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浅议
2015-03-28刘东坡范文静
□文/刘东坡 范文静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蚌埠)
一、引言
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未来能否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承担着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还发挥着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正因为它不单单只是一个执行部门,还具备着代表国家层面对经济走向拥有导向的能力和出于非营利性目的的运作机制,让每个国家不得不重视它。作为如此重要的一个部门,它的权力大小与否,至关重要。
中央银行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能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撑着一国的经济进步是现在所需要关心的。不管是继续不断摸索还是停下来等待着先行者们的宣判,都要在不断地与世界融合的同时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找寻出与国情相符、与时代向荣的思想和运作方式,真正地让中央银行能够拥有处在它所在的位置所需要发挥出来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们需要充分地意识到中央银行的巨大作用。这要求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应基于现状找出与当下国情不相符合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适时地注入新鲜的元素,奠定它的地位,实现经济的进步,促进国家的繁荣。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现状
从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完全划分开来时就代表着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正式确立,我国的银行体系也真正地在体制上进行改变,顺应了世界的发展需要,与世界接轨,互相融合。虽说至今经过许多年的改革与摸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许多目前无法消去的弊端。
(一)中央银行在决策上存在着独立性不足。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在规定的目标下通过开展相关业务实现对所制定的政策的落实和自身职责的,完完全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产生影响,没有实际上的操作权力,只能依照所提供的路线在不偏离轨迹的情况下对需要决策的各项事宜的断定与工作思路的需要进行改进,这表示中央银行的决策权受到政府的干预而非独立。
(二)中央银行在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方面存在着独立性不足。人事任免受到政府的干预,并且内部人员的任职资格和限定范围缺乏相关明确的法律条文的规定,导致没有专业知识的隶属于政府机关人员过多,所以它的决策不可能在没有政府的允许下实施,存在权力和行为上的限制,没有真正能够反映民意的代表各个层面的发言人员任职,符合各阶层的发展战略难以得到落实。
(三)中央银行在经济上存在着对财政的依附,独立性不足。对关系到国家货币供求和财政要件没有真正的管理权,对资金的投向没有实际的决策权,不能有效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受到国家层面的限制,没有真正将财政上的经营与决策同央行区分开来,缺乏独立性。这让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各种根据调研与各地区实际情况所需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的实际政策得不到切实落实。
(四)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发展目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具备非独立性。央行主要维持币值稳定、保证物价平稳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来进行对社会经济的改变和完善;而国家则从另一个层面控制国内外供需平衡,稳定社会环境,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提出在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具备促进作用的政策。它的发展战略与中央银行所追求的目标存在着差异,所以政府部门难免会对央行有管制,产生矛盾,造成国家对中央银行的决策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束缚难以抹去的现象。
三、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在金融行业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负担着特有的职责,如果不将它的存在视为一种浪费,则需要让它具有相应的独立性。首先,中央银行这一特殊的金融机构,作为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在一国经济运行的体系中至关重要;其次,中央银行作为政府把握宏观方向的一个调控部门,在制定货币政策、控制经济运行、对金融行业监督、保持金融稳定时,需要工作人员具有相对应的经验和熟练的技巧,才能保证央行平稳运行;最后,政府工作的着重点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着重关注社会上明显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中央银行工作的重心是遵循经济运行的指标,维持本国货币价格的相对水平。虽说中央银行的工作需要对应政府的工作方向,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的背离经济运行的轨迹,它需要通过货币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来为政府的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支持,完成政府工作的长期计划。
四、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
(一)规定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在现实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规定是含糊不清的,因为维持货币价格水平基本不变只是币值稳定的一个含义,过于模糊的法律规定事实上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执行性、可应用性,因此需要将货币政策的目标明确的规定在我国现在的情形下所应该属于的范畴,不盲目的设定,让各项政策的提出均有实际的意义,为我国现阶段经济方面的进步建造一个稳定的国内与国际环境。这样做还可以让货币政策的基本方向转为以我国国内的现实为根本立足点,不再围绕把持着汇率水平不变的机制进行工作,而是把握大的国家方向从小的问题出发,不断地实践,一步一步地实现现阶段的一个个目标,完成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框架建设,更好地来协助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货币政策所反映的内容应当及时地公开,增强中央银行的工作与决策的透明度不仅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增强在公众面前的威望,帮助公众形成合理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预期,树立中央银行在金融层面代表先行者的形象,而且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做出更利于人民大众的决定,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增强货币政策对人民群众的透明亦有利于更好地减少通货膨胀,因为高度透明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国家的各项决策与建议均有着实施的必要,更好地反映公众的利益,那样也会通过它特有的传导机制相应地降低通货膨胀率,切实为加强公众监督所必需的这一重要而又有效的监管人群提供了反映意见与了解的通道,决策于民又决策利民,提高人民对存在独立性的中央银行的信心和对各项决策的认同。
(三)给予中央银行对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当中央银行具备对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时,它会本着它存在的意义,基于它所工作的目标、站在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的大方向上、找出真正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政策意见,借助货币机制的改变进而影响经济体系中其他方面的发展态势,真正的让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不仅仅是在政府控制下的一个宏观调控的机构,不仅仅是受制于各种政策规约、无法让自己的真正意图得以实现、只是表面上更换了另一种形式的政府傀儡,而是一个独立的、符合国家前进方向的、站在自身存在原因的立场上、为国家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一个存在,切切实实地站立在一个核心地位上,做出进一步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努力。
(四)规范中央银行与财政部二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财政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其制定的各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正代表着国家的根本利益。然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加强经济发展的一个部门,它与财政部的关系与分工的确定至关重要。就说中央银行在资金上的处理与运用,说不受财政部的影响是假的,在一定程度上财政部会对中央银行进行干预,让它的决策满足政府一方想象中的发展方向,背离自身的根本意义,最后公之于众的不一定是实际上的存在,当然,这样做有它的想法,能够以此来加强人民对本国经济的信心,扩大需求,进而在真正意义上促进经济的强有力地发展。但是,长期来看,二者之间应该区分好各自的所属工作和业务范围,这样做是为了让各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为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努力,做到各居其位、各尽其职,踏踏实实扮好每一个角色,因为他们的存在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基于发展需要,更好地完成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对国家利益的保证。
五、结语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和在经济体系中所具有的极为关键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央行在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只有中央银行在真正意义上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使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在货币政策的确定、金融监管的防范、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方面能够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才能对社会进步、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民族复兴等方面做出不可缺少的贡献。
[1]刘丹,陈兆玮.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4.
[2]胡光年.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4.
[3]刘鸿儒.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形成[J].时代金融,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