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障碍分析
2015-03-29迪丽努尔阿西木
□文/迪丽努尔·阿西木
(新疆商贸经济学校 新疆·乌鲁木齐)
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外贸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中亚国家的产业结构单一,工业没有发达,产业结构中农业占的比率高,典型的农业大国。虽然中亚国家的居民收入普遍比较高,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主要是靠自然资源出口和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比较慢,这些国家的对工业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需求远远超过国内供给,中亚各国即将成为中国高科技产品、工业产品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主要对外市场之一。
新疆与中亚国家市场相邻,地理位置近,运输成本低。新疆的石化企业加工能力很强,但本地产油不够消化,中亚国家的石油需外销,离新疆距离最近,建立输油管道最为方便快捷。目前,已经建成中哈输油管道,正在建设中亚输气管道,未来哈、土、乌三国的油气资源将源源不断输入新疆,并通过我国西气东输一、二线分别输往全国各地,以解除中国目前面临的能源安全威胁。新疆和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在商品的需求方面也很相似,因此对周边国家市场的理解程度和运作水平上就有自己的相对优势,且新疆的商品在这些国家的认同度非常高,加快与周边国家贸易,对新疆的经济建设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新疆的稳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富裕,以及各民族间相互和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一、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发展现状
新疆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始于前苏联时代,它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20 世纪90年代至今,新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起伏不定到平稳快速增长。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方式,是我国全方位开放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边境贸易成为新疆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也成为区域经济对外贸易的支柱和主要拉动力量,研究新疆边境贸易的发展现状、特点、趋势,对促进新疆边境贸易壮大和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新疆毗邻中亚国家,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和通道。中央政府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的宏观战略部署为新疆提供了发展通道经济、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历史机遇。而加强新疆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口岸建设,降低疆内运输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是发展通道经济的基础。使新疆对外贸易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成为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这对于加快新疆对外开放步伐、加速发展通道经济、逐步融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新疆经济增长都有重要意义。
(一)贸易规模不断增长。2008年以后的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贸易总额保持平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中新疆起着重要作用。新疆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呈现出高速增长势头,2012年新疆的对外贸易额达到251.7 亿美元,比2011年的228.2 亿美元增加了10.3%。新疆与哈国贸易额2012年达到201.2 亿美元,比2011年的192.35 亿美元增加了8.85 亿美元,占全国与哈国总额的42.45%;新疆与吉国贸易额2012年达到38 亿美元,比2008年的0.99 亿美元增加了37.01 亿美元,占全国与吉国总额的76.47%,2008年达到最高额度为79.7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39.34%;新疆与塔国贸易额2012年达到17.22 亿美元,比2008年的0.071 亿美元增加了17.149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64.83%,占全国与塔国总额的83.24%。即便是增长速度最低的新疆与哈国贸易也在4年间增长了5.6 倍,增速远高于同期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而且从贸易规模来看,始终是新疆与各国贸易中规模最大的。新疆与吉国贸易规模虽然一直是仅次于新哈贸易,但5年间新吉贸易增长高达39.3 倍,从而大大缩小了与新哈贸易规模的差距。新疆与塔国贸易规模在2008年本是最小的,但4年增长120 倍,是上海合作组织五国中最快的,所以2012年新塔贸易规模跃居第四位。至于新疆与乌国、俄国贸易则发展的不尽如意,不但规模小,而且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乌国在五国中经济实力仅次于哈国,远高于吉、塔两国,所以新乌贸易仍具有提升空间。
(二)贸易合作层次不断提高,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新疆与中亚国家对外贸易的形式多年来变化较大。从20 世纪90年代初的易货贸易方式,到了90年代中期的现汇贸易、加工贸易、旅游及探亲购物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技术贸易、展会贸易等。近10 余年,双方经贸合作的范围从最初的边境地区迅速扩展到各自经济辐射区。中方扩展到内地各省区,甚至港、澳、台地区;中亚国家扩展到俄罗斯、东欧乃至西欧国家和地区。双方的合作不再是小范围的地区性合作,而成为受到亚洲乃至世界广泛关注的区域性经济合作。双方合作逐渐形成了多成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合作的格局。
新疆向中亚国家随着双方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双方进出口的商品品种不断变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最初从进出口需要的几种初级原产品,发展到化工、轻纺、农机、建筑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农产品、家电产品、食品、日用品、电子和机械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产品,甚至包括生物制剂等高科技产品。
