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乐扬琴的传入与流传
2015-03-30刘洋
刘 洋
(宁夏大学 音乐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1)
浅析中国民乐扬琴的传入与流传
刘洋
(宁夏大学 音乐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1)
扬琴,亦名洋琴,也称蝴蝶琴、打琴等。它发音饱满有力,悠扬动听,清脆嘹亮,音色华丽,音域较宽。扬琴在十四世纪已在欧洲流行,明代自国外传至中国,初流行于广东一带,后在全国流行。
扬琴;传入;流传;技法
一、关于中国民乐扬琴的传入与流传
扬琴传入我国三百多年来,经过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长期使用,不论在乐器的制作或演奏技巧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革和提高。特别是建国以来,在毛主席文艺路线的指引下,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扬琴通过改革逐步日益完善,演奏技巧逐步丰富成套。扬琴在说唱伴奏、曲艺琴书,大、中、小各种乐队及戏剧、独唱、独奏的伴奏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颇受欢迎的乐器。
六十年代以前的扬琴,现在一般都统称为传统扬琴或小扬琴、十音琴、八音琴。这种扬琴虽有清脆、明亮的音色,但由于音域太窄,转调不便等缺点,现在用得较少了。后来又出现了十二平均律大扬琴,这种扬琴虽然解决了音域太窄、转调不便等缺点,但太大太重,携带不便。
小转调、大转调扬琴和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都具有音域较宽,转调方便,方法一致,保留传统演奏法等优点,所以比较流行。由于小转调和大转调扬琴使用年代较久,因此,更为普遍。
扬琴在我国民间的使用比较广泛。王沂甫副教授在总结前人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和创造。通过教学和演出实践,把扬琴的多种技巧总括为:弹、轮、颤、滑、点、拨、揉、勾八种技巧。后来通称为八大技巧。
二、琴竹的持法及其运用
琴竹是用竹片制成的弹击扬琴琴弦使之振动并通过共鸣箱发音的工具。
弦乐器在运弓时的方法叫弓法。弹拨乐器手指运用的方法叫指法。扬琴靠琴竹运用弹弦,很自然就叫竹法了。
持竹时必须掌握要领,运竹时必须松弛自然,灵活自如。在我们第一次拿起琴竹时就要有正确的方法,严格的态度。
持竹时,双手为空拳状,将琴竹持口放在食指第一关节弯曲外,大指自然下压琴竹,中指、无名指轻顶竹尾。这时食指第一关节弯曲处正好在琴竹竹尾、大指的二分之一处。琴竹在两指之间要松弛到随时可抽出放进,严防僵硬状态。
琴竹持好后,小臂、手、琴竹基本是直线状,不论在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运竹时,竹头都须全部触弦,腕、手、琴竹都不要内外倾斜,以免造成杂音。
琴竹在高音区运竹时身体稍前倾,在中音区、低音区时,身体复回原态。琴竹在低音区运竹时身体微侧倾。运竹时琴竹随肘、臂运动,使力量通过肘、臂、腕、手集于竹头。
三、中国民乐扬琴的演奏技巧
弹弦演奏法是扬琴演奏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一般称作打扬琴的“打”法。弹弦奏法的正确与否、工夫深浅对于乐曲的强弱变化、音色对比,都起着主导作用,而且也决定着能否学好及掌握扬琴的其它技巧,能否演奏好一首乐曲。
输竹也叫滚竹。它是琴竹竹头在琴弦上均匀交替、力度一致而产生的密集的连续的音型。我们在演奏双竹单音时,就会遇到很多比较快的节奏音型。轮竹是弹拨乐器特有的技巧和音响特色,也是扬琴常用的技巧之一。
点弦是指用手指点在琴弦上,这种用指接触琴弦的方法是:大拇指、食指捏住琴竹持口,中指、无名指、小指离开掌心,呈弯月形状,点随弹动。
弹弦、轮竹、点弦都是琴竹竹头弹弦,而拨弦则是琴竹尾尖拨动琴弦产生与竹头弹弦截然不同的音色,可产生明亮、恬静、隽秀、清脆和流水的效果。
颤竹是指琴竹竹头在琴弦上颤动,产生快速密集的跳动音响效果。颤竹是东北民间艺人赵殿学在扬琴技巧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颤竹的出现使扬琴在演奏技巧方面有了飞跃。
滑竹是在琴竹颤动之后就势向上向下移动琴竹,使琴竹竹头继续颤动,可以产生活泼愉快、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
在弹奏某音之后,在品柱的另一方,用中指、食指为支点揉动琴弦,使所弹奏之音产生波动,出现新颖、悦耳的音响效果叫揉弦。揉弦是扬琴上一种很有特色的技巧,多用于独奏乐曲的中慢板和散板。
勾弦技巧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和运用方法与上述各种技巧有着明显的不同。勾弦能够产生和弦的效果,近年来,已经多次出现在扬琴独奏乐曲之中。
[1]李向颖.中国扬琴艺术发展五十年[D].中国音乐学,2001.
[2]徐丽鸿.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章文婷.扬琴二重奏的演奏及其作品研究[D].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
[4]崔莉.中国扬琴与作品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5]傅瑜.扬琴的传入与流变[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J624.1
A
1007-0125(2015)02-0072-01
刘洋(1988-),女,籍贯:陕西省咸阳市,学历:硕士,工作单位:宁夏大学音乐学院,职称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