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教师:自我互动理论下的成长方案
2015-03-28刘春花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15) 05-0112-04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5.05.025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学院2014年教研项目“多维视野下高校班主任班级管理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12—15
[作者简介]刘春花,女,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媒体发展、网络传播研究。
学习型社会(Learning Society)一词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赫钦斯的《学习社会》(1968年出版)一书,后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学习型教师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所追求的内涵之一。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理论的思想内核,强调学习与教育的终身性,强调整个社会和所有人的参与,当然也包括教师。“终身教育”思想由法国的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提出,强调教育的连续性与终身性。德国学者第斯多惠也认为“进行终身自我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每个人必须终身连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指出:“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上述观点都说明了学习型社会中塑造学习型教师的重要性。
一、自我互动:学习型教师的参照模式
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理论来自于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H.布鲁默,它是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一个很好说明。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他认为,这种“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自我互动过程中,人脑中会出现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如妻子期待自己是个好丈夫)的印象,并针对他人期待进行能动的理解、选择、修改、加工和组合。通过这种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
自我互动理论适用于每个人,教师也是如此。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特别是学习型教师必然会重视自我互动,都会自觉地在内心编织一个自我互动的网络,静观身心之发展变化,适时适度适当予以调整和修正,从而达到自身气质、人格和修养的升华。在这个网络中,许多来自于他人包括学生们的意见、评价都会被罗列其间,无形中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授课计划乃至专业水平都可能造成冲击与影响。因此,一个教师要想完善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教师品格,就不应该不重视自我互动,更不可能忽视来自周围人群的各种反馈信息,包括书面的意见、口头的评价,以及来自于课堂上的学生非语言意见信息。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与自我互动理论联系较为紧密,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可见,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是一个综合周围众多“镜子”的反映与反馈而不断抉择与修正的过程。“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社会对教师的道德和人格的要求更高,教师更应该遵循镜中我理论的要求来收集来自身边诸人如学生、同事和同行的意见与反馈,然后针对这些意见与反馈来进行自我互动,使自己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做出适时、适当的调整与修正,愈发走向成熟,以实现从普通型教师到学习型教师的华丽转型。
二、成长方案:自我互动与寻求镜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我互动理论究其实讲的就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过程。做人的一种可贵的品质贵在自我反省,教书育人的教师更是如此,这是教师生涯的一种成长与提升。那么,在自我互动的成长模式里,究竟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一)寻求镜鉴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是局限的,需要掌握来自别人对自己的各种看法和评价,这就相当于身边有许多面镜子,让人置身于空旷而安静的一间屋子里,从不同的镜子和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己。
1、学生:最明亮的镜子
学生是老师身边最明亮的镜子,可以让老师获得许多学生对学校、对老师的最为直接、最为珍贵的意见信息。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和老师之间言路堵塞,学生对老师存在敬畏心理,不敢说真话,更不敢当面给老师提意见,根本无法实现真诚、平等的互动交流。原因基于:老师作为上位者的权威性和缺乏亲和力、说真话的危险性、提意见的机会与条件欠缺和其他社会阻滞因素如千年沿袭习惯、思维定势、人情世故等。学生认为评教和提意见如同走形式,起不到实际效果,往往对一些本来涉及到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和事情采取忽略不计、漠不关心的态度。
一个负责任的教师总是很乐意从那一面面来自学生的镜子来观照自身,剔除毛病,弥补不足,这就需要具备一种善于利用和创造与学生接触机会的热情。譬如通过学生的书面或网上评课来了解自己课堂授课的教学效果。其次,学生们的非语言表达亦不应忽视,这是最能真实反映学生想法和意见的考察方式之一。学生的听课表情、行为反应和精神状态都能够不言而喻地表达出老师的授课是否有含量,是否有嚼头,是否有趣和有益。此外,课间、课后与学生之间多做交流,直接听取学生的口头意见,鼓励学生多发表看法,畅谈为师之道,也可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2、同行:侧影之折射
