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高的位置》出版与当代哲学重建的意义

2015-03-28李杨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崇高哲学意义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078(2015)04-0116-03

收稿日期:2015-03-24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5.04.29

作者简介:李杨(1984-),女,湖北宜昌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

经历了笛卡尔、洛克时期,康德、黑格尔时期,马克思时期,三个哲学创造的辉煌时期,当代哲学的发展无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行,同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的浪潮和全球多元化文化的汇集,这将是一个更高质的飞跃,一个最具时代特征的体现就是哲学精华。在中国当前经济迅猛发展、多元文化沁入的环境下,我们中国也必须要有当代国人所具有的时代精神相匹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孙正聿所著的《崇高的位置》(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版)一书为当代哲学主题和走向的研究添上了重要的篇章,是近年来当代哲学研究较有份量的理论成果。该书紧密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与中西方当代哲学思潮,以当代哲学理性的自我理解为准绳,详实阐述了哲学的历史前提和理论背景、哲学理性的特征以及跨世纪的哲学主体与哲学走向,最终提出了关于当代哲学的主旨与其趋势即寻求崇高的位置。该书既有历史渊源又站在理论前沿,既重视中外经典哲学思潮对比又包含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性,是当代哲学研究方面极具代表性的论著,是研究当代哲学理论不可不读的最新专著,其亮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妙运用辩证法诠释当代哲学中的困境

要索解一位思想家的思考路径和理论内涵,他的观点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观点是怎么运用方法最后形成的。该书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始终坚持最基本的方法论——辩证法,深入剖析当代哲学所面临的困顿。譬如,在作者看来,人类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需要保持源源不断的求真意识、向善意识、审美意思,自己给自己留有足够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空间,而本体论的目的也就是在此,启发人类在理想与现实、终极的指向性与历史的确定性之间,有“必要的张力”的同时也必须要具有又不断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的能力,如此运用本体论的终极目的才可以使人的活动与思维更趋于完美和谐。运用辩证的思维角度去看待哲学的终极关怀,在兼顾哲学本体论对哲学崇高目标的追求的同时,摒弃把崇高异化为某种僵死凝固的存在的所谓本体论的思维视角,达到对哲学本体论的新的辩证的理解:本体论是当代哲学对崇高的允诺和寻求。

又譬如,作者认为,处于这种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认识到“现代性”的双重性:它在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想都不敢想的便利与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严重、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等层出不穷的负面消极影响,面对它所造成的“全球问题”和“人的物化”的双重性矛盾,世界性的哲学层面的“现代主义批判”孕育而生。这种批判是要解决现代社会中的个人自由与社会的模式化之间矛盾的主要问题。

还譬如,作者认为,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最低一个层次是它理论地“表征”了时代精神,高级的层次是在于它理论地“超越”当代精神,引发出对哲学的崇高的新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必须建立在对当代的批判反思的基础之上。作者在对当代思想的批判反思基础上对“消解哲学”的哲学运动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在他看来,哲学“消解”的意义是明显的,这是由个人的独立性、文化的多样性和选择的合理性凸显出哲学的各个层面。同时,哲学“消解”的困境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它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蔑视和侮辱人类生活精神坐标,否认人类对崇高的追求和人类实现崇高的理想。只有正确看待哲学的理论困境,才可以重新寻求、确立崇高在人类生活精神坐标上的位置,从而引发对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的历史使命的思考,作者正是运用这种充满智慧的辩证思想贯穿整部著作,才使其极具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理论基础。

二、积极探索当代哲学中理论的新思路

在《崇高的位置》这部书中,作者采用了与之前当代哲学研究不同的哲学视角,创造性地探索了当代哲学的新思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重新解读当代哲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作者新思路之一:寻求当代哲学最核心的要义。在当下的科学主义思潮面前,大多学者们总是习惯从哲学的终极目的通过“对象”、“职能”、“领地”等维度考察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作者认为,在现代哲学的自我理解与自我辩护的二维关系中,应当超越单纯的“哲学”、“科学”这两个单独维度,而从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中或者人类理解世界各种基本方式的相互关系中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哲学构成人的世界不可代替的独特价值是什么?这是哲学对自身存在性的最佳辩护,也是哲学对自身如何把握世界的根本性解释。在我国学术界,一些哲学的研究者往往更关注“什么是哲学”,从而为哲学的“生存权利”进行辩护,对其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的研究相对寂静。哲学作为有“意义”的社会自我意识的体现,它对当代人类的巨大影响力就在于对时代性的“意义危机”做出及时与全面的反应、批判的反思、规范性的矫正和理想性的引导。因此,真正的哲学就好比社会精神领袖,满怀着社会自我意识的使命感去积极求索生活世界的全面“意义”,更重要的是时代精神的“反思和表征”与“塑造和引导”。哲学的价值就是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全部方式中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之所在,体现着社会自我意识与时代精神的上层建筑。因此,对于“跨世纪”的当代哲学来说,寻找“意义”和重建“崇高”,已经成为它的时代性主题。

