维度对青年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刻论述。
一、现实性维度:逻辑起点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培养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和发展方向。邓小平提出:“党中央这样关注科学和教育事业,这样着力于培养选拔人才,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1]95把青年教育思想放在国内改革、发展和稳定以及更广阔的、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去认识和思考,是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对青年进行教育的重大意义,目的是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提供有用人才,为切实做好一切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从国际范围看,一方面,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快速发展,而我国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混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压力。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1]94邓小平所说的教育,重点是青年教育。另一方面,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总是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改革开放以后,爆发了20世纪80年代末政治风波,是青年对于改革的迷茫和不怀好意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煽动的直接结果,也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催化的恶果。对于这次“动乱”,邓小平说:“大学生闹事,主要责任不在他们,而是别有用心的人煽动。”[2]4因此,邓小平提出:青年“都应该不断改造,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1]162。青年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当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国外敌对势力试图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政策,争夺青年的问题所在。所以邓小平重视青年的教育问题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这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需要,是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国内范围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青年受“四人帮”思想毒害极深,个别青年思想较偏激,一定程度上造成灾难性的严重后果,几乎毁掉了一代青年。邓小平在发表讲话中也曾提到这个问题:“林彪、‘四人帮’的流毒,特别是派性和无政府主义的流毒,同一些怀疑主义、怀疑无产阶级专政、怀疑党的领导、怀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潮相结合,开始在一小部分人中间蔓延”,但是很多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在面对崭新的历史任务时,“思想还不够解放,不善于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1]481977年,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青年一代的教育。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1]40由此可看出邓小平的高瞻远瞩,自告奋勇亲自抓青年教育工作,给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全面考察国际国内环境的基础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时候,已经意识到将带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消极影响。西方好的东西,应该借鉴、学习。但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所以我们同时必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211“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2]287邓小平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把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作为青年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可以看出,邓小平是以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眼光来思考青年教育问题的,体现了新时期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鲜明的现实性。
二、实践性维度:方法性特征
邓小平始终坚持青年教育必须要有实践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与建设,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把青年的教育问题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分析实践的需要和新的情况,以此作为自己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多次评价自己是“实事求是派”。[2]209
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邓小平明确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搞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而且“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1]143。青年思想的进步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青年的教育问题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关键是要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把思想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促进行为的转变,不断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各种现实问题,只有这样,青年教育工作才不会失去原有的目标,避免陷入空谈。要把青年教育问题落到实处,必须从中国的最大实际出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引导青年从事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思想认识,不断改变方法以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也是邓小平的青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邓小平继续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35,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进一步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青年作为祖国的新一代,青年教育更要坚持“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提出,既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立足实际对世界未来的科学预测。
如何检验青年的教育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1]114-115由此可见,邓小平青年教育工作不仅要从实际出发去研究青年思想变化,而且青年的教育问题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邓小平实事求是地分析青年教育工作的方向,并提出了要求,这样就能把大多数的青年学生团结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沿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前进,也有利于青年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完善,体现了新时期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鲜明的实践性。
三、实效性维度:根本性特征
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根本指导原则是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客观上就要求坚持实效性维度,即从增强青年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来认识和思考青年教育过程中的困难。实效性维度注重抓落实求实效,这是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根本性特征和基本精神。
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活力和效果来自于他对整个社会教育工作的实际活动。改革开放后,一个向科学现代化进军的热潮在全国迅猛兴起。与此同时,邓小平要求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而青年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只有重视青年教育问题,整个社会才能通力培养人才,为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邓小平曾经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2]108人才的养成得靠当代的青年教育,要使整个青年教育工作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1]108。
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实效性维度首先表现在干实事上,多次强调抓青年教育要多说实话、多办实事,要求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干部,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斗争的前列,引导青年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从实际出发,狠抓青年的教育工作。而且对于青年教育工作也必须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对于青年教育工作,“关键是要重视,扎扎实实地抓,组织好施工”[2]120。他还明确要求,不仅“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而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2]121
