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
2015-03-28徐平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15) 05-0109-03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5.05.024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学院教育学重点学科开放基金课题招标项目。
[收稿日期]2014—10—08
[作者简介]徐平,男,湖北大冶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生理学及教育教学研究。
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学校和教师共同探索的目标。新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与青睐。
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当成了知识“容器”,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被动的学习,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导学案教学就是“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1],学生是主体,课堂是舞台,他们可以尽情的交流,展现各自的观点和疑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生物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教学,其实质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合作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媒介 [2]。导学案最大的特点是“教学合一”,最大的功能是“导学”。导学案立足于对学生课前预习、课中互动交流、课后延伸拓伸进行一体化设计;立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克服教师“光教”、学生“光学”的弊端;最终目的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达到学生能够“多学”,教师可以“少教”的目的,真正实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3]。
2.新形势下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导学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课程作为一门科学课,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导学案能使生物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探索、学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导学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天地,并通过一次次成功的展示而获得喜悦和自信。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导学案教学,课前学生可以很快的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重点,培养自觉预习习惯。课上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互学、小组讨论、交流探讨等主动式学习,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由单一角色变成多种角色、由“满堂灌”的传输者变成引导者、从“被动教育者”转变为“创造性教育者” [4]。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导学案导学过程中,学生是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操作性极强的有效学习,科学的学习机制和问题式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知识掌握的效率 [5]。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导学案导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可以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生生之间可以相互的交流研讨,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既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也要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要求,所以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要对学生以尊重、信任、平等、公正的思想来设计导学案,设计中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6]。
(2)问题性原则: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自学的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它设计的关键所在。把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点的设疑、质疑和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设置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上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积极性。
(3)课时性原则:导学案要根据上课安排,分课时设计。这样使学生更加明确每课时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更能体现课时内容的目的性、条理性、系统性,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设计时,要将零乱无序,难易不一的学习内容整理成层次清楚、分类有秩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层次性,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还应注意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自信心。
(5)探究性原则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的基本理念,生物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发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差异性原则
生物课型不同,班级学情不一,设计导学案的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区别。单一、枯燥、缺少变化和创新的导学案,起不了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创造性的设计出新颖的导学方案。
4.导学案的实施策略
4.1导学案实施基本环节
导学案的使用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点要贯穿三个基本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达标训练 [7],即采取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再由教师精讲、拓展、小结,最后达标训练的方式。
(1)自主学习,标记问题疑点
导学案要提前1~2天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仔细阅读教材,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记录在“导学案”上,留至上课时与同学和老师讨论解决。
(2)合作交流,掌握基本知识
上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多个学习小组,由小组长召集本组成员讨论各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疑惑。讨论时,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答疑,合作质疑,形成共识。小组长将讨论的结果和未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以便后期解决。此阶段90%左右的基础知识可以得到理解和掌握。
(3)点拨启发,突破问题难点
此阶段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师生共同探讨未解决的问题。先让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让其他小组充当“小老师”,争取学生之间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难点问题,教师要启发互动,最后突破知识难点。
(4)达标训练,强化巩固知识
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当堂出示达标训练习题,让学生限时完成,并由学生相互批改,以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
4.2导学案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而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思维的体现。教案是老师为讲课所做的准备工作,它针对的是老师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侧重的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而导学案是教师针对学生所设计的,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侧重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2)导学案不是试题册。应试教育要求学生做大量的试题,学生天天埋进试题册中打“题海战术”。而导学案是素质教育的产物,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而设置的一种导学方案,不能将课本内容简单地复制到导学案上,使导学案缺乏新意。更不能整篇幅的出现大量题目,将导学案变成“试题册”,又变相走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
(3)松紧适度,但不能放任不管。在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探讨疑问是导学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认真组织,把握课堂节奏,面向全体,一视同仁,多鼓励多引导。对教材重点和学生交流的疑点,要精讲点拨,归纳小结。管理上要松紧适度,不能放任不管,而出现“放羊式”教学。
(4)课后反思不能少。教学中,要注重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获取反馈信息,为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提供依据。成功的经验要继续发扬,失败处要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在导学案中修改或记录备案,以其下次使用中有更好的效果。
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是一种真正能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值得教师们去认真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