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外交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2015-03-29李巍

党政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本币备忘录外交

货币外交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个纯粹的单边政策行为,而是需要得到其他国家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因此,人民币崛起为国际货币,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同时也是一个外交事件。

货币互换网络进一步扩大

与他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货币外交最先开展、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中国的货币互换外交,主要是通过向对方央行提供人民币,来支持人民币在双边经济活动中的国际使用。不仅如此,这些货币互换协议意味着加深政府间的货币互信,是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种政治支持。

2014年,中国央行先后和新西兰、阿根廷、瑞士、蒙古、斯里兰卡、韩国、俄罗斯、卡特尔、加拿大等9个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其中,韩国和蒙古都是2008年底以来第三次和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阿根廷和新西兰则都是第二次和中国签约。剩下的5个国家则是在2014年首次与中国签约的国家,这些新增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货币互换网络规模和地缘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其中包括拥有苏黎世和日内瓦两个金融中心的瑞士,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俄罗斯,中东的富裕国家卡塔尔以及位列主要发达国家之一的加拿大。

本币结算外交快速推进

如果说货币互换只是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提供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外部条件,那么本币结算则是人民币国际化开始的直接步骤。2009年,中国开始人民币跨境贸易本币结算的试点,这被普遍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开始的一个关键节点。

从2013年开始,中国国家领导人将推动本币结算作为外交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并频繁将这一内容写入两国的联合声明中,以增强其法律效应。2014年,中国和5个国家将本币结算直接写入联合声明之中,分别是俄罗斯、塔吉克斯坦、韩国、尼日尼亚和加拿大。

货币直接交易进入快车道

实现人民币与更多外币的可直接交易,有利于形成人民币对更多外币的直接汇率,降低人民币与外币的汇兑成本,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同时还有利于深化中国与对象国的经济和金融合作。

中国围绕货币直接交易所展开的外交始于2010年,晚于货币互换外交和本币结算外交。马来西亚和俄罗斯作为与中国保持友好政治关系的两个国家,成为中国展开货币直接交易外交的最早对象国。此后,中国先后和日本、澳大利亚启动了货币的直接兑换交易。

2014年,中国政府围绕人民币可直接交易的货币外交进入快车道,人民币先后实现了与新西兰元、英镑、欧元、新加坡元和韩元的可直接交易。至此,人民币已经可以和除了美元之外的9种货币进行直接交易。

货币清算机制建设全面发力

随着国际市场上的人民币使用量不断增加,建立起跨国(境)的高效货币清算机制,特别是更多清算银行的设立,可以鼓励更多海外企业转向使用人民币贸易结算,进而推动离岸人民币体量增长,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从2013年开始,中国开始将建立货币清算机制作为货币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央行率先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订了关于在新加坡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备忘录,中新建立起货币清算机制,从而显著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汇划效率和使用便利,有效拓宽人民币资金在海外的运用渠道。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清算外交全面发力,这一轮货币外交的重点首先从欧洲国家开始,中国央行先后与德国、英格兰、卢森堡和法国的央行签署了货币清算安排备忘录。

欧洲四地清算银行的建立意味着当地银行能够直接经手人民币业务,而无需由中国大陆商业银行或香港等地清算银行转手。2014年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签署了关于在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备忘录。此后在11月的一个月里,中国密集与卡塔尔、加拿大、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四国央行签署了货币清算安排的备忘录,从而将中国的货币清算外交推向高潮。经过这些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人民币清算的海外网络。

综上所述,2014年是中国货币外交的大年,中国央行和多个国家的货币合作行为,为人民币更大规模地国际使用,提供了坚实的政府间保障。

(摘自《社会观察》2015年第1期 李 巍/文)

猜你喜欢

本币备忘录外交
天一阁四事备忘录
新一轮高考备考备忘录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进出口银行:将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本币使用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货币汇率(年平均价)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