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中的非股权经营模式
2015-03-28王香梅
□文/王香梅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兰州)
一、非股权经营模式现状
根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有数据表明,2010年非股权经营模式在全球创造了超过了2 亿万美元的销售额。而且近年来,国际组织一直加大对非股权经营模式的宣传,此举更好的促进了它的发展。因此,随着其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在国际市场中成为最受欢迎而且重要的投资方式。
自19 世纪60年代开始,当时西欧和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开始在海外设立生产性分支机构,从事制造业跨国经营活动,已初具跨国公司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 世纪50年代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垄断资本的大规模对外扩张和生产的进一步国际化,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增加,跨国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跨国经营的三种主要模式:对外直接投资、跨国贸易和非股权投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往往扮演被投资国的角色。但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提高,我国企业也在寻求途径,转变自己的角色,以投资国的身份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FDI 的流量基本呈稳步上升的一个趋势,因此,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迅猛发展的大国之一,有能力而且也有必要在特定的全球经济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寻求更加主动而且灵活的投资方式。
二、非股权经营模式的定义
根据2011年贸发组织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我们将非股权经营模式定义如下:非股权经营模式是跨国公司在不持有东道国企业股份的前提下,来实施管理控制权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主要包括服务外包、合约制造、特许经营、管理合约、订单农业、许可经营及其他类型的合约关系。
三、非股权经营模式的独特优势
非股权经营模式相比于传统的股权投资来说,资金投入较低,风险较小,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打入国外市场,在与本地公司的安排上更具有灵活性。例如,相比于跨国并购而言,非股权的参与方式由于不涉及企业之间所有权结构之间的变动,而是仅通过协议达成一致,各自分工合作。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节约了并购成本和一些中介费用。与新建投资相比,非股权方式的参与,不需要建设新的生产能力,因而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同时,由于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投入资本较少,所涉及的经营风险和政治风险较低,即使最糟糕的情况出现,最多也只是失去收入而已,但这并不是说收入对于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来说无关紧要,只是这相比于股权投资而言损失要小很多。很显然,这为那些未参与跨国经营却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当投资环境欠佳,市场不健全的条件下,即使企业不愿意投入较高的资本,也可以通过非股权形式的灵活安排,达到控制的目的。
在敏感的环境下,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相比于FDI 来说,可能更为合适。就农业而言,土地的大规模收购可能使农民生计、土地权利遭到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利用资源,而订单农业更容易应对与该投资相关的问题。
非股权经营模式相比于一般的贸易出口,可以避免投资目标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且在产品打入目标国的市场后,还可以带来品牌效应等一些好处,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扩张打下了基础。
非股权经营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例如服务外包,企业将非核心的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在该业务领域中具有专业优势的东道国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投资国企业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和企业的核心价值方面,从而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非股权经营模式可以使企业的经验和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许可经营为例,投资国企业允许目标国使用其国的专有技术、商标、商号等资源,并对其收取一定的费用。如一个企业可以授权软件产品的专利权,同时对生产该产品复制品的授权国企业收取费用。许可经营具有高回报率,因为企业拥有许可经营的权力,但并不需要投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
四、非股权经营模式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企业在投资时与目标国和投资国环境所相关的一些宏观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受企业自身的控制,但能对企业的决策起到阻碍或者促进作用。
1、东道国环境因素。首先是东道国市场方面的因素,包括竞争、规模和营销渠道。东道国的市场潜力是对外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企业行为受市场结构的影响,对于潜力低、需求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市场,企业更倾向于以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方式进入;再就是竞争,如果东道国市场竞争激烈,则通常选择以非股权经营模式进入。因为激烈的竞争通常会导致利润较低,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不会以高资源承诺的方式进入市场;第三是东道国的营销渠道也影响企业的决策,例如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在东道国找到合适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以销售协议为基础打入东道国市场。其次是东道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如果东道国政府对贸易实施限制进口政策,如对进口的产品征收关税或实行进口限额等非关税壁垒。则这时企业就可以考虑以非股权经营模式进入市场是否更加合适;第四是东道国间接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三个方面。政治方面主要是指东道国的政局是不是稳定,民族主义情绪是否高涨。如果当地政局不稳定,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则更倾向于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经济方面主要指东道国信用度,如货币币值是否稳定,当地政府是否过多干预金融体系的发展,如果信用度不高,则企业一般会倾向于以较低的资源承诺即非股权经营模式进入。社会文化方面主要指东道国和投资国的语言、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如果东道国与投资国的文化差异很显著,则一般选择非股权经营模式投资。
