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工业经济实施有效监控的几点建议

2015-03-29李建刚

大庆社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增加值监控工业

李建刚

(大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黑龙江 大庆 163002)

·多元综合经济·

关于对工业经济实施有效监控的几点建议

李建刚

(大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黑龙江 大庆 163002)

工业经济传统的分层统计存在着不科学、不规范等因素,容易出现浮夸虚列等数字造假问题。建立工业经济同比发展、环比发展、定基比发展速度的监控体系;强化工业生产中节能降耗的运行监控;实施工业品价格指数的监控;开展工业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监控;开展工业企业抽样调查的监控等将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工业经济;有效监控;监控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工作时强调:“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各级都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不仅是一个地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座城市经济的主体构架;工业经济不仅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价值量指标,更是关乎一座城市税收、就业等重要民生问题的领导决策依据。可以说,工业指标的“水分”有多少,挤得干不干净,对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会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证:近年来,我国很多省市统计的GDP数据都达到了两位数,综合的结果竟然持续高出国家的最终核算3.9~4.2个百分点。3.9~4.2个百分点是许多发达国家想达到都达不到的增长速度,而我们地方虚报的零头速度就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的全口径速度。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各省GDP统计之和超过国家统计之和的水分令人咋舌:2009年各省份GDP之和超出全国2.4万亿元;2010年超出3.6万亿元;2011年超出4.8万亿元;2012年超出5.7万亿元;2013年超出6.1万亿元;2014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超出全国GDP总量4.78万亿元。

出现这样的问题固然有分层统计等传统统计路径不科学、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的新形势下,我们仍应质疑统计论证中不乏有的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按需虚报和地方官员出于政绩积累作假瞒报的两个问题。

统计数字一直出假的核心问题是做“假”有骗取功利、树碑立传、歌功颂德等的诸多甜头可尝,因此严格意义上的统计程序就人为的产生了随心所欲的作假功能。今年“两会”期间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作为国家经济大汇总、大分析及大预测的掌门人,国家统计局长马建堂受到了媒体的冷落。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国家未来经济的走向被媒体视而不见,证实的是人们对统计数据真实性失去了兴趣。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老百姓痛恨各种虚假,统计部门也承认存在虚假,领导干部更在批评各种虚假。但恰恰是这样万夫所指的问题,却始终在严格的管理程序上没有得到认真的控制。实际上预防数字虚假是可以在关键节点上实施有效监控的。这种关键节点上的监控,虽然工作量较大且不能完全杜绝虚假,但在目前分级统计的重复机制下,对无节制的虚假统计还是有很强的可限制性的,起码是现行工业经济统计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进步。以下试从比较好操作的五个环节探讨对工业经济实行比较真实监控的可行性。

一、同比、环比、定基比的监控

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比发展速度。三个发展速度比率的相互印证,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工业经济的实际状况。

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同比发展速度有相对的科学性,能够让相同环境条件下的增减因素一目了然,发展速度上的主客体差异也就能够明显的反映出来。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的是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如计算2月比1月,3月比2月的相对发展速度,就可以对比出经济起伏的实际因素,及时找准主要矛盾,采取措施有效解决。

定基比发展速度也叫总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如,“十一五”期间各年的发展水平都以2006年的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一年内各月水平均以上年12月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这种相对固值的发展速度之比,佐证的是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的可信性。

同比、环比和定基比的相互论证,可以起到经济发展质量相互验证的作用。这三个比率均可以用百分数或倍数予以表示,三个比率的核心又以逐月的环比为重中之重。

逐月环比,是指当月核算结果与上月核算的结果之比,是相邻两个统计周期比较后所得到的动态相对数,表明的是现象逐期的发展变化程度,如本年度4月与3月的环比。逐月环比的优点是能够及时地反映出相邻月份间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当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能为政府掌控经济变化、适时科学决策提供很现实的参考依据。高度关注月度当期数据,需要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评估水平,找准评估的基础、基点,强化数据间的逻辑性分析。逐月环比指标相对于其他增长指标,对经济运行反映更加灵敏,对经济态势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制定经济发展调控政策的指导意义更强;逐月环比指标中形成的用水、用电等行政记录,还可以验证统计总量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如通过对一个地区用水用电量、货运量、税收、邮政量等变化情况与经济运行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就可以看出数据反映的趋势是否真实可靠。在逐月环比中,节假日、季节等不可比的经济因素也容易剔除,工作量不大,也容易形成比较规范的操作程序。

