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块体东北缘强震形变前兆研究
2015-03-29张四新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
张四新(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
青藏块体东北缘强震形变前兆研究
张四新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
青藏块体东北缘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形变监测网络以来,先后发生7次中强地震。利用区域水准以及跨断层水准等不同时空尺度的形变资料,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1986年门源6.4级、1990年天祝、古浪6.2级等7次中强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特征的回溯性研究,分析震前形变异常时空变化基本特征,总结其在震前形变异常的共性和差异性。由于地震前的形变资料的时空尺度不尽相同,为此,在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形变场”—“断裂带”—“断层”的分析思路,着重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垂直形变动态变化,进一步细化强震前后构造活动的微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如下。
(1)1986年门源6.4级地震形变前兆。1980年以后北祁连山区恢复继承性上升,两侧的压性盆地下沉。1983以后升降差异运动显著增大,地震所在的冷龙岭断裂附近出现压性隆起区,并伴随有形变高梯度带产生。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带距震中约80 km扁都口测点基线、水准于1985年以后同步偏离稳态,出现加速或反向变化。
(2)1990年天祝-景泰6.2级地震形变前兆。1983—1989年北祁连山区和走廊盆地的升降差异运动加剧,古浪-天祝所在的乌鞘岭相对武威盆地隆起明显,民乐-古浪一带形成形变高梯度带,地震发生在形变高梯度带边缘附近。震前跨断层异常数目不多,距离震中106 km的大水头场地1987以后明显偏离稳态,出现加速态势。
(3)1995年永登5.8级地震形变前兆。1989—1993年古浪-天祝一带有一显著隆起区,天祝、景泰、永登一带形成与隆起区相连的形变高梯度带,地震发生在梯度带的南缘附近。孕震过程中近源区附近有乌鞘岭、窝子滩和大水头3处垮断层场地出现α,β,γ相变化异常;外围区1993年以来先后有10余处场地出现台阶、突跳异常变化。震前断层形变异常较多。
(4)2000年景泰5.9级地震形变前兆。震前近源区的海原断裂带西段出现α,β,γ相变化异常,而位于六盘山断裂带等远场区则以较大幅度的尖点突跳异常为主。
(5)2002年玉门5.9级地震形变前兆。1995—2000 年,走廊拗陷带中东部的民乐、武威等盆地相对祁连山中东段的一侧的俄博、民和恢复继承性下沉趋势,且垂直差异运动增强范围扩大,除民乐—民和一带形成NNW向形变梯度带外,西部的玉门镇—酒泉也形成一NWW向形变梯度带。位于祁连山西段的玉西线2000—2002年相对1979—2000年形变加速明显,玉门5.9级地震就发生在玉西线东侧。
(6)2003年民乐6.1级地震形变前兆。在经历了1995—2000年的缓慢形变阶段后,2000—2002年祁连断裂带中、西段形变显著加速。2003年3~10月断层形变异常数量经历了一个“少—多—少”的演变过程,并沿构造体自外围向震中附近收缩。
(7)2013年岷县6.6级地震形变前兆。地震前,临潭—宕昌断裂以北区域附近存在垂直形变高梯度带,地震发生在垂直形变高梯度带边缘。临震前,距离震中50 km跨断层短水准四店场地,跨断层测段414←411段在2013年7月18日出现5.5 mm的巨幅形变,明显超出该场地历史形变幅度,震后7月28日监测出现快速回返。
研究得出的结论:从7次震例所对应的地震形变前兆看,震前都经历一个应变积累过程,具体表现就是出现一定范围的隆起区并伴随有形变高梯度带产生,且在震前均有可靠的断层形变异常出现。从发震地点看,均位于形变高梯度带及附近地区;从发震时间看,有些背景形变异常出现后不久即发生地震,有些则要持续较长时间才发震;从发震强度看,目前较难判断,但似乎与断层异常的数量并没有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