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在戏剧演出中的情境表达
2015-03-30杨馨宇
杨馨宇
(大连艺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在戏剧演出中,灯光越来越多地侧重于情境的表达。它不仅可以体现物质时空的变化,还可以塑造人物的心理时空,使得整个舞台统一于一种情绪、一种氛围之中,从而引导并集中观众的视线,烘托流动的戏剧动作和人物情感。正所谓光随戏动、光随人动、光随景动、光随声动、光随情动、光随舞台画面和舞台调度而动。总言之,是光随“情境”而动。
一、灯光对剧本“规定情境”的表达
在戏剧演出中,灯光具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双重性质,灯光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强弱、明暗、侧逆以及各种色彩、影像来完成“规定情境”,还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变化来表现远逝的过去和即将到来的未来。
(一)灯光对“规定空间”的表达
演出的舞台空间是有限的,而我们所要表达的剧本规定演出空间却是无限的,舞台美术就是要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表现无限的演出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灯光的变化,实现舞台空间的不断转换。
1.用光区的切换达到地点转移的效果。很多时候,由于空间物质条件的制约以及剧本的客观要求,使得两个不同地点的画面同时存在于舞台之上。这时运用灯光的明暗处理,可以对剧情作进一步阐述,并对地点加以强调。
2.与舞美结合增强画面的绘画性与雕塑感。灯光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光线的强弱变化以及光源的不同投射角度渲染舞台景物的轮廓、演员的造型、情绪,使整个舞台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强化观众的主观感受。
3.对空间的装饰效果。灯光的存在对演出空间来说还可以起到装饰的效果。很多时候,由于舞美的处理缺陷,导致画面的空洞不完整,这时就可以利用光束来占据空间,弥补舞美的不足,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完整、充实。
(二)灯光对“规定时间”的表达
灯光是表现剧本规定时间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清晨还是午夜,灯光都是最佳的表现工具。借助灯光的处理,我们甚至可以表现从几秒钟到几十年的自然界的变化和时间的变迁。
在地方戏曲《黄河管子声》中,伴随着音乐“鸡叫了,天亮了”的响起,先起天幕光,之后演区光缓起,让观众在几秒钟内体会到天慢慢亮起来的过程。
二、灯光对人物“心理造型空间”的塑造
由于灯光艺术具有改造空间、渲染气氛的能力,所以,运用灯光艺术来表现角色心理活动和情绪,展示其内心世界以及表达剧作内涵,在审美效应上是最能起到沟通观众心灵、激起观众强烈情感反应的作用的。
(一)灯光对人物“心理造型空间”的塑造
我国的灯光前辈金长烈老师曾说:“当今舞台灯光的功能已经从外部形象的塑造而逐渐走向内心世界的塑造——也就是在‘心理造型空间’中探索光的精神力量。”
灯光可以烘托不同的情感,划分不同的心理空间。演出中既可以通过灯光划分不同的表演区域,也可以对同一区域的表演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强调。灯光的变换可以强化舞台设计的幻觉效果,展示不同的心理情绪以及由此带来的场面的变化。现代灯光运用色彩、明暗、强弱、闪动、变化,已成为塑造氛围和表达心情的极为有力的艺术手段。
(二)灯光对剧本精神内涵的揭示
早在一个世纪前,世界灯光之父阿匹亚就认识到舞台灯光有着“无可比拟的感情力量”,“光之于空间,犹如声音之于时间,最善于表现其生命力”。它与东方艺术一样,一直散发着强烈的精神性。灯光色彩运用在戏剧舞台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比如,由山西省京剧院、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联袂演出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走西口》,就具有相当深刻的思想内涵。该剧讲述了清朝年间,晋德裕商号以诚实守信为本,历尽艰难险阻,远征恰克图,开辟对俄贸易通道的故事。从中展示了晋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出晋商以义制利、开拓创新的思想精髓。在“烧油”一场中,灯光以“满台红”的处理方式,把这种精神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熊熊大火,烈焰冲天,不仅烧掉了一座油山,一雪晋德裕的耻辱,还深深地震撼着每个观众的心。
(三)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
灯光艺术在审美效应上能起到沟通观众心灵,激起观众强烈情感反应的作用。因此,灯光在处理上更要注重人物心理空间的塑造,使观众与剧中人物的心理产生共鸣,使表演更具感染力。
由此可见,戏剧演出中灯光既可以进行客观环境的限定,也可以通过色彩、形状、明暗的变换,加强舞台景物的视觉冲击力,烘托整体气氛,进行客观的艺术再现与主观的艺术渲染。它能够辅助表演者并和其它舞台艺术一道,留给人们一个艺术想象的空间,强化某种感受,使人产生联想、回忆和深思。可以说,灯光的艺术发展进程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情境思维”。我想,这就是现代灯光艺术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