同时,邓小平还前瞻性地预见了青年教育全局性的长远发展目标,提到抓青年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他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归根到底是要出人才、出成果”[1]70。“扎扎实实抓他几年,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局面,一定会到来。”[2]122所以,为使青年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他满腔热情地呼吁全社会要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的青年教育工作做实事。因为青年教育问题如果只说不做,就无法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就会动摇四项基本原则,更谈不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邓小平的提议下,当时的青年一代终于又可以参加高考,有志青年才得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所有的这一切都表现了邓小平对青年思想真抓实干的领导风格和干练务实的工作作风。
邓小平基于青年教育的实效性维度,要求在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从狠抓实干青年教育问题入手,密切深入研究青年的思想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战线的主动性和社会舆论导向牢牢掌握,对青年教育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体现了新时期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鲜明的实效性。
四、价值性维度:主要目标
在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中,青年教育的最终价值取向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坚持经济建设的基础上,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主旨的维度,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维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经济虽然很落后,但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此后,青年人生活在更加安定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负面社会效应也影响着青年人的思想。市场经济通常强调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容易诱发拜金主义的思潮,如果引导与控制不好,会缩小青年一代的视野,腐蚀他们的灵魂。面对复杂的社会新问题,广大青年难免一时不知所措,自然引起了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重视。邓小平要求全党注意引导和帮助青年识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树立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要把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不断提高青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邓小平多次强调:“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2]209这一时期,有纪律不仅体现在生活中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更体现在维护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上,这是自觉遵守纪律的最突出表现,同时也体现了青年能够把国家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态度,也是青年教育和培养的目标之一。要让青年人明白,纪律是保证党的领导、人民团结,保证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2]190。因此,“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2]111。必须看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一直在试图影响、充斥青年学生的头脑,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没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就很容易被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腐蚀,所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对于往后开展一切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实现共产主义是所有人的奋斗目标。邓小平说:“我们多年的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共产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2]137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上的,是对人类历史发展必然的趋势与结果的真理性认识。每个青年学生,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做“四有”新人,才能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邓小平从实现共产主义维度出发,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中心,围绕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来阐述青年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了新时期邓小平青年教育思想最终的价值归宿。
通过学习、研究邓小平的青年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邓小平的青年教育思想的四个维度,不仅为当代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武器,而且在实践上对明确当代青年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正确途径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坚持现实性是加强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青年教育工作中,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把握青年教育的全局,切实有效地加强青年教育工作。首先,要把在青年中反映出来的倾向性问题,同国际、国内的情况结合起来,同党风和社会风气联系起来,同对整个国家的教育联系起来。其次,在全社会优化培育“四有”新人育人大环境,必须切实坚持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的接班人。最后,对青年教育的理论工作者而言,尤其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策导向,确实做到使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成为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2.坚持实践性是加强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青年想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必须通过自觉刻苦的学习与实践。青年在学习上首先要解决好态度问题,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积极地学习,既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要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重要的是理论要结合实际,在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时,能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好一切。另一方面,对青年的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青年的培养过程中,尽可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一致,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出一份力。青年学生也只有置身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亲身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实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所用。
3.坚持实效性是加强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青年教育要高度重视实效性。要把青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和因地制宜地进行教育。首先,要尊重青年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与优势。其次,要充分调动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的提升。最后,培养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在对青年进行教育时,要密切注视和深入研究青年的思想状况和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加强和改进青年教育工作,并及时反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对青年教育有针对性和预见性,从而取得一定的成效,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健康成长。
4.坚持价值性是加强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要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价值教育。中国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其最高纲领即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共同理想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青年教育中,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价值教育是主要目标和最终归宿。要想青年学生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念,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倡导与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与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贡献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把个人理想的实现溶入实现共同理想的进程之中,是新时代有思想的青年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所在。
在新时期只有坚持邓小平的青年教育思想的四个维度,坚持始终像邓小平一样有战略高度,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战略重点,在深刻分析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青年教育工作更好地推进,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