(三)合作范围领域不断拓宽。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范围由最初的边境地区迅速扩展到各自的经济辐射区。中方扩展到内地甚至港澳台地区;中亚国家扩展至俄罗斯、东欧乃至西欧国家和地区。双方合作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合作的格局。合作已涉及农业、渔业、林业、矿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筑建材业、化工、医疗、轻纺、机电、交通等多个领域,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四)贸易方式日益多元化。改革开放初期,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方式基本上都是易货贸易,近年来贸易方式趋于多元化,逐步形成了以边境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易货贸易、旅游贸易、转口贸易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格局。其中,边境贸易在新疆与中亚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边境贸易占新疆对外贸易总额的56.2%,占据了新疆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
二、新疆与中亚五国对外贸易的障碍
(一)出口商品结构单一。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偏重农业产品和百货商品,附加值很低。新疆的2012年主要出口商品额为27.1358 亿美元,其中鞋类最大19.0232亿美元,占总额的70.1%,番茄酱5.0926 亿美元,占总额的18.8%,棉花和棉花织物2.5631 亿美元,占总额的9.4%,其他产品总额0.4569 亿美元,占总额的1.7%。新疆对外贸易以农业为主导、其他电子仪器、机电设备等先进装备的生产制造业,生物制药、可再生资源与新材料的研制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二三产业发展落后。新疆的棉花、番茄等特色种植业、细毛羊养殖等畜牧业以及环塔里木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特色林果业成为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的主导产业。失衡的产业结构使得新疆本地的出口商品大量集中于棉花、番茄、瓜果、羊毛羊绒、牛羊肉等附加值较低、科技含量低的特色农牧业产品及简单加工品以及焦炭等原始资源性产品。
(二)进口加工消化能力较低。新疆的对外贸易主要依靠转口贸易,2012年新疆本地海关进口商品额143.6 亿美元,但新疆本地的进口额52.95 亿美元,占到海关所在进口额的1/3,这表明新疆本地的进口加工消耗能力过低,新疆的对外贸易只能靠收数量很小的手续费、运费和保管费的转口贸易来保持发展。新疆的进口加工消耗能力较低的原因是新疆工业发展比较落后,对进口的自然资源的加工能力不够强,新疆的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主要是农业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自然资源的企业太少,规模小,所以这些自然资源,进口新疆后直接调出到内地地区进行加工和处理,导致新疆进口加工能力较低的被动局面。
(三)贸易交易成本居高不下。首先,贸易结算方式落后,支付手段单一,大部分结算方式以借贷和现金结算完成,在双方边境口岸缺乏相应的贸易结算机构,加大了贸易双方的交易风险;其次,双方尚未建立有效解决双方涉外经贸问题的仲裁机构,对进出境限制较多;加上中亚地区赋税多杂、外汇管制苛刻,办理签证、劳务许可等手续繁复且办理时间较长,货物运输成本高、安全性差、通关效率低,影响了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再次,双方金融体系不完善,相互金融市场开放度有限,加上未开展境外商业保险和信贷等业务,新疆与中亚国家大额交易主要通过第三国银行的汇兑业务和信用证业务完成,增加了中方贸易交易成本。
三、促进新疆与中亚五国对外贸易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职能的发挥。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健全法制,规范市场。要特别争取国家的贸易优惠政策,对喀什、霍尔果斯等经济特区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规范边境贸易市场秩序,坚决打击违规操作,引导企业有序竞争。同时,新疆应加强口岸建设,简化商品进出口手续,提高通关速度,提高贸易合同的履约率,使“灰色清关”和“灰色通关”尽快正常化和规范化,为贸易发展创造良好服务环境。
(二)积极开拓新市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位置,新疆可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通过陆路运输成本低廉的优势,把自己打造成贸易中转站,让内地货物通过新疆流向世界。与此同时,在进入新市场前,企业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了解当地政策法律和风土人情,通过参股、建立合资公司、开设子公司等方式与当地企业合作,各施所长,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贸易健康发展。
(三)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新疆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产业扶持、政策优惠等手段,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推进特色农业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通过技术进步,使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从初级低档产品为主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转变。积极通过加工贸易在新疆落地生根和转型升级,培育自主品牌,壮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办好出口商品基地,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
(四)加强外贸人才培养。新疆外贸人才比较匮乏,应当在新疆高校的经贸专业中开设关于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情况的课程,在增加外贸人才数量的同时注重外贸人才素质的提高,在培养英语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俄语人才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有专业知识尤其是有语言能力的人才,同时利用好现有的既有语言能力又有经贸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1]朱金鹤,崔登峰.新疆与中亚五国对外贸易:优势、障碍与对策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0.12.
[2]任群罗,文亚妮.新疆与中亚五国对外经济发展水平比较[J].新疆财经,2011.2.
[3]陈兵,葛飞秀.试析新疆外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2.
[4]李豫新,陈淑嫱.新疆与中亚国家产业互补性与竞争性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