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客空间运营模式探索
2015-03-28蒋建强陈志峰
□文/蒋建强 杜 刚 陈志峰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大学生创客空间的建立主体是谁,是高校?是政府?还是企业?现在大多数地方建立的创业孵化基地,是由政府批准,在校外建立的一个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服务的组织,虽然有一个载体,但是只能为已经有创业打算的大学生提供平台,并不能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灌输创业思想,形成创业思路,与真正的创客空间理念还有一定的距离。高校在校园内建立创客空间也应从根本抓起,贴近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从入校起就重视创业,把创业作为一个人生选择,而不是像一些大学生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去创业,不得已而为之,很多高校多少都会在学校灌输些创业意识,开几场讲座,设置相关课程,这些久而久之已经成为一些常规性条文,而不是真正把创业植入大学生的思想里,如今高校大多都有创业协会之类的社团,初衷是好的,吸引了大批有创业精神有创业点子的大学生,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相关的培训,没有指导,没有资源去把想法变成现实,所以由高校作为主办方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在校园内建立创客空间可以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从而刺激其潜意识。大学生创客空间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开发、生产经营所必备的场地和办公设施,并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政策咨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和规避创业风险,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这一形式让大学生创业理念在高校中普及。可以看到,大学生是创客空间经营的主体,而高校则是提供服务和指导。从我国高校创业园建设的现状来看,目前大学生创客空间根据投资主体、空间结构、发展目标以及运营模式分为三种。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
“创客”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了一间个人制造实验室,为创新提供平台,使得发明创造不再受地点(如具有昂贵设备的实验室)和人群(如专业科研人员)的限制。它的发展掀起了个人设计和制造的浪潮,创客由此涌现。他们的“创”不只是创新,更是创造。目前,全世界已建立超过1,400个创客空间,英特尔、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创始人物,都曾是典型的创客,创造出了众多改变世界的产品和发明。当创客精神与教育相遇,“创客教育”便诞生了。可以说,创客教育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它主要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外的很多学校都设置有创客课程,开设创客空间,为学生基于创造的学习提供了环境、资源和机会。而在中国的校园里,也逐渐出现了创客教育的身影。一些中小学也分别搭建创客平台并开设了相关课程。
十八大以来,我国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浪潮。当前,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需进一步加快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以构建“众创空间”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让创业者的奇思妙想与市场需求充分对接,从铺天盖地的初创企业中培育出顶天立地的“小巨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二、政府主导、园企合作、园校合作的“大学生创客空间”运营模式
大学生创客空间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实践,即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所创办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创客空间为入园企业提供办公场地、物业管理、工商注册、财税、法律咨询、创业资金、人才推荐、市场开发、招商引资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创客空间的管理机构为:高校大学生创客空间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和创业园指导委员会。创业园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所有进驻的企业进行人员的日常管理、项目管理和组织各种评审、招标与考核。创业园指导委员会,由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学院各部门专业人员兼职组成,负责对园区内的企业进行培训、管理与技术的指导。同时,指导委员会的评审组负责项目评审、指导委员会的选拔、组成与考核。
园区采用开放式办园、封闭式管理的运营模式,把创业园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协调功能的市场化实体,贴近市场,并通过创业园这一平台回报高校和服务地方经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当然,“大学生创客空间”和各级政府、高新区的创业孵化园是有区别的,“大学生创客空间”主要是政府与学校为大学生创业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为大学生创业团体或个人提供免费办公场所。吸纳更多的社会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到创业园中来,支持帮助大学生小企业孵化和各种创新思维的转化。
大学生创客空间,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全部由政府投资,并监督创办企业管理的执行情况,其还是政府职能的延伸,重点是重视社会效益,而对经济效益没有过多强调。高校大学生创客空间所创办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交给学校管理费),优胜劣汰,同时接受学校创业指导办的监督管理。创业园的管理机构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办。全面负责对所有进驻的企业进行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各种评审与考核。把创客空间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协调功能的市场化实体,贴近市场,并通过创客空间这一平台增强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科技工业园区主导、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客空间”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个特定的过程,为了培育项目源完成科技攻关项目,在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转化的进程中对有前途的科技项目进行孵化,一旦孵化成功就可以在科技工业园区进行企业的组建和产业化。