同行、同事在工作中的各种突出表现如讲课的课堂效果、学生的良好评价以及其科研成果、实习和论文指导方面的过人业绩也是学习型老师的一个参照系统,可以利用这种同行之间的激励机制和良性竞争机制,对各自的优劣势条件进行比较分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扬长避短的最佳途径。
通过同行来对自己增加认识的一个直接途径是与同事之间互相听课,请同事、教学督导对自己的授课做出评价和发表意见,留待以后发扬和改进。尤其是听一些受到学生普遍好评的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可谓受益无穷,从中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授课风格所产生的授课效果。有的老师授课风格豪放洒脱、妙趣横生,互动性强,容易打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有的老师知识渊博,讲课既有针对性,又能旁征博引,发幽深远,耐人咀嚼。无论是哪一种授课风格,都能够让人从中总结经验,获得启发。
其次,通过学生评课和学生评价来了解身边优秀老师所具备的一些过人的素质、品格和长处。学生评课分为书面评课和网上评课,因为是匿名评价所以更具有可信度和真实度,是考察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师生课堂之外的交往也能够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促进和提高教师的自我认识。
最后,同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其他各项指标如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知识储备和心理素质也是学习型教师观照自身优势和不足的一种重要的衡量标准。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够反映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和思维创新能力,能够为上好课打下扎实的基础,正可谓“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宣讲和心理辅导的有力保证。心理素质是一个人面对困难时摆脱心理和精神束缚,保持稳定的情感和心态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
(二)自我互动
自我互动是一种极其复杂、极其丰富的内心思想活动,也是一种自我审视、自我鉴定和自我征服的过程。人在自我互动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进行自我沟通或传播,从而采取有利于自己的下一步行动,包括自我调整与自我改造。
自我互动的内容是一个博大复杂的多元体系。人在开始自我互动时验证和体现了独特的个人生存哲学体系。儒家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推崇淡泊名利、超然物外。有人内心充满了宿命论的悲天悯人情怀,有人咬定生存意志论,有人用超人来取代上帝的位置。各种各样的哲学驱使人选择不同的道路来有所作为。作为教师,除了用个人的哲学价值观做垫底之外,还有教育职业方面的衡量标准来成就个人自我互动的内容。如所备教案内容是否全面、精粹,讲义表述是否到位,课堂互动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授课是否与实践脱节,等等。还有,教师的个人生活环节也在教师自我互动的内容之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个人德行修为也是自我互动过程理应咀嚼的内容。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把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获得了学生和同行的评价以后,教师首先面临着一个对所获信息的整合认识过程。首先,教师应把各方对自己提出的意见与评价进行初步的整理,以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大致印象与看法。其次,把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进行自我对照,判断哪些内容比较符合自己的本来面目。最后,针对那些符合自己主客观条件的意见,对自己进行基本的定型认识。
自我互动的目的是期待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有成熟的行动,并获得完美的结果,教师还可依据个人的重视程度和实际需要,制订出一套自我调整和自我修正的行动方案。关于方案的制订,仍然有一些规则可循。如行动所指的目标不可过于苛求完美,应该有一个逐步提高、循序渐进的基本理念。又如方案的行为条款的制订应该具体和切实可行,切忌语焉不详、空泛无物。从认知到行动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鸿沟,人的意态稍稍怠惰,就可能止步不前,这时就需要自我激励。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在所著《激励的神话》一书中写到:“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自我激励会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努力朝期望的目标前进,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自我激励的方法有很多,如唤起动机、抱紧信念、自我暗示、尝试行动、自我奖励等等。就拿自我暗示来说,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促进人的身心朝良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厌烦本职工作的教师能够时时像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告诫自己“热爱你所拥有的”,那么很可能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爱上教师这种生涯。同样,这种心理暗示也会使教师在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捋顺各种物事和人事关系,从而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定感和幸福感。
三、提高学习力:贯穿教师成长过程的始终
提高学习力也是学习型教师的成长方案之一,本文有意另起一段以更好地论述其重要性。
(一)所谓学习力
国外学者认为,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学习力对人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是衡量人、机构组织和社会发展潜力的指标之一。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要想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要想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思想文化素质,不仅要热爱学习,还必须善于学习。关于这一点,要求教师做到坚持主动学习,坚持终身学习,注意涉猎众多学科知识领域,重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不断发挥创造性等等。这些都是对学习型教师的一些基本要求,联系学习力的三个要素来看,却有许多微妙的因素和机制在起作用。