二、节能降耗的运行监控

从2006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国家统计局就开始向社会公布上一年度各地区万元GDP能耗、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消费量指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指标体系在地方政府并没有建立起来。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数据,因为没有相应的节能降耗指标辅以佐证,数据的真实性也就反复受到社会的质疑。

节能降耗指标主要是建立健全能源生产统计、流通统计和消费统计体系,反映能源的消费结构,为进行能源核算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节能降耗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业企业的能源购进、消费、库存、加工转换等数据的统计。

能源是工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节能降耗的工业指标主要是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的能耗指标,包括万元增加值所消耗的电力、用水等指标。从理论角度来讲,工业用电量和工业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般说来,能源消费特别是用电量消费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步指标,能够准确、直接地反映出工业经济的运行状况。只有在高耗能行业生产及用电量增长放缓,用电相对较少的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时才会出现用电量与工业经济的增长不同步的状况。目前,我国的工业电力消费基本是社会电力消费总量的70%。按国家统计局的电力折算标准,工业增加值(万元)每度电本身的热功当量为860大卡,即0.1229千克标准煤。如果一个企业只用电的话,1万度电就等于3.27吨标准煤,再除以工业增加值就是实际增加值的电能消耗指标。工业用水也是这样: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等于工业用水量(立方米)/工业增加值(万元)。其中:工业用水量包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全部用水,但是不包括企业内部回收利用的水资源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的计算方法应该是:营业利润+折旧+职工薪酬+税金;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是根据总用水量(立方米)除以工业增加值(万元)得出的。近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平均用水量一直在127立方米/万元左右徘徊。其中,西藏工业用水消耗量最高达496立方米/万元,天津最低是120立方米/万元,我省居中为149立方米/万元。开展中水回用、生活废水回收回用、工业废水循环回用、雨水收集等重复水回收的二次、三次等回用,建立初期统计体系时比较复杂,一旦建立起来对节能降耗监控的意义便十分巨大。

能源消费的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一般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证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的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从工业的角度反映就是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率与工业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值。

三、工业品价格指数的监控

工业品价格指数是指通过调查收集部分代表性企业的代表产品,分析其价格变动的资料加权计算后的相对数,用以反映工业品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变动程度。这里面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企业出厂商品价格及工业企业中间投入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是验证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行工业品价格指数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工业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价格指数。工业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等。工业中间投入价格指数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重要基础指标,是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之间所扣除的差额部分。

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对企业来讲,需要取得企业内部会计明细表等有关科目进行归类整理,因此,准确地掌握中间投入计算的原则和资料取材方法十分重要。中间投入的计算一般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到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转移的价值;三是计算的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工业总产值的那一部分价值。

计算可比价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总量缩减法。即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缩减现价工业增加值总量,得到的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总量,再除以现行价格工业增加值总量,就能得出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工业增加值总量的发展速度。二是行业缩减法:按行业的现行价格工业总产值乘以行业中的工业增加值率,得到现行价格的行业工业增加值;再用相应行业中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缩减,得到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行业工业增加值,然后累计得出本地区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总量。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除以现行价格工业增加值,可以计算出可比价格工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

