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能人才紧缺与高等职业教育模式问题研究

2015-03-29李子云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技能湖北省校企

李子云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64)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为湖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高等职业教育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乏力,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全面提升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破解高技能人才紧缺刻不容缓。

一、湖北省高技能人才紧缺情况

截止2013年底,湖北省高等职业学校有56所,居全国第8位[1],就规模而言,湖北省是中国高职教育大省,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不高,高技能人才流失严重。笔者近期对武汉市汽车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现状及缺口情况进行了调查,在企业规模允许的情况下,企业招聘的人数不限,有一些岗位根本招聘不到人。技能型人才的技能等级普遍不高,中级及以下占绝大多数(95.56%),高级的人数太少,比例为2.22%,技师和高级技师所占的比例就更少,两者相加才占2.22%,这两个数据也说明从中级上升到高级难度太大,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年龄已超过40岁,需要从事汽车行业方面的工作20年以上,如果年龄达到40岁还不是技师,或50岁还不是高级技师,他们就会转行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其他行业技能型人才情况大致如此,据湖北省人社厅透露信息显示,仅数控技能人才的缺口就达到20万。高技能人才紧缺制约了湖北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二、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观念陈旧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其发展速度和开放程度远不及发达地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普通高等教育是正规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社会精英,将来能够当管理人员、做“白领”,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考失败者的收养所,培养的是工人。从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来看,我国实行的是按分数录取制度,录取顺序是分数从高到低为一本、二本、三本,最后才是高职院校录取,这无疑造成社会认识偏差,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是读书不认真,成绩不好的调皮学生,对当前普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即使读高等职业院校也是无奈的选择。由此形成了全社会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二等教育”、“次等教育”。

2.教育与职业脱节

湖北省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是由中专升格和行业企业的职工大学转型而来的,其教育模式沿袭了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没有行业和企业参与,忽视教学实践性,与企业和社会契合度不够。学校发展前景茫然,专业雷同、对口率低,同质化现象严重,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不强,比如武汉市也将汽车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发展,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都是针对汽车后市场设置专业,没有针对汽车设计和汽车制造设置专业,没有针对汽车新技术和新能源设置专业。高职院校盲目追求大而全,有的院校依据升格和转型之前教师的身份设置专业,专业设置随意、变动频繁,有些专业社会不认可。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失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导致高技能人才流失严重。

3.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失衡

湖北省高等职业学校忽视实践实训教学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其主要原因,一是实践实训基地设备不足。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和设备投入非常大,政府投入不足,行业企业没有投入的积极性,于是高职院校尽量多开设理论性质的专业或者“偷工减料”少开甚至不开实践实训课。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湖北省没有技师学院,高职院校招聘的教师都是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他们受教育的背景主要是理论的学习,缺乏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而招聘企业的高级人才比如高级工程师和技师或高级技师,一方面高级工程师本身已经在一个比较好的岗位,薪酬比较高,不愿意到学校教学,另一方面技师或高级技师由于学历的原因,他们在高职院校进不了编,只能是聘任,影响他们从教的积极性。三是培养模式滞后。一些高职院校采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强调知识系统性的掌握,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重视不够,实践实训学时严重不足,实践实训处于从属地位。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存在,湖北省许多高职院校实现二级独立核算,学院给各二级学院教学经费按招生数量划拨,二级学院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学生进校学习一段时间就派遣到企业实习,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的学时大大减少。这类学生理论的学习也是严重缺乏的。显然,这两种培养方式所教出来的学生都存在严重“跋脚”现象,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学生也不能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4.忽视人文教育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开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职业院校要按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开足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高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而实际情况是高等职业院校大量压缩与专业无关的人文课程,大量安排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以突出技能教育。以笔者所在的汽车学院为例,德育课程以各种理由调整和压缩,《大学语文》由原来的两个学期压缩到一个学期,学时也压缩到了每周仅两个学时,《高等数学》只有两个专业开设,学时也很少,从未开设历史、健康和艺术方面的课程。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职责,并不是为特定的工作培养特定的技术工人,而是要让学生“在充满变数的未来能获得成功”。因此,德国职教体系的学生,仍需要花费近八成的时间学习数学、科学、语言等综合性知识[2]。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更应该具有健全人格,陶冶性灵比造就专家更为重要。

5.“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

“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但由于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包括购进实训设备和建立实训基地,很多职业院校没有这方面的实力,湖北省及各级政府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导致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更谈不上理实一体的教学。有的高职院校即使投入资金购买了实训设备,由于缺乏“双师型”教师,实训环节也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画饼充饥”现象普遍存在。在学校实训基地,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实训操作,有部分学生没有到企业实习,即使到企业实习只是顶岗操作,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不到提高。尽管各级政府一再要求企业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由于缺乏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企业出于自身生产效益和生产安全的考虑,不愿接收实习生,如此,“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

6.“校企合作”模式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

湖北省是工业大省,校企合作形式很多,参与的企业逐年增加,但由于相关政策法规滞后,运行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不成体系,没有形成组织或者说形成一种系统,造成校企合作不深人、不稳定。校企合作没有引起湖北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制定有关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方面的政策。因为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政策保障,校企合作的任何一方都可以轻易解除合作。此外,校企合作双方没有把共同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没有把双方优势嫁接在一起,合作只是肤浅形式上的合作,只是政府、学校和企业在文字和数据上得到体现。没有实质性的校企合作,高技能型人才紧缺始终得不到缓解。

