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引入地方音乐资源可行性对策探析

2015-03-29

关键词:民族特色民族音乐海南

崔 燃

(海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引入地方音乐资源可行性对策探析

崔燃

(海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作为专业的音乐教育体系,发挥着教学、科研、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基本职能,其对于系统性地发掘、保护、传承地方民族音乐资源是责无旁贷的。文章以海南岛为主要调研对象,以海南师范大学首开地方民族特色选修课为案例,探讨实现高师音乐教育特色化和保护、传承地方民族音乐资源的双赢局面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师音乐;地方音乐;海南岛;可行性对策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是以培养音乐人才、传承现代音乐体系和发掘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为手段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为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的音乐教育需求,更好地发挥其音乐教育、音乐文化研究和积累的基本职能,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高师音乐教育有必要研究、发掘、引入地方音乐资源,在明确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方向、调整课程结构上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性。

我国是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民族文化积累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在风俗礼仪和民俗节日中逐步积累出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通过特定乐器或口头传唱的形式广为流传。这些地方音乐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性传统文化的的载体,丰富和发展了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因此更加有必要利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资源,对这些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应积极保护地方民族音乐资源。不仅要促进师范院校的音乐学科建设,制定有特色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同时,更要在教学观念上的突出民族特色性。

一、高师音乐教育有能力系统性地发掘地方音乐资源

高师音乐教育机构是我国音乐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长期积累发展的音乐教学、科研系统,音乐人才集中、智力资源密集,从民族地方音乐资源采风、历史文化的研究等方面都可以做到系统化和规范化,结合高师音乐教育自身的科研能力并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可以使散落在各地的民族特色音乐能够以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式呈现在音乐教学作品中;并通过相应的高师教学改革,使其教学内容系统化、教育方法集约化和教育手段规范化,从而达到完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和保护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双赢的目的。

从高师音乐教育的办学理念上看,音乐教育始终贯彻艺术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高师的音乐教育理念可以从地方民族音乐的研究、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体现。将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引入高师音乐教育会向音乐专业学生传递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展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艺术源泉,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今后走上艺术道路奠定基础、指明方向。通过掌握多元音乐艺术文化专业的学生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能够使地方、民族的音乐文化得以推广。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融合。

从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来看,是以培养音乐教师为主的教育机构,加强高师院校的地方民族音乐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进行相应的专业改革、课程建设,进行民间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教学,使作为未来大众音乐文化启蒙者的音乐教师们,能够更为广泛地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使地方音乐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

二、高师音乐教育利用可行性的教改方案引入地方音乐资源

当前我国高师的音乐教育体系对于吸纳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尚处于探索阶段,当地方民族音乐的发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就要通过教学体系自身的系统性改革,将地方民族音乐纳入到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为此,要在教学理念、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上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首先应是教学理念的变革。在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上,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和学生对地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对于民族特色文化的认可是教学改革可持续的动力来源。在总结和发掘地方民族音乐的文化作品和文化精髓基础上,结合音乐学科的专业特点,从培养人才的内在规律出发,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形成多元的文化理念,通过系统的专业化教育,逐步形成音乐教育专业师生对地方民族特色音乐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以保障教学改革的可持续性。

在专业设置上保障相应的教学、科研资源。高师音乐教育的系科专业设置要适应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需求,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上,首先要明确开设此类课程专业调整的必要性,保证对教师资源的合理投入,引导师生进行地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和传承的思想观念,在教学大纲中确立地方民族音乐的地位;在拓展学术交流上,广泛推动地方民族音乐学术活动,并在采风和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教学和实践,构筑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课程设置布局合理,重视教材建设,按确定的方针和比例,在不同年级编入相应的地方民族音乐作品,探索适合音乐文化继承发展教育的教学方法,并广泛开设民族特色选修课程,在民族、地方特色课程的建设上要敢于创新。从海南师范大学首开民族特色选修课《海南民间歌舞赏析》的教学经验来看,海南师范大学作为培养地方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在丰富学科内容,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地方特色的教学尝试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把当地优秀的民族音乐融入音乐教育体系的同时,对本地民族优秀文化也起到了直接的传承作用。

三、高师音乐教育开设民族特色音乐课程融合地方音乐资源

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课程建设体系,课程建设的风格单一,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高师音乐教育开设民族特色音乐课程,一方面可以完善既有的教育课程体系、突出课程建设的风格;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多元化培养。

(3)定额偏高。施工项目大,工作量大,工期长,涉及分项众多,定额的过程不明确的情况经常发生,从建设单位来说,希望定额套用尽可能低,控制成本;施工单位要利用较高的收费配额获得较高的利润,因此,一些施工单位往往采用定额取费就高不就低的方法来获得较高的利润。工程量的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同造价人员的结果往往会有一定的差异,建设单位单位下意识地认为施工单位会夸大工程范围,而施工单位也明白,最终结算金额会在上报的项目金额的基础上打折,所以就直接在工程量和金额上高报,希望最终结算金额还会有可观的利润。

高级音乐教育开设民族特色课程既是完善高师音教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面向市场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需要。开设特色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训练音乐专业技能。学生通过民族特色课程的学习,拓展其民族音乐文化视野、增强民族认同感、提升音乐素养。

开设民族特色课程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学生接受音乐专业训练除了需要一定的音乐感觉等天赋能力外,更需要在对音乐理解基础上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对于民族特色音乐课程的学习,其本身就是对演唱、演奏等艺术表现手法的二度创作,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创作能力。