(二)学习力提升的奥秘
1、学习动力
在学习力三要素中,学习动力是指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三种。其中,学习需要是最低层次的学习动力,学习情感是情感参与度较强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则是最高层次、最理想的学习驱动力,是学习型教师理应追求的最佳学习状态。因此,学习型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到底想要和需要学习什么,对所学内容的喜爱程度如何,学习兴趣又是什么,要努力把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情感,最终走向学习兴趣。
其次,需要、情感和兴趣不是唯一的学习动力,外在环境条件的形成和变迁也可能会转化为学习动力。“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还有,压力是天赐的发展机遇,利用得好就会使危机转化为良机,加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战斗力,使成功成为可能。古有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凿壁借光之说,今有无数挫折中成长的勇士,在中国有张海迪、华罗庚、童第周、邓亚萍等,国外有贝多芬、爱迪生、高尔基、海伦.凯勒、霍金等。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生活中逃脱不了各种各样外在的和内在的压力,教师应该善于调整心态,努力把生活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这是提升学习力的第一步。
2、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即学习意志,指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并支配其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学习状态,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在学习力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学习动力是驱动力,学习毅力则是维持力,是维持学习持续状态必不可少的力量,是人们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力的体现。
学习毅力是学习的助推器。学习过程中少不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自然就会产生一定的学习阻力,影响到学习效果,甚至会终止学习。一个有毅力的人通常把困难看做是对自己的磨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将学习进行到底,而不是选择放弃。上面提到的很多名人事例就可以看出学习毅力的重要性,如苏秦悬梁刺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都是依靠自身毅力克服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的境遇和命运。
学习毅力代表了一种真正的智慧,它跟成功有着直接的、天然的如近亲般的渊源。聪明的学习者不是那些头脑灵活、鼠目寸光和专好投机取巧从而牟取利益的人,而是能够力排众难避开喧嚣和利益争夺把心思沉潜于学习上的人。古今中外有毅力的人大多会获得成功,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3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这些人都是有毅力的人,有的人甚至终其一生都在干某一件事或专攻某一领域。
对于学习型教师来说,维持学习毅力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学习动力中的需要、情感和兴趣等因素,还需要自信做垫底,需要吃苦精神做保证,当然也需要一点点追求成功目标的功利心理,以达成对人的努力付出后的现实回报和价值补偿。
3、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直接驱动而产生的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相对于学习而言,它是基础性智力,是产生学习力的基础因素。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会相同。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将学习者分为四类:第一类人好比计时的沙漏,他们学习就像在注入沙子,注进去又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人像海绵,他们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却原封不变;第三类人像滤豆浆的布袋,他们将豆浆都流走了,留下来的只是豆渣;第四类人像宝石矿床里的矿工,他们把矿渣甩在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诗人对于学习者的这种分类很形象、很贴切地刻画了不同的学习状态,这实际上反映了不同人的学习能力的不同。
毋庸赘述,学习型教师应该做第四类人,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学习内容上要善于鉴别、选择和取舍,避免在有用和无用的知识上平均着力而浪费时间和精力,这一点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尤为重要;二是要善于消化所学知识,吃透书页里的文化精髓;三是要讲究学习的速度和效度即学习效率,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良好的学习效果;四是要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有用有效的课件和讲义,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转化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更新自我、推进教学创新和变革学校教育的效果上。
小结
综上所述,自我互动理论是塑造学习型教师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参照,而学习力的培养则贯穿于教师成长过程的始终。自我互动实质上是通过自我认识继而自我激励最终走向自我塑造的过程,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必将在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和教师素质的基础上促成向学习型教师的完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