学校建立创客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技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客空间设在学校可以顺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一种创业的氛围,让在校的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但仅学校一方运营创客空间的缺点也很明显,如资金来源单一、对象单一、与外界联系不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而且创客空间内企业或公司大都是学生自己经营,学校支持的力度有限,不利于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企业开发与市场着力不均。大学生创客空间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目标。政府有政策、资金优势,企业有资金、项目、业务资源。创客空间吸纳的创业项目越具有行业集中度,创客空间就越能开发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资源、能力来服务驻园企业专业化需求,驻园企业的孵化绩效就越理想。
四、高校主导、政府引领、家庭支持、企业扶持和大学生实践的创客空间五位一体运营模式
高校主导、政府引领、家庭支持、企业扶持和大学生实践的创客空间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运营模式,首先依托于高校独特而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先进的设备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技术革新。主要是将高校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充分结合,促进大学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建立起市场需求和社会资金的共同载体。再进入市场进行运作,这种模式是创客空间的可行模式,也将为创客空间带来新的生命力,是创客空间长久稳固发展的基石。五位一体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又将知识通过实践进行检验,既扎实了创业知识又认识了市场规律。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客空间建立,使大学生们能“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到项目评估、风险评估等辅导和支持。研究认为,在大学生创客空间,学校可以建立“模拟公司”、创业实训专用教室(教室中配有专用的创业经营模拟软件、系统等)、创业项目展示区、创业指导区,一个个创业实战训练场所。都能在学校大学生创客空间里找到。不仅如此,这里还有最新的创业信息,见习、实训信息,创业导师信息,培训信息和各种扶持政策。大学生创客空间的工作人员,由学校的就业服务部门、创业指导部门、创业课程教师等有关人员组成。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为大学生创客空间选派经过专业培训的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面对面的帮助。
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客空间中的模拟企业由学院进行引导,开拓多元的投资环境,实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不管是企业还是学生,首要解决的都是运作资金和成本问题,要实现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化运作,首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商业手段,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高校特殊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地位决定了其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依托这种联系的存在,应鼓励部分条件成熟的企业走出校园,寻求社会企业的赞助,为自己的活动争取资金支持,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可以联合起来,所得到的经费按比例分配,以这样的方式获得社会企业的支持,就解决了经费的落实,企业化运作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模拟企业的经营和运作,要依靠社会资源来推动,在模拟企业与社会、企业接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收、策划和营销等能力,通过大学生创客空间这个平台使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工作方式。
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客空间实行半年考核,将把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与运作良好的企业推向市场,对运作不畅、项目无法适应市场的企业予以淘汰,同时不断扶持新的创业项目入驻。
五、结论
高校应深入调研区域经济建设的重点、难点,根据区域经济特点、自身教育教学改革和创业教育的实际状况,选择切合实际的大学生创客空间的运营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大学生创客空间运营的实效性原则,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而经过实践检验的、务实的运营模式必将对学院和大学生创客空间自身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只有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引入创新机制才能够优化创业园管理,促进创业园的发展,才有利于整合创业资源,各司其职、各尽其长,为大学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这种创新的运营模式创造的创业氛围可以在全校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大家都踊跃参与积极献策,大学生创客空间经过不断的摸索的创新,一定会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走上良性的运营之路。
[1]孔祥云.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中心建设及运行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6.
[2]赵陈萍,钱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客空间的建设案例研究[J].剑南文学,2012.12.
[3]梁正瀚.地方院校大学生创客空间建设和运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
[4]张玉,索志慧.探析大学生创客空间的运营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