三、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探究

(一)制定新的政策和制度,从根本上治理高技能人才紧缺

1.政府层面

(1)积极正确引导社会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政府有组织地通过舆论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两者没有高下和优劣之分,高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不是人生的失败者,只是文化基础薄弱。政府文件、领导讲话和新闻媒体要强调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引导社会尊重劳动,提倡劳动光荣的价值取向。

(2)认真落实职业教育经费投入。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提出了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第一步政府要认真落实此规定。落实高职院校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达到本地区同类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落实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改革财政拨款偏低的问题。第二步各级政府制定合理投入职业教育增长机制并加以实施。湖北省要学习江苏省的经验,认真落实教育费附加30%、统筹职工工资总额0.5%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新增地方教育附加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对经费的使用,政府要进行评价和监管,保证经费的正确使用。

(3)政府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政府对企业制定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政府积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层次发展。调整高等教育的格局,将竞争性不强的三本院校改为应用技术型本科或技师学院。指导和规范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政府减少对教育的干预,改变对高职院校多头管理的现象。下方人事权限,对行业企业高级人才的聘请,高职院校有自主权。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不要限制。

2.学校层面

(1)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体制。高职院校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改变等、要、靠的做法,主动寻求行业、企业合作,特别是省内的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平台。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之源,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倒逼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专业设置要紧贴市场。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特点,让行业、企业协同参与专业的设置与调整,专业设置要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协调,现有专业重新优化和整合,淘汰市场适应差的专业,壮大特色专业,重点扶持与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避免专业趋同现象,办出学校自己的特色和专业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引进企业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不畅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和产学研等形式提高本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开展学生订单培养项目时,可以同时派教师下企业学习和锻炼,时间不少于三个月。目前教师不愿意下企业学习和锻炼,认为时间长、辛苦、生活不方便等等,关键是缺少激励机制,比如将下企业的时间和效果作为评先评优、晋级的依据,同时在下企业期间增加补贴,提高薪酬。

3.行业企业层面

校企合作需要行业企业的指导和参与,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创造培养环境,共同实施培养计划,共同评价培养结果。行业协会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塔建高技能人才交流展示平台。企业以主人公的姿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十二五”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派企业高级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协助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等等。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来自于湖北省部分高职院校能够提供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以及研发与技术支持。

(二)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探索

1.职业教育集团

《决定》提出“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有七百多所职业教育集团,其中湖北省有二十多所职业教育集团,但基本是松散的联合体,要发展成实质性的职业教育集团,可以进行如下探索:一是完善政策法规。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让成立集团的行业企业真正享受政策红利;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二是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的法人身份。企业和高职院校出资组建公司,建立具有独立民事资格、自主发展和合作育人的实体。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购买服务、统筹协调进行监督和协调,以确保职业教育集团良性运转。三是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结构治理。政府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成立集团联席会,联席会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发展开展研究、决策和设计。由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成立集团理事会,由行业企业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董事会,理事会和董事会负责制定和修改集团章程,明确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的职责,制定抱团发展的机制,建立具有管理集团事务的独立法人治理体系。

2.现代学徒制

《决定》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现代学徒制是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一线实习和培训。政府对职业制定毕业考核标准,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评判水平。湖北省部分高职院校目前正在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比如笔者所在的汽车学院与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福特班”,招收学院学生,在班级里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交互培养,学徒每周有三到四天到企业接受实践教育,一到两天在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总共学习和培训的时间为两年半(第一学期为预备和选拔)。与湖北省三环集团合作开设“三环班”,招收集团员工,学徒不离开岗位,学校导师负责理论学习,企业导师带徒进行岗位培训,总共学习和培训的时间为三年。这两种形式降低了企业用于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本,有效的保证了企业所需的高技能,是提升新生代平民子女岗位职业能力和学历的有效途径。

3.终身学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处在深刻变化和调整中,人们的就业形势和岗位成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决定》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学习的理念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为了推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进行了如下探索:一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课程衔接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证,具体做法是推进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推进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开展衔接。湖北省从2015年开始18所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建立从专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前提。二是利用互联网开展大规模在线公开课(MOOC)。职业教育的在线公开课几乎是空白,各级政府要给予经费支持以及政策引导。具体做法是:(1)将企业的培训课搬上互联网。目前中国有1千多个企业大学,把一些适合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培训课放到网上去。企业招聘人才时将企业的培训课考试成绩作为招聘人才的重要依据,这样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真正解决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的问题。(2)国家示范高职和骨干高职以及重点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课程首先开展在线公开课,并将此作为评估的依据。(3)大力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优质课评比并将优质课搬上互联网。大规模开展在线公开课能够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

[1]涂文学,何德延,叶学文.湖北高职教育在全国地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2):1-5.

[2]石睿徐,和 谦.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职业教育学生并不是失败者[ED/OL].(2015-01-06)[2015-02-18].http://edu.gmw.cn/2015-01/06/content_14409209.htm.

猜你喜欢

高技能湖北省校企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校企合作五反思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