民族特色课程还可以作为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空间。一般来说,音乐专业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声乐、器乐甚至舞蹈等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一些地方民族特色音乐、舞蹈等技能,那么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就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开设民族特色课程可以采用选修课的方式,体现出地方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的多元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以海南省为例,海南省内有以黎、苗族为代表的多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构成了丰富灿烂的海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这些少数民族都具有独特的可以深入发掘的民族歌种、乐种、剧种,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加以系统化整理,由学生依照课程的内容和自身的兴趣选修相关课程,必然形成课程自身的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良性局面。

四、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海南本土音乐艺术研究和作品创作上取得的相关经验和成果

(一)设立民间音乐研究机构并积极开展研究交流活动

发掘地方特色音乐资源应设立高等师范院校的民间音乐研究机构,调动和发挥高等音乐院校的研究资源和能力,发挥地方高校在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优势,为本土音乐文化在学校中的传承提供持续的可能性。

2005年,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了海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全院教师以研究所为基地,大力推进海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音乐学院教师先后成功申报了以海南民族民间音乐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省级课题11项,校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六十余篇。[1]

2014年12月,在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召开了全国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本次大会上共有来自全国二十多几位的专家、学者、黎族音乐传承人及教师做了学术报告,并成立了“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南海音乐文化研究基地”,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黎族音乐等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会后还出版了论文作品集。

(二)组织教师广泛地开展音乐采风并积极创作新作品以丰富教学内容

将本土音乐文化转化为高师音乐教育,需要创作地方音乐的作品丰富教学内容,并制作成合适于课堂教学的教材。要求教材内容具有一定代表性、准确性,既要满足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力争做到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另一方面音像资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海南民歌题材广泛,如能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播放相应音像视频,这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先后组织学院教师赴琼中、保亭进行黎族民间音乐采风;赴儋州、昌江、东方进行调声民族艺术采风,立足民间音乐艺术,把民族音乐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组织部分教师先后编写了《聆听大地》、《椰岛组歌》、《黎族合唱曲集》等作品。[1]

2008年由音乐学院教师创作的具有浓郁海南民歌特色的合唱作品《捡螺歌》,被音乐学院学生合唱团作为参赛曲目赴京参加CCTV 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2009年由音乐学院舞蹈教师编导的以海军生活为题材的《快乐甲板》、2013年创作的《南海潮》和2014年创作的《耕海人》三首带有海南韵味的舞蹈均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比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节目创作奖。

在教学内容的积累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海南本土音乐网站的方式,为提高海南民族音乐的影响力创建平台。可先分别建立音乐欣赏、普及教育、学习讨论、作品发布、友情链接等几大板块。负责人将现有的音像视频资料上传到音乐欣赏板块中与学生分享;将与海南本土音乐相关的历史、音乐文化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上传到普及教育板块中;学习讨论板块中将引导学生如何欣赏、演奏、演唱及推广本土音乐的展开交流;作品发布板块中为擅长作品创作的本土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在友情链接板块中将已有的涉及海南本土音乐的相关网站一一列出,并尽可能将已发表的论文或研究成果进行连接,供学生学习参考。

(三)增开特色民族选修课程把作品转化为教学成果

在高师特色音乐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地方音乐文化素养的复合型师资人才。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培养出来的师资人才应具备双重性:既要继续保持“师范性”,又要体现“地方性”。这样的培养目标更具有指向性。[2]海南省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于海南省内师范院校专业毕业生,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未受到有关海南地方民间音乐的专门教育,他们很难在教学中起到地方民族音乐的传承作用。

海师大音乐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学科设置、师资教学等诸多方面都能为本土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承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依托本土音乐资源开发出更多特色课程,进行多题材作品创编,打造自己独特的教学品牌。首开地方特色民族选修课:《海南民间歌舞赏析》、《黎族乐器制作及演奏》、《海南地方民歌欣赏》等课程,将其作为学生学习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课堂实践。

在地方高师特色音乐教学中,有必要将海南本土音乐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如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增添地方民族音乐采风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海南本土音乐文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可将儋州调声、黎族民歌及有代表性的琼剧旋律加入到视唱、旋律听写、节奏听写等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提高视唱听写和记谱能力的同时有更多机会熟悉海南本土民族音乐,为日后的教学及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及特色音乐课程的设置,创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体系,在丰富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的同时保护、传承地方民族音乐独特的资源,通过培养多元化音乐教育人才,以实现“引得进来、走得出去”的良性循环的双赢格局。

参考文献:

[1]陈多佳.略论海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J],华章,2012(1):119.

[2]张睿.论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音乐文化中大可作为——以海南黎族民歌的保护和传承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106.

(责任编辑:李莉)

On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Local Music

Resources into Music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UI Ran

(SchoolofMusic,HainanNormal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Abstract:As a professional music education system, music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erforms the basic functions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 music teacher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systematically exploring,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local ethnic music resources. With Hainan Island as the major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optional course on local ethnic music in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 study case,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attaining the win-win situation in making music educat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ecome more characteristic as well as in protec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local ethnic music resources.

Key words:music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local music; countermeasures for 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5)-11-0141-04

作者简介:崔燃(1976-),女, 黑龙江牡丹江人,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收稿日期:2015-11-04

基金项目:2012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Hjsk2012-42)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民族音乐海南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