2、投资国环境因素。首先,投资国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容量,如果一个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容量较小,在国内发展空间不大,则可能会寻求更多的外向发展,但这时鉴于公司资源和实力的限制,以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打入外国市场可能更为合适。当一个企业在本国市场的垄断性不强,但具有较强的竞争性的时候,选择此种方式可以快速的打入东道国市场;其次,国内某些企业是否具有类似的投资经验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因为如果某种形式的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在跨国经营中应用的越频繁,说明该种形式的投资更适合于我国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通过借鉴类似的投资经验,可以降低投资者在跨国经营中选择路径时面临的不确定性,确保投资活动顺利进行;最后,国内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和政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当国内生产成本很高,高于东道国时,企业一般会选择服务外包等非股权经营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此外,国内的政策若限制其他形式的投资,并且对出口实行鼓励政策,则会使企业更加倾向于以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方式打入东道国市场。
(二)企业自身的因素。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一般来说,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企业,在选择以何种方式打入国际市场时更占有主动性。因为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的,这些独特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由于企业资源的丰裕程度通常与企业的规模密切相关,因此企业的规模对投资者是否会以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打入外国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一个规模较小,资源相对有限的企业往往会选择以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打入东道国市场;同时考虑产品的类型和地位。一般来说,以非股权经营模式进入东道国的往往是一些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产品;另一方面若从产品地位的角度分析,非核心的技术或产品越可能采用该方式如服务外包。
五、非股权经营模式在中国对外投资中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间的资本流动加快,各个国家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本的高效利用,都加快了FDI 的步伐,截至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078.4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8%,连续两年位列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竞争力,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但由于东道国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工会组织等障碍的存在,使我国企业在东道国的业务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从而加大了企业投资失败的风险。
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如今国际生产不仅限于贸易和直接外资两个方面。非股权经营模式在国际生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为其具有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第一,采用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方式可以从投资目标国得到廉价的和稀缺的资源,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而且因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不持有当地企业的股份,更容易被目标国所接受;第二,非股权经营模式因具有灵活性,容易实施,而且这种形式的投资受东道国和投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限制较少,而且对东道国的设施配置要求也相对不严格,因而此方式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开拓市场的机会;第三,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风险低,但可以得到稳定的收益。因为这种形式只要求严格按照合同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去,所以,只要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能得到稳定的收益。
对于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因为这种投资方式所具有的这些独特的优势,为其提供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因为中小企业往往资源不充裕,缺少市场竞争力和相关技术。由于股权模式的投资如独资、合资等通常需要支付较高的资金和资源。因此,高资源承诺的进入模式对中小企业来说相对困难,这时,非股权经营模式作为一种投资方式,使这些企业可以以较低的资源承诺打入国际市场,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且当它们以该种形式进入国外市场后,可以熟悉当地的经济、文化、法律和政治环境,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创办企业。
对于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来说,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跨国经营的路径,使其不再仅限于独资合资等股权形式的投资。这些企业可以将自身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非股权经营模式,或者将股权与非股权经营模式的投资结合在一起,在国际市场上发挥出更多的自身优势,增强我国的国家实力。
非股权经营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并不是要将传统的对外投资方式取而代之,而是更好地协助直接外资,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使得在投资输出既定的基础上,取得更大化的收益,从而加快实现企业投资化的进程,为其赢得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1]李继学.非股权经营重塑投资格局[N].中国财经报,2011.7.
[2]张娜.非股权经营模式更受跨国公司青睐[N].中国经济时报,2011.10.
[3]张琴,余雅乖.跨国公司海外经营过程中的股权安排研究[J].经济纵横,200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