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浅议
2015-03-28郭晓红
□文/郭晓红
(河北省铁路管理局 河北·石家庄)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
预算是根据单位战略目标所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计划,以及以货币和其他数量形式反映单位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部经营活动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包括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
特种决策预算是指单位不经常发生的,需要根据特定决策临时编制的一次性预算,特种决策预算包括经营决策预算和投资决策预算。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预算管理是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所谓战略目标,是指单位长期性和整体性的目标,如果没有成文战略,那就是管理层的基本想法。通过编制预算可以使单位战略目标数量化,通过执行预算可以使单位实现战略化利益。
预算管理是优化分配单位资源的工具,通过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判断单位资金的投资效果,优化单位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
预算管理是单位各级领导和各部门之间沟通的工具,预算编制实际上是统一单位战略目标,优化配置资源的工具。通过编制预算可以使单位各层领导统一认识,明确生产经营目标。
在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也日益明显,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务必要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这就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业单位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事业性收费以及经营收入,合理有效的利用经费才能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科学的财务预算就是促进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和顺利实施以及业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的重要前提。
三、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组织机构不完善。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组织即为本单位的财务部门,没有成立相应的预算管理组织,每年编制预算时,就是财务部门根据以往的发生支出情况编制下一年的单位预算,发生业务的部门并不参与预算的编制,这样使得预算流于形式。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预算管理活动有序进行的保障,组织机构不完善就不利于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精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编制年度预算前,对全年工作缺乏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编制的预算没有经过充分的了解和思考,没有站在单位全局考虑,而只是站在本科室或本部门。致使编制的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更无什么严密性可言,导致年度中间预算追加频繁,使单位在很多时候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在编制专项公用经费预算时,有业务项目名称,但无相应的预算经济指标列支内容。致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控依据,给预算的审核批准、预算的执行、预算的监督、预算业绩考核等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预算执行制度不规范。基本支出与公用专项支出界定不清,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不够准确,基本支出经费保障不足,基本支出的日常公用支出与公用专项业务支出内容界定不明晰。各预算单位为了弥补部门公用经费缺口,容易出现挤占挪用预算公用专项经费现象,如将一些会议费、差旅费、水电费等理应属于基本支出的列入公用专项支出,致使公用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受到影响。
四、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具体策略
(一)预算组织机构设置。单位应设立预算决策层,决策层由单位一把手牵头,成员应包括单位各副职及主要业务科室的负责人。各科室成立预算领导小组,预算领导小组由各科室成员组成,负责编制预算的管理办公室由财务部门组建。
预算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
1、传达预算的编制方针、程序,具体指导预算草案的编制。
2、根据预算编制方针,对各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协调和平衡、汇总后,编制单位的预算草案,报预算决策层审查。
3、为本单位各部门的预算小组提供咨询帮助。
4、监督、控制本单位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
5、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交预算决策层审议。
6、遇到特殊情况,向预算决策层提出预算申请报告。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我国要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首先是提高相关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单位的预算管理情况,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循自己的职业操守,并在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过往经验,避免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将造成问题的因素扼杀在萌芽中,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整体提高自身水平,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并且避免违规违法财务管理活动的进行,维护事业单位的形象。
(三)加强预算管理,保证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国家财政部门向事业单位拨款时需遵循其工作准则,即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管理应加强预算管理方法,预算管理体制经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后,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增加的更为丰富,可行性措施更加精准,能够更加有效地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科学的执行,全面的监督,使预算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严格控制事业单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核查工作,使资金实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