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政教育要素的影响及对策
2015-03-28蒋玉艳
蒋玉艳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一、引言
“90 后”末期的大学生即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而文化多元化正随着急剧变革的社会影响着新一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影响了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①李玉琳:《探析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学理论》2013年第12 期,第362-364 页。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外来文化从外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②杨雪英,朱凌云:《论文化的多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6 期,第60 页。而高等教育的内部系统则在文化多元化的作用下同步发生变化,③廖和平,周雄文,王卫方:《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第31-34 页。龙俊如:《浅析文化多元化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新西部》2007年第10 期,第148 页。这种变化也在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另外互联网和宗教也通过对大学生个体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产生作用,④余冠军,雷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石油教育》2008年第1 期,第64 页。因此,在新形势下,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四者⑤唐凌,龙汉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模型》,《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 期,第132 页。所面临的挑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因素,但研究者并没有完全否定文化多元化,而是同时在探讨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⑥王酉婕:《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 期,第24-25 页。这些研究可以看出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已经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仔细分析却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还停留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途径创新的介绍和描述上,而且研究的时间较早。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多元化的内容也在相应地变化,早期的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四要素”包括了环境、对象、内容、方法、理念、目标和教师等七个方面,⑦魏宝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第21 页。文化多元化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的作用,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反映出来。为此课题组从环境、对象、内容、方法、理念、目标和教师素质等七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师生开展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包括高校的大学生、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收问卷1537 份,经初步分析筛选,获得有效问卷1268 份,其中学生有效问卷1206 份,教师有效问卷62 份。课题组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象、内容、方法、理念、目标和教师素质等七个方面的影响,探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一)对教育环境的影响
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5 页。环境是促成人的思想行为变化的重要条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其校内外各种客观存在的影响,随着这些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受到这些客观存在的制约,不可能脱离这些客观存在而独立开展。高校内外部的客观存在就构成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②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44 页。
研究表明,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最活跃因素,而以此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文化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显示,98.6%的被调查学生都已经成为网民,其中87.3%的学生开通了手机上网,80.1%的学生每周在线时长超过20 个小时,即时通讯、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成为大学生最常用网络应用,即时通讯、网络新闻和微博也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社会信息来源。借助网络,不同的文化内容,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在互联网中交流、碰撞和融合,这些在网络信息世界中形成的文化最终将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现代互联网起源于美国,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互联网上占据着优势地位,他们利用这种优势地位,通过网络不断地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输入到我们的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包含了大量腐朽价值观和不健康信息。据不完全统计,每天进入互联网的色情图片超过2 万张,47%的非学术信息属于色情内容。③林阳,祝智庭:《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6 期,第37 页。相对早期的学生,当前高校学生以娱乐为目的而上网的时间占上网时间的绝大部分。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仅有4.7%的时间是使用网络查找学术信息,20.1%的时间为使用网络开展学习,其他的上网时间为非学习目标。因此,大学生们往往受到不健康信息的影响。
(二)对教育对象的影响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6 页。处于多元文化中的“90 后”末期的大学生表现为思想差异较大,同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⑤盖东芳,崔月政:《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及其对策》,《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 期,第50-52 页。、平等意识和独立意识,这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文化多元化已经对高校大学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次调查显示,不足30%的高校大学生有入党的意向,而入党的动机也更多地融入了功利性,“利于就业”和“为以后仕途发展做准备”成为最主要的入党动机,仅有18.3%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能实现”,35.8%的学生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是必须的,虽然有45.9%的学生选择了“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但是还有38.2%的学生选择的是 “发财、做官、行乐”,在个人道德方面,92.1%的学生愿意成为一个“正直、有礼貌”的人,但是也有15.8%的学生表示“对己有利则礼,对己不利则恶”。
通过调查我们感觉到大学生可以敏感地感受到社会、思想与政治变革,但是“90 后”末期的大学生在身心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虽然多数学生在“国家有难” 时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忧患和自强意识。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更加缺乏独立性。在面对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容易发生变化,表现为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的扭曲,缺乏信仰和信念,欠缺诚信意识,没有社会责任感,协作意识较差,不能吃苦耐劳,心理易失衡等问题。
(三)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教育内容要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要做到适时、适当。但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调整缺乏及时灵活的机制,常常以形式的变化来替代内容更新,当时代发生变化的时候,教育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没有及时地调整教育内容,导致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与教育内容发生了脱节,大学生难以认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产生某些的抵触心理,最终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本次调查中,35.7%的被调查人(包括教师)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师生所面对的环境之间存在差异,29.6%的被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表达了否定的态度,仅有24.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帮助作用,而33.9%的学生认为教师补充的内容更适合自己,对自己更有指导作用。
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社会中,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就无法及时反映高校的诉求,难以紧密联系高校的实际,因此,缺乏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具体内容,缺乏时效性。这些滞后于时代、偏离教学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适应正处于文化多元化浪潮中的高校学生思想变化,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所面临的挑战。
(四)对教育方法的影响
邓小平在讲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适应新的历史条件时指出:“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9 页。传统的“灌输式”或“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次调查显示,85.9%的学生喜欢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活动”,62.7%的学生愿意和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思想收获,9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81.4%的学生会通过互联网来帮助自己了解问题。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更乐于接受多样化、趣味化的教育方法。
此外,调查也表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虽然在形式上有了一些变化,但在本质上仍然没脱离教条,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更不用说增强实效性了。