作者新方式之一:哲学寻找“意义”的理论方式。作者认为,哲学是以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提问方式以及对问题的求索这三种方式去“表征”生活的“意义”与内涵。哲学的“表征”方式的起点首先是以“提出问题”来实现的。纵观哲学史的断代都是以“问题”的转换为标志,从“万物的统一性问题”到“意识的同一性问题”再到“科学(语言、符号、理解、文化等)的统一性问题”,哲学史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哲学的“表征”方式在不停的变化,它的“表征”方式的转化是以提问方式的手段来实现的。现代哲学从人类活动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人类历史的趋势等范畴去寻求和反思生活的意义。人类力图以历史、辩证的方式理解人类的存在,还蕴藏着人类在自然的渐渐隐退和符号替代的世界面前所面临的新的“意义问题”。“反思”性,要求人们以哲学的视角批判“前提”的方式去追究“意义”;“表征”性,要求人们透过哲学中的理论“给予”的种种“说法”(概念的定义、判断的命题和推导的原理),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提问方式以及对问题的求索,去准确把握各个时代不同的“意义”。作者大量运用“表征”这一新方法论,从“表征”的多个视角审视哲学的多个运用层面,不难发现哲学在努力寻求“崇高”的过程无疑也就是系统性“表征”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及其意义的历史性转换。

三、指明当代哲学发展的新目标

1.《崇高的位置》的出版指明了当代哲学发展的理论目标。哲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研究它必须有展宽的视野,细细领悟整个社会实践是怎样变迁的?与时代变革的关系如何?哲学思维在于关注时代、关注实践,不断地继承和超越,反映不同时代的思想与文化形态。作者从自己独特的视角,认为哲学的演化经历了“塑造神圣形象”、“消解神圣形象”、“消解非神形象”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征着人的三个发展阶段即“依附性的存在”、“独立性的存在”、“自由人联合体”。这么看来,哲学的演化也必将表征着人的继续发展的真实写照,这也正是哲学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全部方式中不可替代的价值之所在。在追求科学技术等物质基础方面超速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文精神对人的世界的贡献。在作者看来,首先,当前哲学被“冷落”,是因为人们在经历了“假作真”之后形成的“真亦假”的社会心理,但现在人们将重新以平常心来看待哲学,消解被异化的崇高和重建被“躲避”的崇高,并成为新的社会思潮。其次,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建立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不仅是在理论上,而且是在实践中面对着“功利主义”和“技术理性”与“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的矛盾冲突,解决这种矛盾冲突的特殊性在于当代的中国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确认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因此,“重建崇高”是当代中国别无选择的使命。最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消解运动”,经历了对哲学的“拒斥”、“缓和”与“重建”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当代中国哲学则一直较为理智地实现自我的变革与更新,在中西哲学和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中,以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作为“历史的大尺度”去观照人类存在方式的变革,去寻求崇高的重建。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迅猛转型的过程中,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科学技术等社会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更新与超越,改变了人对自己和世界及其关系的理解。人的存在方式及个体的自我意思正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大变革中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从而在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出相互矛盾的社会大众心理和自我意识,这一看不见的东西会深刻影响人们的时代信仰与追求目标的树立。如何去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斯宾诺莎说:“通过理性思维达到最高幸福是‘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而在作者看来则是重新树立崇高的地位,用崇高的哲学理性去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2.《崇高的位置》的出版指明了当代哲学发展的实践目标。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这都是当代哲学发展必将围绕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当代哲学的时代化、大众化成了当下最新的发展目标。不难看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治环境,都要求有与自己时代意义相匹配的哲学理论,来指导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不管是从哲学的发展趋势出发,还是从国情出发,都应该特别重视学习、研究和发展哲学。《崇高的位置》看似当代哲学理论地学术研究,其实不然。这部著作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还极具现实的实践意义,这种寻求和确认“崇高”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位置,在所处的时代理解真善美,弘扬崇高的精神,将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哲学是“意义”的社会自我意识,它不仅在于反射出自己时代的意义,提升每个人的精神境界,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最重要的是哲学的“意义”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揭示内在矛盾,反驳实践中的困境,其目的是把世界变成更加和谐幸福的社会。这就是对新的时代精神的塑造与引导,是哲学历史地重建的“崇高”。

《崇高的位置》继200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人民出版社印刷于2010年出版了第二版,由此可见该著作在社会的影响。此书的出版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开拓性成果,开辟了跨世纪哲学的研究领域,从出版以来对众多研究哲学的学者提供了权威的参考文本,也将会对此研究起到积极的重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周觅

猜你喜欢

崇高哲学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菱的哲学
生之意义
无名的崇高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诗里有你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