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2015-03-28秦朝明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论政治

孔 超,秦朝明

(1.黑龙江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150050;2.黑龙江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部,黑龙江 哈尔滨15005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方面。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五门必修课程,主要通过课程教学形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理论武装,并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开展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以教学活动训练大学生的政治思维和思想道德思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党团组织建设、班集体建设、学风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等为载体,通过日常事务管理和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主渠道、主阵地的紧密结合,需要诸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发挥教育合力,增大优势效应。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通过理论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从理论上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一般称为“第一课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涵盖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是通过具体事务管理和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般称为“第二课堂”。虽然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势,但其在培养目标、培养原则和教育内容上的同一性,以及教育方法的可迁移性,决定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可融通性。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一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培养目标的同一性。它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培养原则的同一性。无论是以课程教学形态呈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以事务管理和教育活动呈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都强调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都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都要求把思想教育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都要求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内容的同一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历史教育、革命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升思想道德认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党团组织建设、班集体建设、学风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诸多方面,但其核心仍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同一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可迁移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方式方法。这些方法无论是产生于课堂教学过程还是课外实践教育活动,都是伴随着一定时代的社会发展、理论创新所产生的,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递[1]。在基本方法上,实践教育法、案例教育法、情境教育法、心理疏导法、网络教育法、激励教育法[2-3]等,都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互相迁移运用。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脱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两个“课堂”紧密结合,在理论上似乎是一个不需质疑的问题。但是,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中,二者的互相分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成了“两层皮”。

一是在具体的教育目标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课程教学形态呈现,主要关注理论灌输”[4],以理论认同、知识运用、思维培养为目的,考察内容多以知识考查为主,以达到认知为目标。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事务工作和教育活动形态出现,主要关注解决实际问题,考察内容多以现实表现为主,以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二者之间缺乏相互支持,使得学生的知行脱离,很多学生在理论认知上虽然获得了高分,但在实际表现上却不尽人意,“主体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分裂”[5],很多学生成为“道德认知上的巨人”,“道德践行上的矮子”。

二是在教育过程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书育人形式出现,教师只进行教学工作,并不参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很难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情况,在大班授课人数众多的情形下,学生很难鼓起勇气向教师吐露心声,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过于宏观,缺少针对性,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很难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枯燥的“空对空”说教,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也使得学生容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抵触情绪。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管理育人的形式呈现,对教学领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介入并产生影响,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不能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而以平时自己的观察和学生干部的反映对学生进行评价,出现辅导员认为这个学生还不错,但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不佳;或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拿个高分,但在现实中却表现平平等两方面评价不一的现象。

三是在教育队伍上,虽然同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序列,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归属教学教师系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归属行政管理系列,系列的不同使得两支队伍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少能主动与任课班级的辅导员沟通,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情况,难以对学生有全面了解,因而教学中缺少体现学生真实生活的鲜活案例,教授的理论与学生现实较远,缺乏生动性,课堂效果不佳。而大部分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常年忙于具体事务,缺乏对理论的透彻理解,面对引发学生思想困惑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思潮等无法进行理论上的解读,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应有的深度[6]。两支队伍的距离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少向辅导员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表现的主动性,辅导员也缺少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学生在现实中的思想困惑的主动性,以求共同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容易使思想教育工作浮于表面。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规律,对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7]。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通过理论教育,通过学生对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理论认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的情、信、意、行奠定理论基础、注入内在驱动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实践教育,通过具体的事务管理和主题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传输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知行结合、知行统一,提升道德践行能力。只有学生将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再者,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滋养,有助于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深入、提升层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鲜活的学生成长案例,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通,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教育合力,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通构建策略

2.1 建立融通的组织体制和协调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有效结合、作用的充分发挥,必然要求高校建立统一的党委领导,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校领导和主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校领导都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和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中互相担负责任,保证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内容的融通性、过程的衔接性、目标的同一性。要建立步调协同机制,遇到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突发事件,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步调一致,在“两个课堂”上同时进行工作部署,开展同一教育教学主题,形成课上课下相互呼应的浓厚氛围。要建立融通协调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应列席学校学生工作例会或部门联席工作会,及时掌握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经常参加院系的学生工作会议,向院系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也从院系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现实表现。辅导员也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对于学生存在的思想上深层次的问题,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沟通,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建立队伍融通机制,可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兼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或可选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当任课班级学生的“课外辅导员”,承担一定的日常教育管理事务,在具体的事务工作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凝练成经验、案例,转化成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针对性。应选聘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具有教学能力的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鲜活的实际工作案例和丰富的教育体验带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2.2 丰富教育形式以融通教育过程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融通,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是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发挥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在新生入校伊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门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入学教育应保持同步,共同上好大学生的第一课。入学教育既要以校史校情教育、专业认同教育、校规校纪为主,更要以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结合课程内容,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的高度为大学生迈好大学第一步注入精神动力,相互配合引导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共同帮助学生解决这一关键阶段的各类思想困惑和认识问题,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都要以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共同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学生的思想问题大多是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起的。如果一味地强调解决思想问题,而不深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只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8]。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务处理和教育活动设计的出发点,要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站到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高度上来,而在实施中要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事做起,在小事情中蕴含育人的大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了解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成因,注重从解决关注的热点、难点入手,展开课程内容,在讲清讲透大道理中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的组织优势和基地、阵地、团队优势,既提升日常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水平,也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

2.3 建立融通的学生思想道德操行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是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道德与法律、中国近现代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知程度,重点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但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只以考试试卷评定成绩,而学生在现实表现中是另外一回事,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导作用只会变得虚无。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现实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以综合测评、评奖评优和惩戒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价值判断自觉地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和认同,学生的道德践履也将停滞不前。因此,高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操行评价上的融通,引导学生知行统一,给予学生全面正确的评价导向。要打破思想道德操行评价在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领域的壁垒,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认知成绩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现实的考核统一成学生思想道德操行评价成绩,为学生建立每年度的思想道德操行评价成绩库,并作为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的必要条件之一,给予学生知行合一的强烈引导,扭转学生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良倾向。如果在具体操作中的难度大、难以短期实行,可先从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千人一卷”、“一卷定成绩”的考核定式作为突破口,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设置成为理论教学成绩、实践教学成绩和现实表现成绩,把考核学生的知识转变为考察学习过程、知识运用和现实践行上来,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思想道德操行评价成绩提供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考核学生现实表现的重要依据。无论如何,将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是必然趋势。

[1] 蔡文鹏,张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35-38.

[2]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3.

[3] 本书编写组.思想政治工作实务[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64.

[4] 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46.

[5] 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0.

[6] 王炳林,张润枝.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69-72.

[7]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4.

[8] 张晓.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及实施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0(7):42-44.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