(五)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②胡锦涛:《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12月8日,第1 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90 后”末期的大学生,是受到现代信息文化影响的新一代大学生,必须要根据这些大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调查中,52.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是形势的需要”,10.7%的人认为“可有可无”。这就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坚持以“社会为本”,以“需要为本”和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都强调以某个标准为“本”,而这些“本”则都忽视了学生这个真正的“本”,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失效了。高校在面对学生就业的压力下,更加强调其专业特色,忽视了对思想的教育,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个性的不断发展,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六)对教育目标的影响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了培养方向的正确,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目标。但文化多元化和信息全球化正在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教育环境还是思想观念等方面,变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刻。本次调查中,72.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能否 “实现自我价值”对其最重要,而仅有5.7%的学生认为“促进社会发展高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思想层次出现了多样化,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显得过于单一了。在文化多元化时代中,大学生思想实际和个性需要越来越多样化,单一的教育目标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实现对大学生的有效激励和引导作用,背离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宗旨,间接影响到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
(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以及直接面对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教师群体,除了给大学生们传授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外,还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这就要求这些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必须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专业能力,还必须具有丰富经验,善于帮助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了解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情况和思想心理状态,善于指导大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文化多元化却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调查显示,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师虽然具备了思想政治理论的专业背景,但是却缺乏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由于评价体系的原因,他们更注重对教学和专业研究;而在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多数是其他专业转行而来,不具备专业背景知识,只有43.5%教师有专业背景。文化多元化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上达到很高的标准,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适应大学生自身的变化,才能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开展工作,提高其实效性。
三、应对策略
在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都面临着挑战,但这些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高校在制定对策时需要考虑各个要素的影响,综合所面对的问题来制定对策。
(一)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丰富教育内容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里,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是并存的,在应对中我们不可能完全祛除非主流意识。因此,要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生中出现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吸收、借鉴其中优秀的部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主流意识教育,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来统领多样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方式要适当,使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力支撑。
(二)占领网络信息主阵地
互联网信息是高校大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能脱离互联网,而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牢牢地占据这个主阵地。
1.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方向。“90 后”末期的大学生已经较早地使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络,这一群体更愿意通过微博、微信、群聊和个人空间,直接或间接地“晒”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启了一个观察和发现他们思想动态的窗口。关注他们的这些动态,就可以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当前社会上的热点事件,预测其思想发展的方向。
2.通过参与式讨论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向。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已经难以接受单纯的灌输式或命令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采用互联网这种非接触的讨论,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也更加易于接受。在引导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的方式,避免说教,注重引导式思考,帮助学生们在思考中自主地发现正确的方向。
3.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当前高校的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弱,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主动向他们所接触到的互联网投放正确的舆论引导内容,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投放的内容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表达的方式要生动活泼,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要。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自我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老子也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我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自己,但是实践表明,专业课教师难以承载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唤醒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必然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唤醒的人生导师。因此,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将自我教育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激发大学生主体意识,实现自我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学生党团组织、社团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并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以保证自我教育的正确方向。
(四)转变教育观念,科学化教育方法
大学生们接触到的新事物、新问题越来越多,新的教育内容要结合新的教育观念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兴趣,才能走近大学生。文化多元化时代,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宽容但不放任自流,教会大学生学会选择而不是简单接受。
教育的方法要科学化,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教育规律。虽然大学新生刚刚才从高中阶段过来,但是他们的心理状态、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每个高校都有自己风格特色,因此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工作经验。目前,各个高等学校都比较强调其专业属性,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专业方向有机结合,根据专业方向调整教育方法。
教育的手段要现代化。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90 后”末期大学生的“标准装备”,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正引领着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这些工具和手段,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大学生思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入眼”,“入脑”,“入心”,真正提高实效性。
(五)加强队伍建设
面对文化多元化的影响,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关键,他们直接承载着为大学生指引正确方向的教育任务,因此,队伍建设是应对文化多元化影响的核心,必须从多个方面来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一是保证队伍的人员基础,鼓励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来,并要留得住;二是提高现有队伍的素质,通过加强培训,开展交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四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让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渗透到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与格局。
四、结语
课题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对部分被调查的学生班级开展一学期的对策实证研究,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回访。回访的结果表明,实施以上策略,实验班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所提高。63%的实验班级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67.7%的被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表示认同和接受;思政理论课的课堂活动参与度(参加课堂讨论的人数与班级总人数比值)提高了32%,而其中的活跃学生数(一学期参与讨论和活动超过10 次以上)则提高了19%;在面对网络风潮的时候,81.9%的学生选择了不盲目接受,45.7%的学生表示会通过查阅更多的资料来面对这些问题。
文化多元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高校应该长期关注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时调整应对策略。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所受影响的观察,可以发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开展相应的对策,探索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保障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