四、税收关系的监控

在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中,工业经济和税收收入是反映这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工业经济和税收收入有由于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的不同而导致二者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的问题,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定量关系上,二者的紧密联系都不容分割。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二是分配法。分配法是指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等项目。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工业经济促进税收增长主要有三个因素,即“自然性增长因素”“管理性增长因素”“政策性增长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自然性增长因素”对税收的支撑是最基本的,在税收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经济基本囊括了工业品生产、分配、支出的全部过程,对这三个过程中的税收科目开展具体核算,就能计算出工业经济的活动总量。比如,生产环节的税收目前有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尽管不同行业征收的税种有所不同,但是常规状态下稳定的税收可比性非常强;再比如,分配环节的税收增加了所得税,即对营业盈余和劳动者报酬再课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简言之就是在生产环节征收流转税后,又对企业和个人的所得再次征税。这种叠加后税制结构能够证明,工业经济发展的效益越高,税收增长就应该更快,反之亦然;还比如,使用环节的税收有进出口环节的关税、出口退税,还有增值税、消费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附加税种,尽管这些税种存在着出口退税等非固定的增减因素,但是对一个地区的工业经济来讲也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的常态化趋势也能比较规范的推算出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

受体制、政策等非经济性因素的影响,税率和税基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对税收的收入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增加值的增减则没有多少影响。

五、抽样调查的监控

适时规范地开展工业经济的抽样调查,是考证工业运行质量的有效办法。开展对工业经济的抽样调查关键是三个问题:一是设置源头问题。在抽样框架确立后,一定要抓住样本单位源头数据的准确性,保证其抽样推算结果的相对科学性。一个样本企业,代表的是成百上千个企业,样本企业数据的准确性对抽样调查推算出的结果有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决策风险。二是社会公信问题。样本企业一定是社会诚信度高、运行规范的守法经营企业,必须有生产经营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抽样调查必须将怕“征税”、怕“露富”、怕“露底”的瞒报企业排除在外;样本企业一定是成长性好、抗风险能力强、有适度的规模、合理的结构和正常的运营状态,这样有代表性的企业推算出的工业经济数据才有真实的代表性。三是技术操作问题。调查指标的设计、调查方式的选择都要让被调查对象坦然接受并愿意回答。例如,把工业总产值的指标化解为原材料购进支付、工资支付、各种税费支付、固定资产折旧、营业利润等指标来填报;入户调查可采取现场估算法、税额反测法、座谈询问法、成本倒推法、利润倒挤法、副产品观测法等不同的办法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等等,同时还应有统计调查出现的误差能否在既定的方针下得以技术修正的预案。

国外开展抽样调查大多采取委托民间调查机构开展的方式来进行,实际上就是对没有专兼职统计人员的小微企业实行统计代理制度。民间统计机构相对有公开公正、精干高效、灵活机动的优势,能帮助企业及时有效地规范上报各种统计报表,还能使政府统计部门将更多精力投放到对宏观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上来,更好地为区域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服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工业经济实行有效的监控,还有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科学的设置和不断的完善指标体系、充分利用统计模型进行统计的分析与预测等管理问题。比如,利用企业的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的原因;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等。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已开始实施“企业一套表”和以联网直报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的要求,开始全新的数据报送方式。这里的积极意义是高度弱化了在报送载体上领导干部因政绩的需要而干扰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问题。

对工业经济实施有效监控,解决的就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腐败政绩观问题,因为官员为了仕途的升迁而篡改统计数据在我国已不是个别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每年立案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已经在万件以上,其中官员授意统计部门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竟高达70%以上。还以各省市报送国家GDP数据高出国家最终核定的3.9~4.2个百分点为例,这种公然违反《统计法》的持续违法行为,至今还很少有授意官员因为数据造假而被追究相应的责任。官员为了政绩和荣誉虚报、瞒报、拒报或干扰统计数据真实性等统计违法现象已成为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有一副对联对数字腐败给予了辛辣的讽刺:上联是“上级对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对上级层层注水水到渠成”,横批是“各得其所”。看来把在统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作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和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应该是保证我国经济运行、特别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措施。

〔责任编辑:宋洪德〕

F402·4

A

1002-2341(2015)02-0033-04

2015-03-18

李建刚(1957-),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主任,主要从事工业经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增加值监控工业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